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学生学习困难的形成原因及教育对策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强荣

  摘 要:对农村学生学习困难的形成分析及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是保证和提高新课程质量至关重要的问题,也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健全人格,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文章从分析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内外因入手,提出一系列教育对策,以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脱困。
  关键词:农村学生 学习困难 形成原因 教育对策
  
  在新课程普及教育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体现,学习水平能力普遍得到发展提高,但不可否认,普通与重点学校、农村与城市学校,学生的学习水平及能力是有很大差距的。作为一位农村教师,从教二十多年来,深刻地感受到了这差距:学生学习落后面广,其中不少是学习困难学生。经过反复观察、分析、研究得知,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分析原因入手,探索解决农村学习困难学生的症结的方法,从而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对策。
  
  一、农村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
  
  (一)外部因素
  1.传统应试教育的消极影响
  从古代封建社会的科举取仕直至今天的升学考试,都体现了应试式教育和淘汰式教育的共同之处。长期积淀的“劳心者治人”及教育中分“优胜劣汰”的观念,给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导致一部学生害怕读书,甚至干脆放弃学习;社会上存在的一些负面影响及某些不良信息的传播,也使学生淡化了学习兴趣。
  2.家庭教育的负面效应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少家长们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情愈加迫切,也给学生造成了严重的精神负担,使他们视学习为畏途。也有不少家长外出打工,家中无人能配合教育学生,或者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对学生学习情况无人问津,如我校现有280人,其中住校生就达250多人,学生跟其家长的情感交流及家庭和学校配合教育一片空白。而山区家庭家长素质较低,文化程度较低,或都对子女的学习漠不关心,或者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使子女学习的内在需要得不到强化,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其消极作用不言而喻。
  3.学校教育的不当举措
  一方面,中小学的课程设置客观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英语,农村小学几乎没有开设或随便应付一下,对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学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另一方面中考指挥棒以及现行的评价体系,使教师产生了急功近利的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偏爱学习上的“尖子生”,而对学习困难学生则关心较少,甚至置他们于不顾。
  (二)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即学生自身的因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毫无疑问,内部因素是学习成绩好坏的根本性、关键性的因素。众所周知,上面所讲的几种外部因素,对所有学生而言,都有负面影响,并非仅仅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构成影响。因此,真正起决定作用的应该是学习困难学生的自身因素,而主要是他们心理上缺陷。心理缺陷与学习困难往往互为因果。
  1.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抱负水平低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去学习以满足其学习需要的心理倾向。学生们在各种各样的动机驱使下产生学习行为。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数学习困难学生学习动机不明确,对于为什么要学习的问题,仍停留在较低层次的认识水平上,他们中有些人认为学习是为了家长,有些人认为是为了荣誉,还有的认为是为了老师;有的甚至压根就不知道学习究竟是为了什么。这些学生受小农意识的消极影响,不仅不了解学习的社会意义,缺乏远大的理想抱负,以至于在学习中得过且过、不求甚解;而且还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因此,稍有困难就要求他人帮助,不作出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学习态度消极,缺乏自制力,不能持之以恒。总之,由于学习困难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动机,因而在学习中遭遇失败的可能性大,失败的学习结果所产生的负激励值也大,避免失败的倾向就容易超过力求成功的倾向。他们在学习中不是尽力争取比较优异的成绩,而是尽量避免不及格,避免被批评与惩罚。
  2.自信心不足,情绪、注意、意志等个性品质在学习中处于“低激活”状态
  情绪、情感、意志、注意力等品质往往是导致成为优秀学生或学习困难学生的关键因素。在学习活动中,学习困难学生在这些方面的表现状态与学习活动所需要的人格因素不相吻合,以致造成学习活动中的“梗阻现象”。他们常常学习情绪低落,注意力不集中,课堂上稍有不懂就精神恍惚,随便说话,亦或心猿意马,交头接耳,做小动作,做白日梦,或产生恶作剧行为,扰乱课堂秩序。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稍有困难就望而却步,经常抄袭别人作业,有的甚至恐学、逃学、离家出走等。虽说他们智力正常,但往往会因为想不起前一堂课的内容就怀疑记性差;甚至会因为英语学不好而放弃了其他功课;由于他们自信心不足、意志薄弱、感情脆弱、耐挫能力差,因而导致了学习上的失败,而这种失败又常受到嘲笑和奚落而形成心理挫伤,以致产生自卑心理、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有些学生还表现为不良的性格特征,学习上很难得到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学习成绩难以进步。
  3.学习方法不正确
  学习方法不正确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又一原因。在农村初中,学习知识面窄,见识少,缺乏灵活性,许多学习困难学生学习较努力,但由于方法不当,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他们学习机械、呆板、理解慢、读死书、不注意知识间的内在逻辑结构,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触类旁通,因此学到的知识总是处于零散无序的状态,无法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从而造成理解能力差,迁移能力差,缺乏去粗存精、概括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更不能在学习中、实践中灵活运用知识。
  4.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不协调
  长期缺乏良好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会感到压抑,同伴关系紧张,也因此容易使学生离群索居,在集体里显得孤立无助,在农村初中,特别是许多住校生,因远离家庭,又不善于交际,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这部分学生心理极度失衡他们带着一种畸形扭曲的心理去学习,自然不能用心专一。正常的学习思维活动就会受到干扰,因此,非智力因素就不能运用到学习活动中,学习困难随之而来。
  农村初中学习困难学生成因是多方面的,而且往往是多方面同时影响,本文主要提及以上几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弄清原因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取适宜的教育对策。针对外部因素,可以建立社区、学校、家庭三结合的组织,形成教育合力。下面重点针对学生的内部因素,谈谈我们老师可以采取的教育对策。
  
  二、教育对策
  
  (一)排除感情障碍,厚爱学习困难学生。
  要改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状态,就应从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入手,启动内在动力。
  1.要增加感情投资,厚爱学习困难学生。
  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也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母爱是伟大的,但师爱更要高于母爱,它意味着教师不能以狭隘的个人私心或好恶去对待学生,而应带着祖国的希望和人民的重托,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教育和全部秘诀在于爱”,只有用爱心才能融化学习困难学生冰冻的心理防线,耐心教育,精心指导,师生间架起一道情感交流的桥梁,他们才会接受教育,才会进步。
  2.尊重人格,保护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尊心。
  陶行知先生曾经告诫教师:“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农村学生大多本就比较内向,学习困难学生就更自卑。我们只有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尊重其人格,不歧视、不当众揭丑、不训斥、不体罚或变相体罚,才可以获得他们的好感与信任。
  (二)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困难学生由于经常性的学习失败而丧失了自信心,而信心是每一个成功者必备的心理素质,拥有信心的人,敢于迎击困难,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仍然保持乐观奋进的拼搏精神。因此,让他们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正确认识自我,改变对学习无能力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
  1.帮助学习困难学生提出明确而适度的期望和要求,给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成功感。成功的突破口在一个人身上往往是隐蔽的,需要细心地寻找,这个突破口就是一个人的特长、优点和潜能所在,一旦发现就要创造条件、积极扶持、促其发展,使其获得某一方面的成功,学生往往会通过一两次的成功而去寻求更多的成功,从而增强信心。
  2.常言道:一次成功的学习比十次规劝或教导省力而有效得多。努力使学习困难学生真正学懂一次、学会一次、学成一次,无疑会有效地增强其学习动机。要肯定他们的任何一点进步,即使是微小的进步,要给予热情的鼓励,激发其更强烈的上进心。
  (三)激发学习兴趣,引发求知欲望,激活非智力因素
  求知欲望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引发学习困难学生的求知欲,首先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个体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推动其学习的内部动力因素。
  1.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认识到掌握该门学科知识对自己一生发展的重要性。
  2.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学艺术,以生动形象的手段展示知识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趣味,在积极的情绪体验中产生兴趣,培养他们学习中的愉悦感、自豪感。
  3.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尽可能的运用“第一”、“第二”――等数量化的词语,或“首先”、“然后”――等时间性的线索向学生提示如何组织学习内容,同时,教师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将一个多步骤的问题分解成更小、更简单的分部分进行讲解,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而且,及时给予反馈,引导其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步的学生中。
  4.有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习困难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克服困难的勇气、战胜困难的自信心和承受挫折能力。学习困难学生比起优秀生,要取得好的学习效果,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过程更长,因此必须激活非智力因素,发挥积极的作用。而我们老师,也同样需要耐心与信心。
  (四)传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使他们学会学习
  学会学习是当今教育心理领域里的一个响亮的口号。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习困难学生的最大困难是不知道如何学习,常常面对学习问题无从下手。因此,帮助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关键是掌握学习策略。
  (五)建立团结、协助、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
  农村初中的学生尽管要比城镇学生发育略迟,但从初一后半段开始,生理和心理上已经出现青春期的一些特征。他们希望在同学中建立平等的朋友关系,与老师建立一种民主的关系。学习困难学生往往会由于自卑,故意疏远优秀生和老师,而在与自己差不多的同学中寻找友谊。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安排品学兼优的学生与学习困难学生结对子、交朋友,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他们进行教育,在良好的周边环境中建立和谐友善团结协作的人际关系,并使这种关系成为他们思想上、学习上最直接、最经常的影响源,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坚定信心,优化非智力因素。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注意自己的合理地位,要与学习困难学生缩短心距,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使他们体会到自身的存在价值,从而在一种和谐友爱的氛围中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不甘人后,积极进取。农村初中学习困难学生的形成,既有一般的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作为教师,要细心全面观察分析,诊断其症结所在,从而运用各种方法策略来帮助他们。既要选准突破口,又要全面综合提升。帮助学习困难学生进步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经常反复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起关键性的指导作用,教师本身需要坚强的意志,充满信心,下定决心,在教育学中充满爱心,表现也足够的细心与耐心,言传身教,学习困难学生必定会受感染,从而能够早日脱困。
  
  参考文献:
  [1]林丹华.如何矫治学习困难.北师大发展心理研究所,2000.
  [2]柳斌.柳斌谈素质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3]成有信.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肖云龙.脱颖而出――创新教育论.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5]叶严鸿.非智力学法指南.南海出版公司,199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4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