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推行“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周 敏

  摘 要:全程导师制是高职院校探索“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文章从导师制的起源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推行全程导师制的背景入手,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推行全程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与成效,并探讨了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所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 商务英语专业 全程导师制 创新教育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吸纳外资的不断扩大与对外投资的迅猛增长,使企业国际化程度迅速提高;而与之相协调,培养具备全球化经营能力、适应多国文化与具备国际商务英语沟通能力的人才被提到日程上来,商务英语已作为现代国际化企业中最重要的交流工具。由于市场需求及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目前,国内很多大中专院校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但在很多情况下,学校的教学模式与企业的用人需求是严重脱节的,造成学生完成学业之后不能很好地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相融合。这对于基础较薄弱的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情况尤其严峻。因此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全程导师制”是指从大一新生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开始直到毕业为止,通过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来确定。在思想、学习、生活、职业规划、个性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引导与帮助。导师与党团组织、班主任(辅导员)以及专业教师一起构建学生培养体系的立体结构,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全程导师制”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注入了新的血液,是高职院校培养“应用性人才”一种新的探索。
  
  二、导师制的起源及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推行全程导师制的背景
  
  (一)导师制起源
  英国的教育家早在14世纪就提出了“导师制”(tutorial system)的概念。到17世纪,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高校在研究生教育中采用导师制,实质上也就是对研究生的“个别辅导制”。19世纪末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进一步将原来用于研究生的导师制推广到本科生的培养中。20世纪上半叶,美国部分高校为改进选修制,也采用了导师制,并首先在普林斯顿、哈佛等学校实行。1937年,英国学者Michael Linsday受聘于我国的燕京大学并着手推行牛津大学的导师制。1938年竺可桢任浙江大学校长时,实行了一段时间的本科生导师制,效果很好。新中国成立后,高等学校废止了解放前的学分制,学习苏联的学年制,导师制也因此未能推行。近几年来,国内一些知名高校也开始在本科生教育中实行导师制。如北京大学2002年已在本科生中试行导师制,浙江大学2002年已在本科生中全面实施导师制,并取得一定成效[1]。随后一些高职院校,如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管理系对2003级电子商务专业实行导师制教学模式[2];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对工学院计算机、生物、化工专业的学生率先实行了高职教育导师制模式[3];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纷纷采取导师制教学模式[4],并取得一定成效。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推行“全程导师制”的背景
  1.高职教育方针呼唤导师制
  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建议》明确指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具体到商务英语专业就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理论知识、必要的涉外商务知识,掌握商务英语的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能在商务、翻译、涉外文秘等行业从事一线工作,同时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级应用性专门人才。
  2.现行英语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
  在现行的英语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淡漠,缺乏交流与合作:有的任课教师给学生上了一个学期的课了,对学生仍不认识,更不了解,对学生的生活、思想、人际交往等更是不闻不问;教学方法陈旧:语音教室和多媒体教学只是“摆设”,违背了操练是语言技能培养最基本的原则;大班授课教学为主:无法切实满足英语学习一对一训练,影响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与实践性;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学习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多样性,使学生厌学情绪严重;缺乏真实的语言情境:课堂上的语言情境、情景单调乏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不能产生新的话题,阻碍交流与互动;教学过程中重阅读、轻口语,重课内、轻课外,重数量、轻质量,从而培养出一大批“哑巴英语”人才。因此,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改变和弥补现行英语教育模式的弊端。
  3.学生适应新生活需要专业教师指导
  高职学生从中学进入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大跨越,由于基础薄弱等原因,一直以来他们对自己学习总体情况缺乏足够的信心。面对高校广阔的学习环境,他们对自己所学专业情况缺乏了解,对专业发展和就业前景表示迷惑,虽对个人定位充满憧憬与渴望,但同时又感到茫然而无所适从,渴望有专业教师的指导。事实上,学生需要的不只是专业教师知识的教授,更需要教师以学术精神和人格力量与学生进行更广泛深入的交流[5]。
  
  三、商务英语专业全程导师制的实施与成效
  
  (一)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全程导师制的实施
  笔者所在的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对高职2006级、2007级商务英语两个班共计50名学生推行了全程导师制。首先以商务英语教研室为单位选拔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并从中选出部门骨干担任导师组组长,组成9人导师组。然后召开导师与学生动员大会,在会上学院领导对采用全程导师制教学模式的目的、作用、实施办法、预期效果及导师的相关情况等向学生作了一一介绍,然后采取“双向选择”的原则来确定导师。根据选择结果,笔者对2007级的5名学生进行全程指导。
  根据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及学生的情况,笔者制定出全程导师制培养方案,给学生规划了一条在两年左右的时间内应该走的路,应达到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计划。比如说对于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能力方面笔者制定的目标如下:
  1.基础能力方面:(1)具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和表达能力。(3)具有熟练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并用计算机处理业务工作的能力,获得高等学校计算机考试一级证书。(4)具有处理公文的能力。(5)掌握6000个左右英语单词(包括常用词组)的主要用法,取得专业英语四级证书或大学英语四级、六级证书。(6)具有身体运动技能和能力。
  2.专业核心能力方面:(1)具有较强的商务英语听说、阅读、翻译的能力。(2)具有熟练处理商务英语业务的能力。(3)具备与国际业务相关的报关等能力。(4)具备在外事、商务、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和管理等工作的能力。(5)具有熟练运用英语进行商务谈判的能力。(6)取得国际商务英语培训认证(一级)。(7)能熟练地处理进出口业务和办公自动化能力。(8)掌握熟练的商务英语函电、外贸单证业务能力。
  除此之外,导师要通过小组的活动、座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思想指导、学习指导、心理辅导、生活辅导及成才向导,要通过深入的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对职业岗位的认识,进行就业形势和择业观教育,使学生能用正确的态度去择业、求职和就业。

  (二)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全程导师制的成效
  笔者通过对商务英语2007级5名学生的指导发现,“全程导师制”的教育模式真正体现了高职教育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具体成效如下:
  1.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定期的小组会面沟通,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在潜移默化的指导中学生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了爱党、爱国、爱校的主人翁责任感;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理守信;提高了小组学生的思想觉悟,纷纷向学校的党组织靠拢,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克服了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培养了高尚的道德情操。
  2.学生的心理素质显著增强:通过鼓励学生定时、不定时的找导师进行沟通与交流,及时排解了学生的内心矛盾与烦恼,使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显著增强。学生明确了自己学习目标,端正了学习态度,并精神饱满地迎接每一天的学习和生活。
  3.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通过鼓励与介绍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到横店集团的一些外贸公司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外贸翻译、客户接待、外贸函电处理、影视旅游景点英语导游等。这样学生可以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之相互促进,相互补充,从而提高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和社会交际能力,让学生逐步地认识社会,开阔眼界,积累工作经验,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4.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与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通过鼓励并指导小组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或在活动中担任主持者。比如说学校每周三晚上的英语角活动,每学期的英语演讲比赛,以及学校的运动会等比赛项目等使得小组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和集体感增强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创新精神。
  5.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对学生学习特点的分析以及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在导师制的最初实施阶段直到现在笔者对小组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策略一直都给予高度关注,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6.学生的课余生活更加丰富:为了小组学生对英语语言国家的语言、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了解与接触,从最初开始一直坚持每周定期给小组同学放映一部英文原版电影,以及商务英语教学片等。除此之外还向学生介绍了好多英语学习的网站,尤其是关于商务英语方面的谈判、函电等方面的。带领小组学生到外贸公司实习、实训,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7.融洽了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氛围:通过增加学生与导师之间的交流,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从而形成了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良好关系。现在基本做到学生有什么心里话,都会来找导师倾诉,从而使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和谐、默契和互信的良好关系。
  8.学生明确就业形势,正在筹划人生蓝图:通过对当前国内和国际商务形势的分析,使学生既看到了将来就业的前景与机遇,但同时又面对市场对高级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的挑战。从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并充分地利用在校时间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及早规划自己的就业蓝图。
  
  四、高职院校推行导师制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 要防止“导师制”流于形式
  由于导师的教学和科研任务都比较繁重,担任导师后可能没有太多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指导和交流。因此为了使导师的工作能够顺利地开展,高职院校的领导必须高度关注导师,给予必要的支持同时也要制定出导师制的相关工作条例和导师考核奖励办法等措施,以此对导师的任职条件、聘任方法、工作职责、考核奖惩办法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成绩突出的导师可以在年度评优、在职进修、晋升职称等方面予以倾斜,以此来规范和完善导师制。
  (二) 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首先应该加强导师队伍的培训与教育,来提高导师队伍的思想政治觉悟,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并充分调动导师的工作积极性。第二,扩充导师的数量,强化导师质量:在保障现有师资的基础上,可以考虑聘请一些身体健康,对教育事业仍有余热的离退休老教授、硕士生担任导师,另外还可以聘请一些优秀的学生干部担任导师助理,同时还可以到校外的外贸公司聘请一些从事一线的专职人员担任导师,这种“校企结合”的教育模式有利于学生对当前外贸形势的了解与掌握,并有利于增强实践经验。第三,定期举行经验交流:通过导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可以促进导师制的完善与发展。
  (三) 增加必要的经费投入
  目前很多高职业院校的导师制缺乏制度的约束,大部分导师是“义务劳动”,没有薪金补贴,更没有研究经费,有的导师想开展一些活动就得自己掏腰包,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导师的积极性。为此,各系部应该按照导师制小组的学生人数,下拨一定额度的工作经费和导师津贴。
  
  五、结束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推行“全程导师制”是一种以突出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个性发展为目的的导师制。对教师而言,既增强责任感,又增加交流机会,促进教学相长。对学生而言,一是明确了学习与职业发展方向;二是创造了互动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发现个人潜能,又能相互促进;三是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沟通和交流能力;四是可以获得较多的、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与就业机会,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职业素质。当然,推行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是高职教育模式的新尝试,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队伍建设、活动开展、研究经费、考评制度等,但随着导师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会从根本上采取有效的措施来解决导师制所面临的问题。“全程导师制”模式必将成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应用性、实用性人才培养的一种有效模式,并将成为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的一种主要模式。
  
  参考文献:
  [1]刘月秀,谭仕林,徐正春.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8).
  [2]周海龙.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推行导师制的效果分析[J].教育与职业,2006,(35).
  [3]张定华.高职教育实施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7,(4).
  [4]何静,寇向梅.高职院校实施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
  [5]付晓杰.高职院校试行“综合导师制”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2):1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67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