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方 静
摘 要:实验教学是病理学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实验课程内容体系、实验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三个方面介绍了本教研室病理学部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病理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1.改革背景
在医学教育中,病理学是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进行病理学教学不是为了使医学生成为病理医生。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学生打好认识疾病的理论基础,培养对疾病有关问题的分析能力,建立诊断疾病的思维方法,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便于医学生进一步学习临床课程。教师借助相应的实验内容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将实验有效地与理论相结合进行教学,有助于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然而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仅仅要求学生会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切片后,着重于绘图。部分学生不认真仔细地观察组织切片的形态结构,而是将精力集中于完成绘图。运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动性无法调动,教学质量不高。近年来我们对实验课程体系作了一定调整,对教学方法作了一定改进,并建立了一种新的考核体系,收到了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2.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
根据病理学实验内容的特点、实验室人员和实验条件,为在学生当中形成观察切片的主动性、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复习相关理论的自觉性增强、对教师的依赖性减弱的学习氛围,我们对实验课程内容体系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2.1单独设置实验课
在课程安排上,将理论与实验部分分开教学,单独进行实验操作考试,细划评分标准,计入课程总分。
2.2培养学生具备初步的科研能力
以前病理学实验的主线是要求学生会使用显微镜认识切片中主要结构,以验证理论课所学的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实验课中增设了带综合性实验性质的导师制教学内容,全部过程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动手完成的,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初步科研能力。开设这部分教学实习,不仅让学生明白了病理学实验不
是简单的验证相关理论,而且使他们熟练地掌握了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3.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减少实验的盲目性和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实验课开始时,教师就当堂课内容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提问可以大致知道学生对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和要求的了解程度,如果事先没有充分准备与思考,当然就不会收到理想的实验效果。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提问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可以转变学生边看实验指导边做实验的被动局面,有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有更深入的了解。
3.2课堂教学形式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是教师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切片的绘图作业,在这样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无充足的时间认真观察每张切片上显示的结构,为了完成课堂作业,一部分学生将显微镜和切片置于一边,照抄书本。这样的结果是,学生绘制的组织图很漂亮,但极不切合实际,因为有的结构在通用的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学生全盘复制书本。从这里不难看出,学生根本没有仔细观察切片。有的学生反映,按照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门课程的实验没有多大价值,他们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思想重视实验课,该课程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现行的教学方法是,每次实验课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在多媒体教室,运用显微镜、投影仪等多媒体手段将本次实验内容进行示教,着重介绍切片观察方法及要点,同时就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复习。第二阶段学生在实验室中运用显微镜参考课堂笔记和书本独立观察切片,根据实验指导书上的要点,认识切片中显示结构,经过独立思考后确实弄不明白的可以请实验指导教师给予帮助。与此同时将学生分组进行大体标本的讲解,注重介绍观察病理标本的方法。第三阶段学生对要求认识的结构了如指掌后,可从中任选一个切片来绘图,检查后将实验报告交给教师检查并评分,不符合要求的报告要求返回重做。用这种改进后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们观察切片的主动性、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复习相关理论的自觉性都有显著的提高,对教师的依赖性明显减弱,学生普遍反映每次实验课的确学到了不少的东西,进一步巩固了以前所学的理论并且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和记忆,学习效果和收效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3.3下次实验课时讨论本次实验报告
对于上次实验报告,教师阅完后必须总结大多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在下次上课前进行讲解,这样有助于教师今后的实验教学,也有助于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3.4充分利用现代电教设备
实验室购进了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显示屏、笔记本电脑等)后教学水平、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都大大提高了。上课时,教师将专门示教用的切片用显微镜调好后,将切片上显示的内容经投影仪投射到显示屏上,演示给学生看,并加以讲解。自从利用这套多媒体设备以来教师上课没有过去吃力了,并加强了教师上课时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加强了,师生都从中得到了好处,显著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4.建立新的实验课考核办法
按照以前的课程成绩考核方法,理论占80%、实验报告占10%、平时占10%,没有实验考试这一项目,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完成绘图作业而去完成上课任务。为了使学生重视实验课,对实验课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并能够加深记忆,教师必须做到严格要求,认真考核。现行的实验考核成绩占病理学的30%,总分30分,分为两个:部分平时成绩10分和期末考试20分。平时成绩是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预习、提问、实验操作情况以及实验报告的编写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价。期末成绩是以期末考试为标准。期末考试的程序是:(1)实验教师为每个考生选定不重复的切片3张;(2)在实验室中准备显微镜并编号;(3)学生自备钢笔,教师提供答题纸,监考教师按学号顺序请学生进入实验室依次辨认组织结构,并将结构名称书写在答题纸上,时间不超过8分钟;(4)安排两位监考教师。严格的考试制度使学生在平时就有一定的学习压力,他们必须将切片弄懂,否则实验课成绩无法及格。按照这种考核办法进行综合评定,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挥,避免偶然性的出现,对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重要。
5.充分利用临床病理讨论会(CPC),实现互动式教学
为更好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在实习课堂可针对每阶段教学内容安排CPC。在课前将病历摘要发给学生,由学生进行充分预习,课下讨论,课堂上在教师的主持下由学生主动发言分析病史,提出可能存在的病理改变,分析各种病变之间的联系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最终提出诊断意见和死亡原因的推测。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提出思考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然后宣布尸检结果,并进行归纳总结。课堂教学气氛十分活跃,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展开必要的讨论与争论,教师则引导学生开阔思路,梳理层次,调动学生主动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这种互动式的教学使理论与实践得到有机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体现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和连贯性,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7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