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生物技术专业(食用菌方向)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生物技术专业(食用菌方向)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新成立的专业方向,实验教学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该文从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验内容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论述了食用菌实验教学改革措施,为生物技术专业(食用菌方向)本科生培养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生物技术;食用菌;实验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0-0118-03
  Abstracts: Biotechnology major (Edible fungi) is a new major orientation in our university.Experimental teaching is important segment in improving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s.In the paper,it is discussed that measures of enhancing practical ability in experimental teaching at different aspects including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program,design of experimental content and checking of experimental work.The practice provide reference data for cultivating undergraduates major in biotechnology (edible fungi).
  Key words: Biotechnology; Edible fungi; Experimental teaching
  生物技术专业是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和一些综合性大学开设的专业,涉及到农业、食品、制药、资源开发及环境保护等行业。各高校根据自身的学科发展、当地资源优势,培养不同方向的生物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如植物生物技术、动物生物技术、微生物生物技术等。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设置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培养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的师资主要来自从事植物转基因、动物免疫、微生物资源开发等方向的教师。专业课教师大部分从事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方面的科研與教学工作,如寒区畜禽粪便处理、餐厨垃圾沼气发酵、生物肥研制、极端微生物分布特征、水体病毒分布特征及机理等。专业课教师的科研方向对学生的培养方向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自生物技术专业成立以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培养的学生从事微生物相关的工作占有很大的比例。为了拓宽学生的就业面,顺应时代的发展,学院生物技术专业设置了2个方向(食用菌和微生物),为培养学生从事应用和科研提供平台,打造产学研教学模式[1],形成地方特色专业,提升学生服务“三农”的能力[2]。国内有很多高校开设的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1-3]。
  我国食用菌产量约占世界食用菌总产量的70%左右,近些年来,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从手工业逐渐向工厂化、机械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传统的食用菌生产加工技术人才已很难满足当前食用菌发展的需求,一些高等农业院校及综合性大学响应国家号召本科生已开设了食用菌栽培学的课程[4]。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自2005年开设食用药用真菌的选修课程,在课程教学与教学模式已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5-6]。近近来,学校生物技术专业开设了食用菌方向,增加了真菌学概论、食用菌制种学、食用菌分类学、食用菌栽培学、食用菌加工技术、食用菌病虫害防治、药用真菌学等课程,任课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与校外食用菌或相关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在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7]。同时,依托校内食用菌栽培实践教学基地,更便捷、高效地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1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是系统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出发点。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合理安排教学课程,使生物技术专业(食用菌方向)本科生循序渐进地吸收相关专业知识。如本校生物技术专业(食用菌方向)在大二下学期开设真菌学概论课程,使学生了解食用菌在真菌学的分类地位、食用菌在病虫害防治中常见的真菌特征,同时为食用菌分类提供了一些基本知识。该门课程理论和实验学时分配为“30+20”学时;大三上学期开设食用菌制种学、食用菌分类学等课程,让学生掌握食用菌菌种如何制作、常见食用菌资源的分布及如何识别野生食用菌。2门课程各设置了10学时的实验;大三下学期开设食用菌栽培学、食用菌病虫害防治、食用菌加工技术等课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食用菌栽培过程、栽培过程中如何处理病害和虫害,食用菌采后如何进行深加工,同时也开设了药用真菌学、食用菌资源学等选修课程。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开设了20学时的实验。
  2 合理安排实验内容
  合理设置每门课程的实验内容,有利于提高本科生理论与实践能力。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专业(食用菌方向)大二下学期开设的真菌学概论20学时内容,除了涉及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分离鉴定外,还涉及到食用菌菌袋污染菌的分离、鉴定及防治。通过真菌学概论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食用菌病原杂菌的显微形态及防治措施,同时开设了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或食用菌菌丝疏水蛋白的提取等实验,为食用菌的深加工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大三上学期开设食用菌制种学实验10学时,开设了食用菌组织分离培养、液体菌种制备、麦粒种的制备及原种的制备。食用菌分类学10学时,开设了食用菌形态学鉴定和食用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通过菌种的制备,了解食用菌菌种的来源、制备过程,做好的菌种为下学期准备食用菌栽培课程做准备。通过食用菌分类的形态学鉴定(包括菌丝锁状联合观察、孢子印的制备及形态观察)及分子生物学的鉴定,为食用菌野生资源开发与利用奠定基础,尤其在黑龙江地区林区或草地环境有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有待于调查与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8],经实验讨论与资料查询,可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实验(20学时)设置在大三上学期,把上学期分离获得菌种进行活化、液体种的制备、制备好的麦粒种分别进行木腐菌(黑木耳或平菇)栽培和草腐菌的栽培(双孢蘑菇或大球盖菇),尤其是出菇管理。按照传统食用菌栽培模式,通过几门课程实验内容的安排,可把食用菌生产流程完全传授给学生,完成“理实一体化”教学[9]。   在食用菌趋于工厂化的背景下,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推荐学生參加假期食用菌液体菌种培训班或参与周边食用菌菌包厂或食用菌菌种厂进行社会实践,进行系统地学习工厂化管理经验,以便返回课堂进行理论上探讨与生产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解决方案的确立,培养食用菌转型创新型人才[10]。因此,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生物技术(食用菌方向)实验安排过程中,按食用菌杂菌的认知与防治、菌种制备、食用菌栽培的技术流程安排实验内容。同时,为满足学生对食用菌工厂化企业需求,结合社会实践或培训,系统地完成食用菌生产的技术要求。
  3 改革考核方式
  实验教学的考核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认定,实验教学的考核标准分为以下3个部分:(1)为实验过程中实践动手能力,在每门课程实验中,实验过程操作的认真程度均是考察的内容,如实验前的准备工作、无菌操作规程、实验过程现象的观察,约占实验成绩的30%;(2)实验结果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和其他高等院校考核的方法相似[11-12],如食用菌的组织分离、液体菌种的制备、麦粒种的制备,对每位同学均有要求,如果没有分离获得好的菌种,制备液体种或固体菌种无从谈起,每门课程均为下一门课程做准备。这是根据食用菌培养周期较长而设计的实验类型。这部分的考核,若实验结束提交实验结果即为成功,占实验总分数的40%;若未获得长势好、纯的食用菌菌种,实验室对食用菌方向学生进行开放,自行安排时间进行组织分离,该部分实验成绩评为良好,成绩为28~35分;如果在液体菌种或麦粒种发生污染或失败,将直接影响到食用菌栽培学课程实验,则该部分成绩为24分以下;(3)实验报告是实验过程的记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果实验过程中出现失败,要求学生要通过理论分析分析失败原因,并提出改进的措施,此部分内容对于实验失败的同学比较重要,占实验总分的30%。此外,实验报告必须是电子版,把实验过程均拍照记录在实验报告中,对每个实物进行专业性的描述,经查阅文献、透彻分析获得每门课程较为系统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通过邮箱发送给任课教师,如发现不合格,需要反复修改,直至合格为止。学生的电子实验报告可以永久保留,作为课程实验的基础资料,以备后用。在出菇管理过程中,每个班级同学分小组在校内食用菌栽培实践教学基地详细记录出菇状况,记录形态如产量的变化情况,这与其他职业院校类似[13-14]。
  4 结语
  综上所述,生物技术(食用菌方向)是一个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培养方向,实验教学对提高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安排实验内容、认真考核每位学生的成绩,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海燕,覃拥灵,覃勇荣,等.高校生物技术专业产学研结合教学模式初探[J].河池学院学报,2014,34(2):101-104.
  [2]王德芝. 打造生物技术专业特色提升服务“三农”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3(1):154-156.
  [3]隋常玲.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索[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4,16(3):115-117.
  [4]许修宏,刘华晶,姜博.高等农业院校食用菌方向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94-97.
  [5]荆瑞勇,王丽艳,王彦杰,等.《食用药用真菌》教学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7):220-221.
  [6]荆瑞勇,王丽艳,王彦杰.《食用药用真菌》课程“教-学-研”模式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24):144-145.
  [7]荆瑞勇,王丽艳,刘权等.校企联合培养学术型研究生的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01):98-99.
  [8]周颖,王德芝.优化《食用菌》课程教学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0(2):157-158.
  [9]王翾,符虎刚,钟松林,等.《食用菌栽培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与探索[J].微生物学杂志,2014,34(4):109-112.
  [10]牛贞福,国淑梅,董仲国,等.基于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培养[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33(1):45-47.
  [11]黎勇,张楠.《食用菌栽培学》实践教学模式改革[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3,28(6):83-87.
  [12]范可章,王魏根,姜双林,等.提高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与探讨[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0(1):96-98.
  [13]罗丹丹,姜光丽.依托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开展学徒培养的可行性研究——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4):215-218.
  [14]孙金旭.食用菌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究——以衡水学院为例[J].衡水学院学报,2012,14(1):108-109.    (责编:张宏民)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547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