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导师制为核心多元化教学方法对食用菌方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针对当前高校学生存在创新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探求导师制和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有效组合,使二者协同促进、优势互补,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导师的引导作用,从而培养出富有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强的优秀人才。文章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食用菌方向为例,对导师制为核心多元化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多元化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6-0087-03
2015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设立本科生物技术专业食用菌方向,以保证本专业可持续发展,解决培养人才方向少以及志愿单一、学生录取率低的问题,并满足新型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对生物技术人才及科技的多种需求。以就业而言,食用菌方向学生成为创新、实践能力型应用人才非常重要,同时,导师制和多元化教学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因此,本研究拟探讨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对食用菌方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为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一、本科导师制的发展概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使牛津大学的本科教育取得了卓著成绩,这对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继此之后,美国和其他各国先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以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1]。在1938年,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最早在我国倡导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新中国成立后,导师制仅用于研究生教育,进入21世纪后,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引领下,部分高校在本科生中再次试行这种制度。
本科生导师制与现代大学教学理念相符,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是目前高校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和实践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已受广泛关注[2]。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在借鉴国外高校教育基础上,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出高素质人才需要而采用的一种教育制度。但由于人们对其本质和内在机理尚缺乏足够认识,存在培养目标、责任界定不明确、管理不到位以及导师责任不到位等问题,导致导师制流于形式,整体效果不明显[3]。另外,由于本科生导师制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没有形成制度化,其内涵和规范尚未统一,所采用的模式也呈现多元化,其目标都是以人为本,培养个性化人才[4-5],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6]。
目前,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有专职教师15人,每年招收食用菌方向学生30人左右,师生比例约为1∶2,这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研究生导师与研究生每年招收比例接近。因此,食用菌方向学生采用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比较适合,可主要选用“全程式指导”和“全方位引导”方法。“全程式指导”体现在对学生大学四年进行全程循序渐进的科学指导,其主要体现: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明确学习内容与目标、规划发展方向,参与课程实践、专业实习与科研创新等活动,指导毕业设计、学生就业、考研面试与规划职业发展等。“全方位引导”体现在对学生品德、学业及生活综合能力进行全方位引导,使其全面成长[7]。
二、本科导师制实行的重要意义
近些年,导师制在实践中已经展示出了众多优点,对于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是不可缺少的有效途径。因此,食用菌方向学生实行导师制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人才培养新机制,有利于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能够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提供有利保障。另外,导师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这在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推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大学生成才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8]。食用菌方向学生实行导师制度,有利于导师对特定学生进行具体的学业指导,调动学生参与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从而使更多本科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此外,导师制重点在于“以生为本”,有利于促成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交流,有助于促进食用菌方向学生和谐全面发展,尤其创新能力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
三、融入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的多元化教学方法
实践证明传统式教学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丧失、各种能力培养被弱化,无法满足信息时代大学生的成长要求,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倡导的“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课堂教学模式融合使用能够起到1+1远大于2的效果。这样多元化教学方法联合使用能够扬长避短、取其所长、优势互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9]。探究性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对教学内容主要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深入探究并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从而达到认知与情感目标统一的一种教学模式,其优点是能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0];启发式教学指教师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促使他们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下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优点是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和能力;讨论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材中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课堂上与学生共同进行讨论、辩论与分析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优点是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相互交流意见,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各有其优点,但也存在各自缺点。因此,教师采用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组成的多元化教学方法时,应该将其优化组合、科学合理使用、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才能取得理想教學效果,否则,很难取得人才培养满意度。 近几年,我们实践表明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的多元化教学方法要明显强于它们的单独使用所达到的教学效果。食用菌方向涉及的课程需要学生具有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才能完全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因此,对食用菌方向学生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能够避免课堂上枯燥无味、学习缺乏主动性、兴趣不足等缺点,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本科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对于高校来讲,本科生导师制主要包括科研导师制、全程导师制、优秀生导师制、年级导师制等培养模式。实践证明,这些培养模式对提高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促进个性化的发展均具有正向积极作用[11]。但是,由于不同高校在师资力量、专业方向、科研水平、学生发展条件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导师制不能实行单纯的某种培养模式,可采取几种模式相结合的联合导师制培养模式。基于此,高校要根据不同专业需求和培养目标不同等实际情况,遴选适宜的培养模式。我们结合食用菌方向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本科生‘1+1+2’导师制”且融入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的多元化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以此达到“知”“做”“新”“精”层次的递进学习过程,使学生达到对食用菌方向领域感悟、会做、有创新性和精益求精的目的。
“1+1+2”导师制中第一个“1”指学生一年级。在此阶段,可采用低年级导师制模式进行导师介绍、师生互选,介绍食用菌发展情况和应用前景,引导学生适应学习环境,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完成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全面了解大学,做到“知”。
第二个“1”指学生二年级,为“专业初级教育”阶段,导师制在这阶段采用年级导师制与科研导师制结合且适当融入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培养模式实施,使学生明确在大学如何“做”。在此阶段,导师培养学生专业兴趣、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食用菌专业知识,同时,能够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特长,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文献检索能力,并指导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申
报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项目,使学生具有初步从事科研的能力。另外,在此阶段,学院可实行“导师学生间双向选择”方式,可在原基础上根据学生兴趣和导师研究方向不同,学生可以重新选择导师,创造一个快乐、和谐的科研环境,充分发挥导师制的优势作用,高效提高学生的科研与专业能力。
“2”指学生三、四年级。此阶段导师主要指引学生完成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与毕业设计、就业任务以及职业规划等任务。这阶段对于食用菌方向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起着关键作用,尤其是创新能力方面提高,也关系着学生今后的发展。经过前两阶段训练,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科研素质和实践能力,导师可采用科研导师制、优
秀生导师制和全程导师制优化结合模式,必要时可融入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的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培养模式,使学生科研能力从日趋成熟向着食用菌特定学科上做到自我提升、不断创新、精益求精,做到“新”与“精”。
“1+1+2”导师制能从入口到出口全程化培养学生。实施过程中,本导师制要不断被调整、优化,并根据毕业后学生反馈信息,改进导师指导方式和教学内容,进一步完善“本科生‘1+1+2’导师制且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培养模式”,形成常态化的本科生培养机制。
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的“1+1+2”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非常适合食用菌方向人才培养。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不仅加深食用菌方向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与掌握,也与食用菌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尤其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食用菌的生产环节非常多,包括各种培养基的配制(母种、原种、栽培种、生产基质),灭菌,各环节菌种的转接、培养,出菇管理等过程,其中每一过程都有相应严格操作细节规程,并且,每个过程都需富有实践经验导师做理论指导和协助学生具体怎样操作。另外,食用菌栽培的实验实习周期较长。因为菌种发展扩大是一个菌丝生长发育的过程,在环境条件比较适合的情况下,母种要培养20天,原种培养需要30 天,栽培种培养需要40—60天,从生产到出菇时间为40—60天,且每两环节中间都涉及相应培养基制备、灭菌、无菌检测等过程,都需要有足够的准备时间,出菇以后的管理更需要时间,所以食用菌栽培是一个耗时、耗精力的实践过程,且全程需要导师指导。因此,食用菌方向学生培养与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的“1+1+2”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关系紧密相连,需要导师全程指导和监控学生完成食用菌的生产,如果没有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很难培育出优秀的食用菌方向人才。
五、要有合理制度做保障
融入多元化教学方法的“本科生‘1+1+2’导师制培养模式需要科学合理制度做保障才能产生更加有效的教学效果,因此,学院与系里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一套导师制制度。首先,要求导师严格履行职责。导师要通过培训学习掌握本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与目的,帮助学生掌握食用菌方向学习内容、方法与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要注重学生品行、心理等方面正确引导,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其次,具有合理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能够对导师发挥督促作用。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学生评价、导师自评和管理者评价,其中应以学生评价为主;学院和系里定期利用问卷、座谈、打分以及学生综合表现情况等方式考核导师的工作业绩,达到绩效考核管理目的。最后,要有激励机制。本模式实施过程中,导师发挥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要加大激励力度充分调动导师的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对于业绩优秀的导师,要大力表彰、给予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也可作为年终评优、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参考指标,以使他们感到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进而提高他们工作热情;对责任心不强、工作态度差、执行力不够的导师,要采取批评教育、惩罚措施,使其要有导师责任感和危机感。
终上所述,根据当代大学生存在着懒散、迷恋电子媒体,缺乏学习热情等弊病,本研究拟构建一种“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对食用菌方向人才培养模式”,使“导师制”和多元化教学方法有效组合,从而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改变学生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在食用菌方向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居来提·色依提,孙宜龙.少数民族本科生导师制实践探讨[J].新疆财经大学学报,2012,(3).
[2]杨红官,晏敏,曾云.本科生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4).
[3]聶永刚,邓雅兰,何子扬.本科生导师制运行机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7,(51).
[4]李呈德,何明.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力的有效性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S1).
[5]张金萍,周游.成功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几个关键问题[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8).
[6]杜智萍.今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6,(6).
[7]华春,周峰,李朝晖,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以生物科学专业为例[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4,(2).
[8]杨振海.大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构建——基于浙江省高校的调查[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6).
[9]秦宣云,李军英,郑建梅,等.融入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的高等数学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5,(5).
[10]胡善玮.高等院校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设计[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8).
[11]孙克辉,钟旭东,吴建好,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147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