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丽亚 韩 芳

  摘要:本文从建构主义基本观点出发,结合建构主义教学观,进一步探究了建构主义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提出合作学习、情境性教学等,对深化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观 大学英语
  
  一、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的直接先驱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建构主义观点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1966年提出的。他提出认识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观点,这也是建构主义观点的核心所在。他认为学习活动涉及“同化”与“顺应”两个基本过程。“同化”是认知结构的扩充,是量的变化;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的改变,是质的变化。认知个体就是通过“适应”(包括“同化”与“顺应”)使这两种形式来达到相对“平衡”。个体的认知结构就是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丰富,提高和发展.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在皮亚杰的上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在认知结构的性质与认知结构的发展条件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斯腾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了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作了认真的探索;维果斯基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则强调认知过程中学习者所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作用,在此基础上以维果斯基为首的维列鲁学派深入地研究了“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当今的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我们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事实,或者至少说是在解释事实,我们个人的经验世界是用我们个人的头脑创建的,由于我们的经验以及对经验的信念不同,于是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便也迥异。所以他们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他们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见解。这些研究使建构主义理论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为实际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建构主义学习活动是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且是真实的,因而学习者就更具有兴趣和动机,能够鼓励学习者进行批判型思维,能够更易于提供个体的学习风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学习是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建构活动。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得到充分肯定,每一项新的学习活动都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有关,是动态的,每个人的经历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不同,对世界的观察和理解也不一样。对学生知识的评价体系是建立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生对事物的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上的。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视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也就是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三、建构主义教学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当包括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四个部分。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或方面;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交流是协作过程中最基本的方式或环节。其实,协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想法都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交流对于推进每个学习者的学习进程,是至关重要的手段;意义的建构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一切都要围绕这种最终目标来进行。
  1. 通过多媒体介绍知识与语言点
  计算机的媒体在技术上可以体现交互性、可实现性和易于操作性。充分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于一体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视、听、说全方位的训练,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教学模式”的规定明确指出,我国高校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改变原来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特别是网络技术,使英语教学朝着主动式学习方向发展。
  2. 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中
  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培养观察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根据自己的意愿控制学习,从而建立起自信心,消除焦虑和紧张感,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教与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输和接受过程,而是相互作用和共同实践建构信息的过程,而且这种建构是通过新的知识经验间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而成的。教师应让学生在外语学习活动中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掌握自主权。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其“主体作用”: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要把当前学习内容尽量和自己已经知道的内容相联系,并对这种联系加以认真的思考。“联系”与“思考”是意义构建的关键。当然,如果能把联系与思考的过程与协作学习中的协商过程(即交流、讨论的过程)结合起来,则学生建构意义的效率会更高,质量会更好。
  3. 情景――通过情景帮助记忆
  教师的作用不应局限于提供任务和促进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更应通过他们之间的语言,为学习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一种可以激励学生学习和使学习变得轻松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更加可能作为在社会和情景关系中发生的合作建构和再建构。这种环境将使一种作为知识建构和再建构以及获得认识和理解的,主动进行的语言学习活动变得更加容易。
  在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主演改由学生担任),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忽视。
  4. 合作――合作交流巩固知识
  教师应设定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场景,有利于学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合作小组活动,能把班级全体学生同时调动起来,开展交流与互动,在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能充分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利于知识的巩固与保持。
  5. 练习――通过各种手段练习所学知识
  “灌注式教学”逐步演化到自主选择、参与式的教学;还可有助于教学模式的转变,既可以实现由教师现场指导的实时同步练习,也可以实现在教学计划指导下的非实时练习,还可以实现通过使用电子邮件、网上讨论区、网络电话等手段的小组合作型练习等。
  总之,建构主义者在吸收维果斯基、认知信息加工学说、皮亚杰、布鲁纳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许多富有创见的教学思想,如强调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主动性、建构性,提出合作学习、情境性教学等,对深化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Chris Dede,The Evolution of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Environments:Immersion in Distributed Virtual Worlds,Educational Technology,Sept-Oct,1995.
  [2]David Griffiths,Environmental Challenges:Making a Difference in theClassroom,Proceedings of CAL 97,P95-P99,1997.
  [3]王毅敏.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看英语情景教学[J].外语教学,2003,(2):56-58.
  [4]范琳,张其云.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英语教学改革的契合[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38-40.
  
  (马丽亚系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87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