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能高
摘 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学生易于获取多方面知识,巩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 化学 教学策略
化学实验教学策略是为了达到实验教学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或方法。从实施者――化学教师来讲,这方面的策略是一种教学艺术或特定的技巧。缺少这些技巧的教师将会发现,竭尽心思的教学努力,不仅自己感到吃力,而且学生也反映学得费力,达不到教学和谐进步的境界。
从实验教学运行的全过程来看,采用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教师启发讲授、教师示范、有指导的学生实验、学生独立实验,以及总结概括等。
一、教师启发讲授
在实验教学策略中,教师启发讲授是起主导、核心作用的基本策略。
启发讲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各种实验教学模式中。教师引导和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实验的教学目的或目标,启迪和辅导学生遵照操作规范的要求去把握实验操作要领,提示和诱导学生进行定向观察或有序的操作,适时又随机地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或解答学生实验中的疑难,以及结合实验事实和生动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概括等等,都是教师启发讲授(讲解、讲述、指导、点拨、答疑等)发挥主导作用的表现。
启发讲授又是组织、实施各种实验教学策略的核心环节。因为学生观察离不开思维,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同样也在思维(意识等)的支配之下。而教师的启发讲授恰恰是运用有声的言语以及无声的文字,甚至辅以形体动作的示范来激励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离开了启发讲授的引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将会产生各种偏离实验教学目标的多余的动作,干扰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启发讲授,要求教师从实验本身的特点出发,针对学生的实际为他们从思路、方法和技巧上排除认识和操作的障碍。
启发讲授要起到以上作用,教师应把握以下原则:
(1)要“点”明主题,语义要明晰,不可模棱两可;
(2)要引导学生去想问题,不应采取命令式;
(3)提示操作要领,要给出简明的操作指导语,便于学生实行;
(4)除学生将做出禁忌的危险操作外,教师应始终坚持诱导方式。
二、教师示范
在实验教学中的教师示范,是为学生提供视觉形象和模仿的依据。教师的演示和特意做的示范操作给学生留下的第一印象很深,对他们进行实验操作的态势及严谨的科学学风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为此,教师示范必须做到规范化,无可指责。
教师示范要把握时机。一般情况下,要注意运用这样几种示范。
1. 引路示范
这是在新实验的开头为学生做出的操作示范。主要目的在于为学生提供模仿的样式,便于教师结合示范操作扼要介绍实验操作要领以及禁忌操作事项。
引路示范的特点是从视觉形象和动作态势上为学生“画”出轮廓及总的型式,由于这时学生还缺乏亲身体验,故而不宜做过细的分解操作和限定。这时的提示语必须简明概括,有利于学生记住操作规范的要点,便于他们通过模仿练习去体会操作要领。
2. 矫正示范
这是在学生显现出错误操作后,教师再次向学生进行的示范操作。这种示范针对性强,教师勿需全面地介绍操作要领,只要有针对性地纠正学生的错处,并适当说明为什么错、应当怎样防范,随即呈现正确示范操作,就可以起到扶正纠偏的作用。
矫正示范宜有针对性地查寻学生错误操作的原因。是习惯(定势)的影响,还是动作笨拙造成的失误;是对操作要领不理解,还是学习态度的不端正,等等。为此,就应晓以利害,结合实验中的正反实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示范。
三、有指导的学生实验
学生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智能和发展个性的最佳途径。一般讲,有组织的实验活动,可以从多方面为学生学习创造最佳情境。实验活动为学生熟悉实验仪器、实验技能和化学物质的性质是人所共知的。这一点是基础,也是其他功能施展的前提。实验活动可以使学生处于情绪亢奋的实验探究的状态,为他们提供用以导出和探讨化学原理的有关数据、回答和解决化学知识中的疑难问题、验证已学过的理论和规律,以及概括和得出概念的涵义等等。
总之,实验活动的多种教学功能总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来实现的。有指导的学生实验,教师进行指导,不外乎三种情况:实验前指导、实验中指导和实验后指导。
1. 实验前指导
这是超前于学生操作的提示。或讲解实验操作要领与成败关键,或提示安全注意事项,或针对学生普遍易错(基于以往经验)的操作做示范、提要求,或仅就实验内容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边实验边思考。
实验前指导应突出重点,不可琐碎,尤不宜占用太多时间。一般只需3―5分钟即可起到指导作用。
2. 实验中指导
这是在学生做实验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或违背操作规程时由教师给予的指导。这种指导,对于学生认识上的疑难问题,应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不可有问必答,形成灌输;对于操作中的难点,应让学生重做,在做中给予及时指导;对于某些危险操作应及时制止,随后讲清道理,并给出正确示范,让学生模仿。
实验中指导带有偶发性。因此,教师要积累经验并注意研究学生的个性特点,在巡视指导时方可有目标地重点辅导实验操作方面的学困生,防患于未然,杜绝实验事故的发生。
3. 实验后指导
这是学生做了实验以后由教师所作的评价性指导。这种指导是教师就实验的目的,全班普遍性或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以及发展学生的智能及实验技能水平有关的问题进行的讲评。
实验后指导用语要注意斟酌,不可随意批评和表扬。较理想的是言简意赅,归纳为几条,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某些难点,如能再一次示范,并说明理由,将使学生的认识产生新的飞跃。
四、学生独立实验
一般说来,学生独立实验是在教师示范和有指导的学生实验之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这是培养实验能力、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最佳途径。
学生独立实验从教师的地位来看,可以分为教师在场与教师不在场两种方式。在中学阶段,从确保安全计,教师应在场。我们认为,教师在场并不妨碍学生的独立实验操作,相反,由于教师在场这一重要因素的介入,可以鼓舞学生更有信心地、有条理地进行实验。教师则可以从旁观察、考查每个学生在操作技能,特别是态度和情意方面的表现。
五、总结概括
总结概括是实验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策略。不论哪一级的教材,所设计和容纳的实验次数总是有限度的。这就需要教材的编著者和施教的教师来共同努力,从有限的实验中挖掘、增生多种培育智能的效用。其中,利用已获得的实验事实、结论和诸实验中积累的经验,从能达到的理论的高度去总结概括,就是一种“增殖”的好办法。零散的、个别的实验事实和结论,使之纳入一定的理论体系之中,进行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加工,这样实验中的操作经验以及各种操作引发的思维,经过从感性到理性又回到实验实践这样认识的循环,就有利于使学生掌握从一般到个别、举一反三这种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3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