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学习VB的原动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振永
摘 要: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职高对口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有了变化,由原来的GBasic转变成了Visual Basic,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转变,注重了解学生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地让学生掌握VB。
关键词: 中职学情 分组学习 VB 案例教学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是我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参加高考的一门课程,作为一种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编程工具,Visual Basic具有简单易学、灵活方便和易于扩充的特点,但是对于中职生来说,VB语言不仅枯燥,而且很难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分析、摸索出一些较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掌握这门课程。
一、了解学生情况,整合课程知识。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主要来源于初中,是在升学无望之下才进入中职学校的。这些学生与普通高中生相比,整体素质较差,学习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许多中职生存在厌学现象。学习VB需要英语和数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以致很多学生看编程书如看“天书”。学生只上了几节课就已惧怕编程,甚至想要放弃。在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一情况,始终坚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程度为基础,打破原有的以课本知识的逻辑为顺序组织课堂教学的模式,先不讲基本概念,而是从简单的实例入手。通过让学生观看、模仿,在实际操作中探究和领悟这些概念,并适时地归纳总结,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新知识。
二、设置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有学习的动机,才能自觉地完成老师安排的任务,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万事开头难,VB教学最关键就是第一课,要把第一堂课变成一堂魔术课,激发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打消畏难情绪,给他们兴趣和希望,告诉他们VB并不难学。因此,在上第一课时,我并没有急于讲解教材中的概念,而是先演示一些如“电脑开奖”、“猜数字”、“交通红绿灯”、“万年历”、“倒计时牌”等VB小程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生看了以后都想知道这些程序是怎么做出来的,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对于教师来说,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有了良好的开始,如何使学生一直保持这样的兴趣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结合实际选择一些简单而有趣的习题讲解,让学生感受到VB程序设计的魅力,逐步认识到通过编程可以实现这些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热情和兴趣。
三、布置任务,分组解决。
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引入了许多有趣的小动画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但是这样时间久了,并不能完全抓住学生的心。由于这些过程进行的场所都是在课堂,课堂生活不可避免地单调,因此让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我的做法是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的调查,了解学生都想用VB解决什么问题,然后从中选择几个比较有意义的程序分组解决。一般以6―8人为一个小组,对学生异质分组,将相应的程序分给各组,每组选出一位具备较强的任务开发能力的同学为组长。因为一个完整的程序不可能一两节课就解决完成,所以第一节课要求每组同学从一个方面解决一个问题,使学生在慢慢的程序编写过程中体验成功的乐趣。分组学习有一个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把握好这一规律,随着协作学习的开展,学生之间配合会更默契、对协作学习这一形式更加适应,每个学生会更积极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从而使学生保持长久的兴趣学习VB。
四、鼓励讨论,活跃学习氛围。
“教无定法,学无常规”。教师在小组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小组活动,避免弱势学生出现依赖情绪,允许学生出现错误,鼓励学生在解决这些错误时争论,每个人都找出解决的方法,从争议中找出共同点,一起寻找解决错误的方法,使学生在发现错误、分析错误、解决错误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乐趣。但在讨论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不要出现不应有的矛盾。鼓励学生多思考,找出程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寻找解决的办法。随着问题的解决,学习也一步一步深入,使学生在争论中,在解决问题中能力得到提高。每个同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有时会为一个问题争论的面红耳赤,有时会为自己的方案得到应用而笑得合不拢嘴,使学习氛围更浓,小组合作更加协调,自己的水平也逐步提高。
五、案例教学,由简入深。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善于启发学生灵感提出问题,并且使学生智力和能力都能得到充分提高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教师要善于给学生的课堂带去更多乐趣,达到激发学生对VB编程学习感兴趣的目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灵活地准备一些有趣的案例,如把下起五色雨等程序演示给学生看,让他们觉得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编出一个漂亮程序,一下就可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将案例与数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案例和课程知识结合起来,一步步深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VB中应会的知识。例如:在讲解循环结构时,我先以一个简单的求“从1加到100”的程序开始,然后扩充到多重循环,以现实中的问题为例向学生提问,例如:时针每走过一格,分针会走过多少格?秒针又会走过多少格?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情况,可以形象地把分针、秒针和时针的运动比喻成三重循环嵌套。然后依据此思路写出最终的程序代码,这样就把抽象的问题简单化了。最后,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出思考题以巩固知识。如:用同样的方法编程求解“百钱买百鸡”、“猴子选大王”等问题。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能加强学生的协调合作能力,提高课堂的效率,也使知识由简入深转换得自然,不会使学生在学习中感觉到学习的困难、枯燥。
总之,在VB教学中激发出学生的兴趣,案例教学使学生体会到了在VB的学习过程中的乐趣,让他们掌握了VB里面的基本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教学的主要目标,不断转变教学观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不断学习新的理念和知识,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才能让学生了解编程的基本思想,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杨俊宇.浅谈VB程序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06,(16):211-212.
[2]李勇平.中文Visual Basic6.0案例教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3]贾长云.VB教学之我见[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04):41-42.
[4]余淑君.谈VB语言课程的教学方法[J].机械职业教育,2004,(11):43-44.
[6]杨延广.对高职程序设计课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J].高教论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5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