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数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明翀

  在课堂教学中,学困生指的是智力发展正常,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日常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成绩较差,知识素养低于平均水平,并且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学生。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教师的重中之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观察探究,找出学困生的明显特征,探究其形成原因。要消除学困生在学习动态方面的劣势,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手段矫正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跃学生思维。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发散思维。大量的课堂实践证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教学,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意识与能力,调动学生的主动创造性,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具体做法如下。
  1.调动课堂气氛。数学课堂的教学充满了民主的气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潜力,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与合作。在课堂上,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抓住时机与学生拉近距离,充分了解和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能用威严束缚学生的自由发展,而应保持微笑,营造和谐美好的课堂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放松心情,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成绩。
  2.合理安排数学活动。事实表明,数学家发现数学结论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先通过思考,做出种种假设,然后进行反复试验得出结论,论证猜想。这些论证过程虽然艰难复杂,但是生动有趣,具有很强的探究性,然而数学课本中通常不能体现出来。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提炼与加工,不仅要根据课本中的知识体系设计教学环节,还要注重探究知识点产生的背景及过程。教师可以借助于现代教学手段,尽可能地还原或者模拟教学结论的产生过程,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让学生细心观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不断参与课堂,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通过课堂教学,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竭力帮助学生发掘潜力,开发智力,建立学习信心。实践表明,自信是一种内在动力,可以有效驱动人进行活动,全面提高素质。教学环节的设计要注重唤起学困生的自信心,激发学困生的学习热情,释放学困生的学习能量,消除学困生的脆弱心理。学生一旦有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强,并能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在学习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要格外重视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充分挖掘学困生的学习潜能。
  三、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困生对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有效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握时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情感上的共鸣。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教师要注重构建教学情绪场,让学生在课堂上具有疑惑、焦虑、好奇、愉悦等情绪,当然愉快是基调。老师要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困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备课时,教师要悉心编排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可设计得不够全面,引导学生发现缺点,提出疑问。让学生不满足于教师的教学内容,想要进一步深入知识点,挖掘更深远的意义,使学生能及时发现教师讲课的不足,并且主动指出,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2.设置课堂悬念,鼓励思考。在每一节课的开头,教师可以适当设置悬念,引发学生的疑问心理,激发学困生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在高中数学的教学活动中,设置良好的悬念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交流与讨论,强化学困生对新知识的追求。
  3.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兴趣。所谓认知冲突,是指人当前面对的情境和原有知识层面或经验之间存在差别或者矛盾,能有效激发人的兴趣。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对学困生原有的认知提出质疑,向学困生提供一个问题的多种可能性答案,让学困生产生认知冲突,培养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前引导学困生及时做好预习与复习工作,积极寻找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受心理因素和社会阅历等的限制,学困生的数学知识大多是“掉链”的,认知结构往往支离破碎。因此,在课前教师应当教导学困生按时复习已学知识,并预习新知识,找寻新旧知识间的关联,在大脑中构建新旧知识的关系网。在数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已学知识讲解新知识,逐步引导学困生找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适时地帮助学生复习旧知识有助于活跃学困生的思维,使学困生及时建立思维联系,也能帮助其他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困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引导学困生制订学习计划。学困生及时制订学习计划可以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正确安排学习时间,有助于磨炼学习意志,增强数学学习的主动性。
  2.指导学困生课前进行自学。课前预习是学好新知识的基础,指导学困生自学可以提高其对新知识的兴趣,增加求知欲。
  3.要求学困生课堂上专心听课。在数学课堂上,学生集中注意力有利于更好地掌握并运用基础知识与技能。
  4.培养学困生及时复习的意识。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环节。教师要指导学困生在课后正确地复习所学知识,理清概念,理解知识体系,形成持久记忆,并试着找寻新旧知识的关联,做到会学。
  5.锻炼学困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这有助于引导学困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系统分析疑难点,深入剖析知识点,正确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有利于学困生正确理解并掌握课堂所学知识,做到自主学习。指导学困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分析总结,学会综合运用多种方式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总而言之,数学教师要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学生,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把每一位学生都当成自己的家人、朋友,切实把学困生的转化工作落到实处。在引导其转化时,要根据他们在不同学习阶段、不同知识层面、不同教学情境中的学习表现,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课堂,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提高学困生的数学素养,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虞涛华.高中课本中的数学基本解题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7-1.
  [2]冯光庭.高中数学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4-1.
  [3]翁凯庆.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998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