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人类细小病毒B19感染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B19感染无特殊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病毒感染多具有自限性。对暂时性再生障碍危象一般用输入红细胞治疗。B19感染在我国儿童中有较高的感染率,同时B19对人类致病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目前,国际上对病毒的研究比较活跃,包括其致病性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临床及实验室诊断、分子及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疫苗的研制等。
  【关键词】儿童;细小病毒;感染
  Child humanity tiny virus B19 infection
  Wang Qiping
  【Abstract】The B19 infection not specific treatment, mainly by the just right for the illness treatment primarily, the virus infection much has from limits the nature. Uses the input red blood cell treatment generally to temporariness aplastic crisis. The B19 infection has the high infection percentage in our country children, simultaneously B19 to human pathogenesis universality and complexity; At present, is quite internationally active to virus’s research, including its pathogenic and related disease’s research, clinical and laboratory diagnosis, molecular and blood serum epidemiology research, infec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vaccine development and so on.
  【Key words】Child; Tiny virus; Infection
  【中图分类号】R852.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74X(2010)09-0190-01
  人类细小病毒B19(HPV B19),1975年Cossart等[1]在筛选献血员乙型肝炎抗原时发现,是已知唯一对人类致病的细小病毒,无胞膜、耐热,直径2.3nm,基因组为线性单链线性DNA分子,约5.5kb。其因组右侧编码两个结构蛋白VP(84K)和VP2(58K),两者分别占整个衣壳蛋白的4%和96%,除了在VP1氨基末端有一227个氨基酸的独特区外,结构相同。左侧编码一个非结构蛋白(77K)。B19口香糖毒感染的靶细胞是骨髓祖代红细胞,病毒受体是红细胞P抗原。是一个单链性DNA分子,是一种无包膜且有许多理化耐受性的病原体,用一般的病毒灭活方法,如热处理、如热处理、S/D处理都不能阻止其传播。B19病毒对免疫力正常人群很少引起并发症,一般是无症状或良性的,但是通过大量输血,对免疫缺陷或血液病病人可以引起并发症,如患有关节炎、脉管炎或慢性溶血性贫血的病人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宿主病引起的持续性单纯性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在妊娠早期,可引起流产或胎儿畸形,还可能引起第15种儿童疾病(传染性红斑)。
  B19感染多发生在秋末、春季和夏初,几乎呈世界范围分布。病毒可通过呼吸道和输用感染的血液或血制品传播,潜伏期为6~8天。B19可引起许多临床表现,因感染个体的年龄和免疫状态而不同,从无症状感染到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在儿童中可引起传染性红斑;特别是在成年妇女可引起短暂的多关节炎或关节痛;孕期感染B19可引起自然流产和胎儿水肿或死产;在潜在红细胞缺陷如镰刀型细胞贫血病人,B19可引起严重的再生障碍危象;持续细小病毒感染可导致慢性骨髓障碍,在免疫缺陷病人导致慢性贫血[2];最近还报道B19感染与急性肝炎有关[3]。
  大多数B19感染都是后天获得的,一般发生在6-15岁,成年人血清检测流行率在50%左右。另外B19病毒传播可能不仅仅只通过血液制品,也可能通过呼吸系统,但B19对健康且免疫正常的成年人影响很小,对一些免疫正常的病人也不会引发并发症,但是对免疫缺陷病人或免疫低下人群(如先天性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症、器官移植、放化疗、慢性溶血性贫血、妊娠妇女等等)可能会有较大的影响。
  B19感染与儿童血液病最为密切,儿童感染B19可能会引起以下相关疾病:
  1一过性再障危象(TAC)
  TAC是第一个被证实的由B19感染引起的疾病。有资料表明,除镰状细胞病外,其他溶血性疾病包括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乏性贫血、地中海贫血以及自身免疫性溶贫等都可因B19感染诱发TAC,发病机制可能是该病毒能结合血型P抗原,故对骨髓红系前体细胞有选择性抑制的结果,而其形态学表现则为骨髓象中出现巨原红细胞。
  2再生障碍性贫血
  B19感染所致红系再障是因为该病毒对红系祖细胞的直接细胞毒效应,同时亦存在免疫介导的骨髓抑制,从而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有文献甚至指出,再障的重要发病原因可能就是B19病毒感染。
  3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19病毒不仅攻击红系前体细胞,亦攻击产生血小板的晚期不成熟巨核细胞,其对巨核细胞的细胞毒性可能是B19感染致血小板减少的重要原因,而血小板减少早于贫血发生,因为血小板寿命比红细胞短得多。因此,对于儿童患有季节性及小流行性的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可能是B19病毒感染所致。
  4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VAHS)
  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血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明显及出血倾向。病理特点是骨髓、肝脾淋巴结等处大量良性噬血组织细胞增生。临床观察要,全部病例均见组织细胞吞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细胞碎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常于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有研究表明,受B19感染的红细胞是对吞噬细胞具有吸引力的靶细胞。
  5白血病与实体瘤
  正在接受放化疗或者甚至处于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和恶性实体瘤等患儿均可因免疫功能损害持续感染B19而诱发慢性贫血,持续时间较长,有的可达数月至数年。
  6免疫缺陷儿童的慢性贫血
  研究表明,免疫缺陷继发B19感染的后果之一就是严重贫血,故先天性及获得性免疫缺陷儿童可因免疫功能损害持续感染B19,而致慢性贫血或骨髓衰竭。
  7其他
  B19感染导致的血液系统疾病还包括一过性幼红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缺铁性贫血与输血或血浆并发症。
  B19感染的诊断主要依靠特异性IgM和IgG抗体的测定,但免疫缺陷并有贫血的病人常不易检测到抗体,可在血中检出病毒颗粒和DNA。
  总之,B19对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均有极大的影响,血液科医生应注意该病毒对血液病患者所带来的负面作用。
  B19感染无特殊治疗,主要以对症治疗为主,病毒感染多具有自限性。对暂时性再生障碍危象一般用输入红细胞治疗。B19感染在我国儿童中有较高的感染率,同时B19对人类致病的广泛性和复杂性;目前,国际上对病毒的研究比较活跃,包括其致病性及相关疾病的研究、临床及实验室诊断、分子及血清流行病学研究、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疫苗的研制等。相信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对健康认识的提高,细小病毒B19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129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