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与结果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检验方法,并观察检验结果。方法:选择2017.1~2017.12收治的364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182例采用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甲组),另182例进行快速血清学检验(乙组),比较两组检验情况。结果:乙组支原体炎性检出率为20.9%(38/182),和甲组19.2%(35/182)相比,无明显的差异(P>0.05);且伴随患儿年龄的增长,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获得的阳性率有升高趋势。结论:和快速血清学检验相比,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相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测,有助于提升诊断的正确率。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结果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1-0-01
小儿肺炎为儿科常见的一类呼吸道疾病,肺部病原菌感染、炎症反应是本病主要特征,。支原体感染是促进肺炎疾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肺炎患儿样本总容量中,所占比例高达15.0%[1]。肺炎患儿若不能及时接受有效治疗,就增加了扁桃体炎、咽喉炎等并发症发生的风险,病情严重者可造成脏器损伤与功能障碍,严重影响小儿生命健康水平。提升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诊断率,对优化疾病疗效具有很大助益。并本次研究选择8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观察不同检验方法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7.1~2017.12我院儿科收治的364例肺炎支原体患儿资料,所有病例入院时均有典型的呼吸道感染症状,肺部听诊有啰音,肺X线片检查可发现肺部有片絮状阴影,排除伴有他类感染性疾病及拒绝配合研究者。按照临床检验方法的不同分为(甲组、乙组),每组各132例,甲组男女构成比为45:46,年龄6个月~11岁,病程9~40d。乙组男女构成比为47:44,年龄8个月~12岁,病程10~42d。两组患者以上资料经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甲组:给予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法,应用无菌棉签在患儿的咽部、口腔中后部数次蘸取采集,把采集后的样本放置在肺炎支原体鉴定培养基内,继而放置进专用的培养箱中,恒温(37℃)培养24h,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情况,若培养基的颜色呈透明黄色,则检验结果为阳性(+);若为红色即未发生变化,则结果为阴性(-)。
1.2.2 乙组:予以血清学检验法。患儿在入院第2d晨起空腹抽取静脉血,对血液进行分离处理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体中MP-IgM抗体。若MP-IgM抗体>1:160,则检验结果为阳性(+),否则为阴性(-),建议患儿于7d后再行检查,检查方法同上。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2007表格与spss20.0软件包分别统计与处理实验数据。经计算,若P<0.05,则提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支原体感染阳性检出情况 甲组支原体感染检出阳性者36例,乙组为38例,经比较,差异无明显的统计意义(P>0.05)。
2.2 微生物培养检验对不同年龄段患儿检验情况
甲组80例患儿中,<3岁46例、3~8岁59例,8~12岁77例,阳性率分别为10.9%(5/46)、15.3%(9/59)、31.2%(24/77)。
3 讨论
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是儿科常见呼吸道感染疾病之一,可并发肺实变、肺气肿等严重病症,幼儿及学龄儿童是本病高发群体,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冬季是高发季节。飞沫是主要传播媒介,發病通常是肺炎支原体经由口鼻,和上皮细胞膜受体相结合,并释放一定量的过氧化氢,对纤毛与上皮细胞结构完整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患儿出现头痛、咳嗽、胸闷及乏力等多种病症,若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能会诱发肾炎、脑炎等多种病症,甚至对生命安全性构成威胁。因为诱发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因素多样且繁杂,临床诊断中可产生误诊现象,故此为提升诊断结果的正确率,确保患者接受及时有效治疗,实施正确有效的监测手段具有很大现实意义[2]。
血清学检测和微生物培养是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常用方法。血清学检验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原理,对血清内的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进行检验。该种方法血清用量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程度轻微,且具有快捷、简易等特征,患者依从性较高。微生物培养在培养样本期间,对其他类型细菌生长过程产生抑制,促进肺炎支原体分解、增殖进程,在培养期间,多数糖类会被分解成H+1,从而降低培养基pH值,根据指示剂颜色变化情况,判断检测结果的阴阳性。该检测方法检测快速,通常在4h内即可获得结果。但酸性物、耐药菌及口腔中食物残渣等可能对培养结果产生影响。
司徒溢荐[3]等选择3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150例,分别进行血清学检测和微生物培养。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阳性检出率为38%,高于对照组22%。司徒溢荐等得出采用微生物培养法检验肺炎支原体感染,取得的效果更加,阳性检出率更高等结论。在本次研究中,乙组患儿阳性检出率略高于甲组,且伴随患儿年龄的增长,微生物培养法的检出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由此可见,微生物快速培养检验相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测,有助于提升诊断的正确率,为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可靠数据支持,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许昕.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检验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69):162-164.
季楠.对比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断中微生物快速培养检测和快速血清学检验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8):54-57.
司徒溢荐, 马敬伟, 温卓辉.不同检验方法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 2017(10):123-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2412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