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组3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实施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对其进行分析探讨。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关,根治幽门螺杆菌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幽门螺杆菌;临床效果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儿科比较常见的一种器官获得住自身免疫性疾病,人体产生抗血小板自身抗体所导致的单纯巨噬系统破坏血小板过多而造成的血小板减少,有皮肤、黏膜、鼻衄、牙龈出血等临床表现[1]。目前,其发病机制和发病原因尚未明确,曾有文献报道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闭。故本次试验尝试根治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1月-2018年1月间收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儿60例,经诊断均符合1994年全国第5届血栓与止血学术会议修订标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均纳入患儿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 - 12岁,平均年龄(8.2±1.2)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4±0.3)年。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 - 13岁,平均(8.6±1.4)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2±0.2)年。本次试验中所有患儿均排除先天性血小板减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肝肾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伴幽门螺杆菌感染。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长签订知情通知书。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
  法,具体:给予患儿甲强龙与强的松治疗。甲强龙30 mg/kg,应至少用30 min静脉注射。根据临床需要,此剂量可在医院内于48 h内每隔4-6h重复1次。强的松,口服一般5 - 10 mg/次(1-2片),10 - 60 mg/d(2 - 12片)。连续治疗14 d。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患儿进行抗Hp感染治疗。采用标准四联疗法:雷尼替丁,10 - 15 mg/(kg·次),3次ld,餐前15 min服用;胶体果胶铋颗粒0.15 9 3次/d;阿莫西林分散片,剂量按体重20 - 40 mg/(kg·d),分3次服用,每8hl次;以及克拉霉素分散片,剂量15.0 mg/(kg·d),分2次服用,每12 hl次。连续服用14 d。对Hp进行检测,结果显示Hp清除后停止用药。
  观察指标:(1)治疗效果评定翻:①显效:血小板计数> 100×109/L,且持续时间>3个月;②有效:血小板计数下降至50 x 109/L,持续时间>2个月;③无效:血小板未见增加或者计数< 50×109/L。总有效=显效+有效。(2)观察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试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 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8例,其总有效率为73.33%。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13例,无效2例,其总有效率为93.33%。经对比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经过治疗,对照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9例,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观察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3例,其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症状明显好转。
  讨论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Hp感染为儿科的一种常见疾病,现阶段,特发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与Hp感染是否存在关系仍有较多争议。Hp是生存于人体胃幽门部位,是最为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这种细菌感染首先会引起慢性胃炎,并导致胃溃疡和胃萎缩,严重者则会发展成为胃癌。Hp可以产生多种独立因子,尿素酶是其主要的致病因子,也是其最为有效的抗原成分,因与胃黏膜表面CD74相结合而诱发炎性反应[4]。
  在本次试验中,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抗Hp治疗,其总有效率达到93.33%,明显高于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的73.33%。在不良反应方面,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00%。
  综上所述,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Hp感染患儿,进行Hp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患儿病情,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詹其林,吴福红,丁美琪.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4,43 (4):122-123.
  [2]韩洁,武国霞,蒙长虹,等.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J].四川医学,2010,31(1):65-66.
  [3]范华周玉才,王茂生.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7):30.
  [4]李娟,李和兰,谢静,等.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临床分析[J].交通医学,2016,30(3):255-25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6/view-148710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