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校园体育文化对农村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校园是国家培养教育人才的摇篮,浓厚的校园文化对塑造健康人格,坚定理想信念,锻炼意志品质,培养道德情操有重要的作用。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让农村小学生的体育课堂更精彩,也为课后生活增添了乐趣。本文通过对当前农村小学生健康人格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根据校园体育文化对农村小学生健康人格的影响以及学生健康人格形成的可塑造性,探寻出适合农村小学生健康人格发展的有效途径与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文化;健康人格;对策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国教育长期以来的重要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下,体育作为重要发展要素之一,在学习与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体育不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还能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学生的体育技能、体育知识主要来自于学校体育教学,校园体育文化作为体育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影响健全学生人格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将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落实到位,是我们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校园体育文化通过传播文化、组织体育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体育知识,掌握体育专业技能,培养体育精神,磨练意志品质,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让学生全面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人格影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农村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相对缓慢,寻求最佳途径高效落实体育文化,从而为促进农村小学生全面发展找到新方法新突破。
  一、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全校师生在学校组织背景下,以特定的价值观为依据进行物质与精神文化创造的结果及过程[1]。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以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和体育技能为主要形式,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由体育工作者、学生和其它教育工作者共同创造的一种文化现象[2]。校园体育文化能够对学生在体育环境、体育教学、体育管理等工作进行有效的促进和补充,其发展受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校园体育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内隐形等特点,对于学校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激励学生的体育意识,形成正确的体育行为和完善人格。
  二、校园体育文化对小学生健康人格的促进作用
  “造就完全人格,首在体育”,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提出来的。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中来并把体育融入人生当中,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锻造良好身体素质,使身心协调发展。学生能够将学习到的体育知识运用到体育锻炼中,消除生活学习中形成的心理障碍,及时化解排除心理困扰从而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学生在体育活动与体育竞赛中,培养竞争意识与合作精神,在完成体育任务中锻炼意志品质,培养勇敢顽强、努力拼搏、积极进取的精神。运动过程中能与队友、对手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校园体育文化培养小学生健康人格的途径与方法
  1.新体育教育理念培育新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受一定时期内的社会形态、学校发展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情况等因素影响下,由学生和教师一起衍生出的一种文化现象。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可以直接改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3]。新体育理念给体育老师提出了新的课程标准:一是坚持把健康摆在首位;二是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三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四是因材施教。校园体育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具有特有独立的特点,分别是内隐性特点、独立性特点、多样性特点[4]。农村小学体育教育相对薄弱,在新理念下培育的体育文化必须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找到最适宜的落脚点来开展。农村小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缺少父母的关爱,性格比较内向,创设体育文化的需求需要有独特性,在培育终身体育意识方面及个体差异性和需求方面要更多的考虑。知识渊博,学业出色,身体健壮在脆弱的心理下仍旧是不堪一击。改变过去体育教学的传统观念,重新定位体育教育理念,拓展学生对体育知识的了解与掌握,鼓励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增强学生对体育精神的学习与传承,提高学习体育氛围,营造高品位的学习生活环境,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与发展。
  2.改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激发体育兴趣
  体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在育人环境中,通过与体育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在体育技能、体育意识、体育参与等不同程度上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从而培养正确、科学的体育行为,最终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5]。农村体育教学在教学方法上缺少创新,课堂采用讲解、示范和练习的教学方法过于频繁。课堂教学模式落后,没有硬性的课堂规范来要求体育教师,一堂课的好坏缺少衡定的标准。体育教师随波逐流,学生体育学习也变得无足轻重,体育教学没有目标,与促进身心发展背道而驰,学生的体育兴趣得不到有效的培养。改变单一陈旧的体育教学方法,创新体育教学模式这是体育老师新时期的突破目标,需要教师对体育教材教法研磨弄透,小学生体育教材内容的衔接要科学合理。小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身心素质发展不同,要抓住关键期才能更好的发掘学生的潜能,根据小学生发展的特点,遵循身心发展规律进行有价值的体育教学。体育老师在要求改善福利待遇的同时,更应该改变自我,创新自我。通过符合身心发展的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趣味性,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3.创设培养健康人格的体育教学环境
  立足于农村学校体育教学的现状,通过对学生的人格发展与成长路径的研究,创设适合学生成长的高品位小学校园体育教学环境[6]。加強体育知识的宣传不仅需要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也需要学校的大力支持,更加需要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比如通过优质体育课堂的观摩、体育知识的讲座以及各种运动会的开展来宣传校园体育文化。鼓励学生们通过网络信息技术媒体去拓展自己的体育知识,通过参与学校的体育竞赛,小裁判员以及心理健康栏目主持等方式给孩子主动参与了解的空间。体育教学课堂中运用可以磨练意志、克服挫折、挑战毅力耐力的体育项目让孩子们感受运动的快乐,从而在学习与生活中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健全的人格。开展能够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意识的体育活动,让学生主动融入集体,从而培养互帮互助的集体荣誉感。组织体育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并能不断的去完善自己。
  4.体育教学与心理教学相结合,建立身心监测体系
  体育教师通过平时体育课堂学生的表现能够推测出学生不同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及时总结反馈,同时定期收集学生体质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将体育教学与心理教学有效的融合,针对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通过鼓励、沟通交流的方式弱化心理问题,从而调节不良的情绪,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减少心理压力。在运动中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克服自卑的心理。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制定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体系监测量表,定期监测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身体干预与心理干预并进,确保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标准规范,确保心理健康监测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王邦虎.校园文化论[J].合肥学院学报,2011(10):101-102.
  [2]陈佳栋.论小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J].社会体育学,2014(4):33.
  [3]马娜.浅析团体操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搏击体育论坛,2013,5.
  [4]陈芳.排舞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4,8.
  [5]尹青山,尹晓峰.浅析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文化建设[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6,9.
  [6]许昶.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新课程导学,2015(4): 14-1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58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