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在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众多因素之中,校园体育文化无疑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校园体育文化特有的文化形式和文化氛围可以感染和熏陶学生,促进他们参与体育锻炼。本文以长江大学为例,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层面探讨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以期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校 大学生 体育文化 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a)-0133-03
在校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建设的主要承担者,在大学阶段形成对体育锻炼的深刻认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行为,对毕业以后为社会服务,保持身体健康乃至终身体育锻炼都有积极的影响。在影响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众多因素之中,校园体育文化无疑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研究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有利于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和促进大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长江大学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发放调查问卷800份。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长江大学图书馆相关的书刊资料,同时通过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数据库查阅有关校园体育文化、大学生锻炼行为等方面的研究文献,为本文提供了充分的研究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依据研究的内容和目的,编制《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调查问卷,以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对长江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个年级随机发放200份问卷,共800份,回收问卷746份,有效问卷722份,有效率为96.8%。
1.2.3 逻辑分析法
综合运用分析、比较、归纳、推理等方法,对问卷中的相关问题和数据进行逻辑性分析,探讨了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获得更为可靠的研究结果。
2 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和内容
随着体育文化研究的不断发展和深入,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校园体育文化进行了探讨,虽然有不同的见解和认识,但是对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是趋于一致的。在分析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我们认为校园体育文化是以促进师生参与体育运动、增强体质为目的,以体育教学、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体育设施等形式表现出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校园体育组织文化和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和价值观念,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动机,学校对体育精神的宣传等;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内容主要是向师生提供参与体育锻炼的物质条件,如体育场馆、体育器材等;校园体育组织文化主要是指具有共同的爱好或价值观的群体组织,如体育协会、体育社团,以及以群体为单位进行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例如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教学、体育竞赛、学校运动会等;校园体育制度文化主要是指各级管理部门颁布的与体育相关的政策、制度、规定和要求。
3 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3.1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分析
为了研究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我们以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态度认知和目的动机为主,设计了6个指标对学生进行调查:是否促进身体健康、是否丰富业余生活、是否可以结交朋友、是否能够增强自信、是否提高运动能力、是否培养兴趣爱好。
调查结果表明,认为参加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健康的人数为561人,占全部调查人数的77.7%,这部分学生中,有308人是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有150人是偶尔参加体育锻炼。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参与体育锻炼有着良好认知,“健康第一”的观念能够被学生普遍接受。第二位是丰富业余生活,选择该项的学生有482人,说明体育锻炼对充实大学生的课外业余生活有着重要的地位。另外还有63.8%和59.3%的学生认为,通过参与体育锻炼能够结交朋友和增强自信。这些数据说明,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有着较大的影响,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和锻炼动机能够促使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并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但是也有部分学生,虽然有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认为通过体育锻炼能够强身健体、结交朋友、增强自信,但是仍然不愿意参与体育锻炼,这说明认识和行动之间还是有差距的,这一点值得引起关注。作为相关的管理部门和老师,还要通过其他途径促使这些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3.2 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高校校园体育场馆、器材等各种体育设施是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物质条件。体育设施能否满足大学生的需求也必然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热情和学生体育锻炼质量的好坏。通过对我校体育场地設施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程度调查发现,在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257名同学中,有135人选择完全满足或基本满足,占比为52.5%,还有47.5%的同学认为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体育锻炼需求,并存在严重短缺的情况;在偶尔参与体育锻炼的362名同学中,选择完全满足和基本满足的学生所占比例为65.2%。由此可知,大学生对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等校园物质文化的满足程度与参与体育锻炼行为具有较高的正相关性,满足程度越高,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越高。 在几乎不参与体育锻炼的103名同学中,仅有41.8%的同学认为体育设施基本满足或完全满足体育需求,而大多数学生认为体育场地设施不能满足需求。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大部分学生集中在东校区上课学习,学生人数太多,而校区面积并未扩大,造成体育场馆设施、器材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第二,有限的体育场馆设施主要用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导致场馆设施这些物质条件不能满足普通大学生的锻炼需求。第三,大部分体育设施是在户外,遇到下雨下雪等天气,学生自然也没有合适的锻炼场所,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由于不同的运动项目对体育场馆设施的要求条件不一致,对于那些对体育场地要求比较低的运动项目,例如跑步、健身操、羽毛球等项目,更容易受到大学生的青睐并能坚持体育锻炼;而那些对体育场地要求比较高的运动项目,例如足球、网球等体育项目,校园体育物质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比较大,喜欢这些运动项目的学生往往没有合适的体育场地而放弃了体育锻炼。
3.3 校园体育组织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大学生在体育锻炼行为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运动技能是参与体育锻炼的基础和前提,而体育课堂教学、参与体育社体、课外活动锻炼是大学生获得运动技能的主要体现,因此,校园体育组织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社团等方面。
3.3.1 体育教学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以班级为单位的体育教学是校园体育组织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体育教师的言行等对学生都有一定的影响。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在经常锻炼的学生中,分别有26.8%和55.7%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教学对促进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程度非常大和比较大;在偶尔锻炼的学生中,共有75.9%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教学对参与体育锻炼具有非常大和比较大的影响。这说明体育课堂教学对学生掌握运动技能、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甚至对大学生毕业走上社会之后积极参与体育锻炼都具有重要影响。当然,从数据中也可以看出,有部分同学认为体育课堂教学的影响比较下,这可能是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不能满足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或者这些学生有独立的价值判断,在是否参与体育锻炼方面,有自己的认识和思考。
3.3.2 体育社团和体育比赛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高校比较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各种活动多种多样,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形式主要有班级体育活动或社团体育活动、单独锻炼等,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更倾向集体活动,而体育社团无疑给大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体育锻炼平台。目前长江大学体育社团主要有篮球协会、排球协会、网球协会、羽毛球协会、瑜伽协会、健美操协会、乒乓球协会、武术协会、体育舞蹈协会等等。通过访谈,大学生参与体育社团不但能学习运动技能、释放学习压力,而且和社团里其他同学一起锻炼可以形成融洽气氛,结交朋友,增强友谊,更容易感受到体育锻炼带来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其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反之,单独进行体育锻炼的学生,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扰而中断体育锻炼,这也是部分同学体育锻炼持久性差的主要原因。
除了有组织的体育社团外,长江大学每年还举办各种形式的体育比赛,例如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健美操比赛、迷你马拉松等项目赛事,以及学校秋季综合运动会。大学生在参与体育比赛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的拼搏感等。这种在体育比赛竞争中形成良好的运动体验,对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体育行为以至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
3.4 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
体育制度文化包括国家行政部门颁布的学校体育法规性文件和学校管理部门制定的体育管理办法,如《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制度》《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等。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这些制度或文件具有行政性、强制性,要求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必须达到相应的要求或者标准。体育制度制定与实施是保障和管理各类体育文化活动顺利进行,起着协调部门工作,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执行力度不严格,造成一些文件规定流于形式,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效果并不明显。例如在大学生体育期末考试或体质测试中,个别任课教师对学生要求不严,出现“放水”、标准放宽等情况,也有大学生找人替考等作弊现象,基本上都能达到测试标准,顺利拿到学分。这些不良现象降低了校园体育制度文化对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影响,也不利于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4 完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对策分析
4.1 重视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建设
体育场所和运动器材是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物质保障,只有提供完备的场地设施,学生在参与体育锻炼时才会有更多的选择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锻炼项目,因此,学校应重视体育活动场所设施和设备的建设,尽可能地为大学生创造良好的体育锻炼物质条件。
4.2 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学生情感体验
在体育课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也可以吸收社会上比较流行的健身运动;在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分组比赛、个人展示、表扬激励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重视学生情感体验,促使学生锻炼习惯的养成及身心健康的发展。
4.3 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建设
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离不开制度保障,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建议大一、大二学生的体质测试与期末成绩挂钩,合理设置两者之间的分值比例,如果体质不达标,就意味着体育期末成绩不及格,那么就必须参加补考或重修。同时,对于上级主管部门或学校制度的体育规章制度,要认真落实、严格执行。既能保证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又可以通过强制手段促进大学生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
4.4 重视体育社团等组织文化建设
高校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来支持体育社团的建立和发展,鼓励举办各种课余体育赛事,积极安排大学生参加体育社团活动和喜欢的体育赛事,让他们充分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展示自己的运动技能,这不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和身心健康发展,而且对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将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覃超瑩.高校体育文化软实力对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98-99.
[2] 符巍,许正勇.构建现代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国外经验借鉴及路径选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8(5):86-89.
[3] 程维峰.湖北大学生体育锻炼的人群结构及行为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6,35(10):883-886.
[4] 辛娟娟.校园文化体育氛围对大学生体育意识的养成[J].高教探索,2018(5):123-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