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网络成瘾对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互联网为现代人的沟通方式、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带来了巨大的转变,而这一转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大学生是互联网应用的主体,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构建新的生活与学习方式,但是由此形成的依赖性去也成为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根据统计调查,当代大学生由于网络成瘾而忽视体育锻炼的情况十分突出。针对此,本文从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概述出发,对网络成瘾对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探究相应的教学干预措施。
  关键词:网络成瘾  大学生  体育锻炼  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4(c)-0237-02
  1  大学生网络成瘾的概述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广泛运用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而面对互联网大潮的冲击与影响,我们如何从思想到行为逐渐适应则成为现代人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2次互联网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57.7%。其中,大专学历占比为10.0%,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为10.6%。由此可见,大学生依然是重要的网络用户构成主体。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作为充满创造性的群体,其正处于个性化与社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能够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如虎添翼,但是从目前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较强的网络依赖甚至网络成瘾现象来看,如何引导大学生建立正确的网络观,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则成为学校乃至整个社会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
  目前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从病理学的角度讲,网络成瘾是个体应对机制形成的异常反应,即由于过度使用网络而造成的身心功能减弱的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网络成瘾是指个体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使用网络而引起人的神经紊乱、精神恍惚、躯体不适、心理障碍、价值扭曲、行为异常等现象,从而有损于思想、心理、行为的一种现象。无论是哪种概念阐述,我们能够看出,在网络成瘾过程中个体身心都表现出了一种极为不协调的现象。
  大学生身心发展趋于成熟,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助益其身心协调健康发展,但是长期沉迷于网络,不仅会对其心理机能造成破坏,更会限制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影响其体育态度、体育意识,从而反过来弱化心理机制,导致身心发展陷入恶性循环。针对此,我们应从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角度分析,网络成瘾的影响,并探索相应的干预措施。
  2  网络成瘾对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分析
  2.1 网络成瘾对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影响
  体育锻炼动机即个体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诉求。根据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观察与调查,其参与体育锻炼的内在动机不足,由于外界因素强迫参与体育运动的占比较高,例如为了应付体育考试,获得学分是主要的锻炼动机;为了健身美体是第二动机,此外还有为了参与人际交流,打发空虚时间等。根据动机分类来看,网瘾大学生多是在被动情况下参与体育锻炼,这种心理机构与行为模式导致其体育锻炼缺乏持久性,对大学生体育习惯的培养以及终身体育理念的形成均是不利的。
  2.2 网络成瘾对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态度的影响
  体育锻炼态度是个体对体育运动所持有的直观态度,由于内因对客观事物发展的根本性作用,大学生体育态度直接影响着其参与体育锻炼积极性以及所选择的体育运动类型。某高校为调查网络成瘾大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对体育锻炼态度的差异,调查表明,网络成瘾大学生仅有25.7%的学生对体育锻炼感兴趣,37.8%的学生对体育锻炼非常不喜欢,31.2%的学生对体育锻炼态度模糊;而普通学生则有78.6%对体育锻炼感兴趣,仅有5.1%的学生对体育锻炼非常不喜欢。如此差异必然会影响其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及体育锻炼实践效果。
  2.3 网络成瘾对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影响
  体育锻炼时间决定着运动频率、运动强度以及运动效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时间分配显然无法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体育锻炼时间可分为一次体育锻炼持续的时间,以及某一段时间内,体育锻炼积累时间。根据我国相关体育教育规定,大学生每周需要锻炼3次或3次以上,每次锻炼不少于30min,这样的运动时间积累才能够达到预期效果。但是对于网络成瘾大学生而言,长期沉迷于网络占据了其参与体育锻炼的时间,多数学生每周参与一次体育锻炼,且锻炼时间不超过30min,甚至一些学生每周的锻炼积累时间达不到1h,尤其是在外卖服务的支持下,让大学生动起来机会越来越少。
  2.4 网络成瘾对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方式的影响
  根据对网络成瘾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方式调查来看,多数大学生乐于选择个人锻炼,如跑步、俯卧撑、引体向上的单项运动,在运动过程中,许多学生不喜欢交流,甚至戴上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此外,网络成瘾大学生热衷于室内体育锻炼,希望在有限的室内空间内完成简单的体育锻炼,甚至希望能够“上网运动两不误”。这样运动方式选择从侧面说明了网络成瘾大学生由于长期处于虚拟空间,形成了较为孤僻的性格倾向,并在社交过程中出现了一定障碍,这对于其身心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2.5 网络成瘾对当代大学生体育锻炼效果的影响
  随着现代体育的不断进步,考察体育锻炼成果的标准逐渐多元,单纯利用竞技体育中“高、快、强”的标准衡量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是不客观,也是不全面的,基于此,学校应从体育理论、身体机能、社交关系、心理健康等角度入手,对大学生的体育锻炼成果进行评判。对于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而言,其体育锻炼成果不甚理想,例如从体育理论学习来看,網瘾学生对理论学习缺乏耐心,对体育锻炼的专业性发展缺乏兴趣;从身体机能的改善来看,运动过程敷衍,动作缺乏标准,整体效果不佳;从人际沟通来看,虚拟世界的“侃侃而谈”并没有助推现实世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反而使得一些学生陷入了社交障碍,甚至引发心理问题。   3  利用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能够发现网络成瘾对于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长期处于虚拟空间,学生不仅失去了身体方面的锻炼时间,更失去了心理层面的培养机会。体育锻炼对于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参加体育锻炼能够带来身体上的高峰体验,并调节情绪、振奋精神、磨练意志,突破心理障碍等。因此,对于网络成瘾的大学生而言,学校应积极拓宽体育锻炼范围,科学设计教学指导对策,引导网络成瘾学生逐渐走出身心发展误区。具体来讲,利用体育锻炼干预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可以从以下几点分析。
  3.1 创新教育教学理念,重视体育教学指导
  目前在大学教育教学体系中,体育课程教学不受重视的情况依据比较普遍,从教育管理层面到教师,习惯于将学生的专业素养培养放在首位,尤其是在当前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体育就变得“可有可无”了。针对此,高校应根据教学改革需要,调整创新教学理念,重新确定体育的教学地位,并针对网络成瘾大学生优化体育课程内容,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强化学生体育锻炼的动机,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自主性,进而利用体育锻炼的满足感替代网络给予的情感填充,帮助学生逐渐摆脱对网络的依赖性。
  3.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体育学习效果
  互联网并非洪水猛兽,它能够吸引个体产生心理依赖,同时也能够为教育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因此,高校教师在对于网络成瘾学生进行体育干预的过程中,首先要正确认识网络,从辩证角度分析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并根据体育教学指导需要,设计信息化教学措施。例如对于网络成瘾的学生,教师可以顺应其思维模式,将体育文化、体育健康知识、体育锻炼要点等制作成微信公众号,并实时推送体育运动相关文章,潜移默化地丰富学生的体育知识,改变学生的体育态度。
  3.3 丰富第二课堂内容,拓宽课外体育空间
  一些大学生沉迷网络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感兴趣的东西,因此希望在网络虚拟空间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针对这种心理机制,高校可以通过设计第二课堂,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大学生提供满足其兴趣需要的文体活动等,利用现实生活中的体验替代虚拟空间带来依赖,从而打破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帮助大学生回归现实生活。例如学校可以支持各种体育社团活动,并为社团活动组织体育竞赛提供场地、经费等支持,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更加丰富的情感满足。
  3.4 注重心理教育指导,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毋庸讳言,网络成瘾是一种心理疾病,大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会通过扭曲其行为模式形成心理障碍,因此,高校在利用体育锻炼干预网瘾大学生的过程中,需要辅以科学的心理指导,帮助学生不仅能够在行为模式上逐渐调整,也能够从心理上走出误区,以避免陷入反复成瘾的泥潭,帮助学生真正成长。
  总之,随着信息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的渗透,大学生從学习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离不开网络,而网络成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针对当代大学生长期沉迷网络,忽视体育锻炼的情况,学校应深入分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与行为模式,并调整优化体育教学干预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大学生逐渐走出心理困境,积极健康地融入网络时代。
  参考文献
  [1] 胡林春.大学生网成瘾防治方法体系构建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1):131-132.
  [2] 徐明伟.解决大学生网瘾的体育教学策略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7(6):144-147.
  [3] 刘勇.大学生“网瘾”防治的体育运动干预探讨[J].新西部:理论版,2015(21):143,1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61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