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健身类APP对延安大学学生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健身类APP已经成为了现代大众体育服务平台,它为体育知识传播、体育锻炼指导及实现全民健身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大学生作为最早接触流行软件的人群,对于健身类APP具有推广的作用。体育锻炼作为学生体育生活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体育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是否有影响,值得深究。
  关键词:健身类APP  延安大学学生  体育锻炼态度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9)03(a)-0238-02
  自21世纪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现,受到消费者的极大欢迎,智能手机的使用者也越来越多。与其同时迅猛发展起来的还有安装在这些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中的应用程序,即APP[1]。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下载各种各样的APP来作为社交、娱乐、关注健康和运动健身等用途,这些APP为我们带来了很多的方便[2]。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人们的生活压力也比较大。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就业等诸多压力,身体素质逐年下降,肥胖问题日益严重。在国家倡导全民健身的号召下,大学生更应该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培养运动兴趣,养成运动习惯,坚持体育锻炼,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巧下基础。健身类APP的出现是当代科技与体育运动的结合体,在善于发现新事物的大学生群体中的得到使用广泛[3]。
  1  延安大学学生使用APP的基本情况
  1.1 延安大学学生使用健身类APP基本情况
  从被调查的学生中发现,在所调查的延安大学学生中,经常使用健身类APP的人数为280人,占总人数的74.5%,而没有接触过或使用过健身类APP的人数为96人,占总人数的25.5%。从调查的结果可以发现,延安大学有七成以上的学生使用健身类APP,而对于使用这一新型的体育类的媒介,这是一个比较可观的数字,说明健身类APP在延安大学学生这个群体中比较受欢迎。综上所述,手机健身类APP自出现以来,就受到了学生的广泛关注与使用。究其原因是健身类APP可以记录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次数等,更能满足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4]。对于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健身类APP可以制定学生体育锻炼计划、进行数据记录等功能。这使得学生更能客观地掌握自身体育锻炼情况,激发学生对体育锻炼的热情,同时APP中还有好友排行、等级等功能,可以增加学生之间的竞争性。
  1.2 延安大学学生了解健身类APP的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随着全民健身的逐渐深入,人們对自身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通过调查发现,延安大学学生在对健身类APP的了解途径中,排在第一位的是QQ、微信等平台,有148人选择,占总人数的39.4%。QQ和微信是现在学生最常使用的聊天类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这些软件注册或直接使用健身类APP,这类APP的最主要的作用是简单快捷。排在第二位的是朋友介绍,有123人选择,占总人数的32.7%,人们作为最主要的传播媒介,对于推广健身类APP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类APP的功能也非常丰富,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于学生了解体育健康和体育运动有推动作用。因此,健身类的APP在学生之间也得到大量推广。排在第三位的是广告,有41人选择,占总人数的10.9%,广告是学生了解新鲜事物最直接的方式,因此,很多学生都是通过电视广告或其他形式的广告对健身类APP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1.3 延安大学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目的
  从被调查的学生中发现,延安大学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目的排在第一位的是监测运动数据,有257人选择,所占比例达到了68.4%;排在第二位的是监督和督促锻炼,有196人选择,占总体比例为 56.7%;排在第三位的是学习体育知识,有168人选择,所占比例为44.7%。健身类APP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锻炼的方式,还可以记录学生的运功数据,使学生能随时掌握自身的运功量,因此,很多学生选择了监测运动数据。并且现在很多健身类APP设置有打卡或者领取红包,推动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体育运动中,同时,这种APP在激励过程中,也对用户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效地督促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5]。这是学生选择督促和监督体育锻炼的第二原因。学生选择其他几项的主要目的是学生可以通过健身类APP建立自己的体育交际圈,结交爱好体育运动的学生,可以通过相互鼓励和相互学习,促进自身的体育锻炼。
  1.4 延安大学学生对健身类APP功能的使用
  从被调查的学生中发现,延安大学学生最常使用的健身类APP功能是数据的记录,有312人选择,占总人数的82.9%。这是因为这类APP具有记录功能,能对学生的运动数据进行记录,同时对运动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这可以给予学生专业的建议,使学生能准确掌握自己的运动信息。排在第二位的是制定训练计划,有286人选择,占总人数的76.1%。健身类APP可以针对学生的不同体质,制定适合个人发展的锻炼计划,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进行锻炼。学生最常使用的健身类APP功能还有健康监测、健康饮食、智能穿带配件等功能,从以上可以看出,健身类APP的功能设置,基本与学生体育锻炼所需要的信息相吻合,能够给予学生最直接的帮助。
  1.5 延安大学学生持续使用健身类APP的时间   从延安大学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时间可以看出,在调查的学生中有147位学生使用健身类APP已经达到了半年到一年,占总人数的39.1%,有28.7%的学生持续使用健身类APP在一年以下,有32.2%的学生持续使用健身类APP在一年以上。这说明健身类APP已经受到了延安大学学生的喜欢,同时健身类APP在学生中的使用程度也比较普遍,说明延安大学学生也越来越喜欢体育锻炼,并且健身类APP已经影响到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对于实现全面健身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1.6 延安大学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频率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健身类APP的使用中,经常使用的学生为251人,占总人数的8%,偶尔使用健身类APP的学生人数为47人,占总人数的12.5%,不使用健身类APP的学生有78人,占总人数的20.7%。这说明健身类APP在学生的使用中频率相对较高,也表明学生通过健身类APP进行体育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也有部分学生不使用APP,说明很多学生还没有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1.7 健身类APP存在的问题
  从被调查的学生中发现,学生在使用APP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其中排在第一位的问题是APP内容更新缓慢,有235人选择,占比为62.5%;排在第二位的是数据记录不准确,有213人选择,占比为56.6%;排在第三位的是广告推送频繁,人数为175,占比为46.5%;而其他问题分别为内容单一、健身信息反馈缓慢、GPS定位不准确以及其他。由于健身类APP在我国发展时间较短,现在仍处于开发探索阶段,还未形成真正成熟的发展模式,因此存在诸多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一方面降低了健身类APP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影响广大用户的使用效果。
  2  结论及建议
  2.1 结论
  (1)在延安大学学生使用健身类APP中发现,现在很多学生正在使用健身类APP,只有少部分的学生没有接触或者使用健身类APP。
  (2)通过调查延安大学学生对于了解健身类APP途径方面发现,学生主要是通过QQ或者微信开始使用健身类APP,并且有少部分的学生是通过朋友介绍才使用的。
  (3)大学生使用健身类APP的主要目的有监测运动数据、监督和督促锻炼以及学习体育技能。
  (4)大学生最常使用健身类APP的功能是数据记录、制定锻炼计划、健康监测及健康饮食。并且大学生持续使用健身类APP的时间、使用健身类APP的频率以及每次使用健身类APP 时间的情况都很好。
  (5)通过延安大学学生使用健身类APP分析得出,健身类APP对延安大学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并且对学生体育锻炼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持续使用健身类APP时间越长、使用健身类APP频率越高以及每次使用健身类APP时间越长,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发展也越好。
  2.2 建议
  为了使健身类APP在学生体育锻炼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发商应在微博、微信等平台大力推广健身类APP,还要不断提高和完善开发技术,提高数据记录、社交等功能的精确性和全面性;同时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寻求专业体育人士的合作,针对学生的需求提供专业的体育理论知识和信息并录制体育教学视频;最后開发商还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学生的体育需求和身体素质开发不同的健身模式和健身计划。学生应明确使用目标,合理使用健身类APP数据记录、社交等功能,并合理掌握使用健身类APP的时间。总而言之, 通过APP能够实现对体育锻炼及体育习惯的有效促进与培养, 特别是其所具备的直观数据, 丰富性社交互动等内容尤为突出。但与此同时却也依然存在着刺激感体现较为欠缺的不足, 因此在今后的健身类APP开发及后续更新完善方面, 建议可就这一方面加强改进, 以期能够促进对体育锻炼行为及习惯的养成。
  参考文献
  [1] 黄鹏.浅析健身类APP的优势与缺陷[J].商,2016(14):195.
  [2] 赵行瑞,于芳.健身类APP的SWOT分析——以KEEP为例[J].湖北体育科技,2017(1):36-38,42.
  [3] 曹宏.体育运动类APP的传播效应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6(12):356.
  [4] 于冬晓,刘宗超.运动类APP对普通高校学生体育习惯养成的促进作用[J].四川体育科学,2016(4):116-119.
  [5] 陈佩,李晓晨,陈东良.运动类APP对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研究——以东南大学为例[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6(7):109-111,1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8/view-148297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