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传统文化与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德育素材,在塑造小学生人格上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完善的重要阶段,需要教师借助德育教育手段和教学契机,为其提供人格完善的契机。传统文化能够体现中华传统思想道德观念中的精华,如果小学教师能够合理应用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则更利于小学生的人格发展和健康成长。笔者在下文主要分析了利用传统文化促进小学生人格完善和发展的有效路径,希望本研究内容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 德育发展 小学生 人格发展
  引言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这一时期的教育任务不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得知识积累,学生的人格发展也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这才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法。传统文化为我们开展德育,发展学生人格提供了客观条件,重视传统文化弘扬利于使小学德育工作的作用得到全面发挥,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和道德精华部分会对小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是具体的应用方法还需要我们结合具体实际开展研究。
  一、传统文化德育与日常生活的融合
  首先,我们可以积极利用传统节日渗透德育。中国传统节日和历史文化发展之间具有密切关联,节日习俗和精神内涵都是我们传统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寄予了整个民族的美好期望和愿景,体现了我们的集体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在具体教育活动中,我们就可以借助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传说以及节日风俗引导小学生加深对我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在理解基础上体现出尊重,并进一步培养其对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构建传统文化教育和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性。
  其次,就是要引导家长参与其中。我们不仅仅需要在学校生活中融合传统文化教育,还应该动员家长参与到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中,让家庭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自身的作用,家校联合共同完成引导和教育。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我们要合理利用电视、书籍以及网络资源渗透传统文化,为小学生创设接触传统文化的客观条件,并拓展和升级学生在学校内接触的传统文化知识,如带领孩子參观博物馆以及有关传统文化的社区活动,引导小学生主动接触和接纳社会公益和自然环境,将德育渗透在实践中,深化德育效果。
  二、利用国学经典教育促进人格培养
  小学课内外阅读中都涉及很多国学经典,如我们熟悉的《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孝经》等经典作品,都具有很强的启蒙教育意义,涵盖了自然、社会、历史、修身、处世、教育、农艺、礼仪、道德、典章制度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1],在强化道德教育效果和扩展道德教育范围上起到了显著作用。国学经典的利用不仅能够使小学生获得知识学习契机,还能够利用文字作品的文化传播功能,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产生良性影响,这对小学生的道德修养提升和文化素养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因此当前的小学教育活动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国学经典的有效应用,使一些富含哲理的内容得到充分利用,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时刻重视自醒,倡导保持这种自我反省的意识;又如,“老吾老之人之老,幼吾幼之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美好品质[2]。这些经典的国学作品都可以成为小学德育教育素材,将小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道德标准的高素质人才。
  三、提高教师的知识水平,让传统文化渗透于各科教学中
  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借力课堂教学也是重要方法,小学语文学科和传统文化教育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促进传统文化渗透和小学学科教学质量提升之间并不矛盾,反而具有一致性,因此我们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关注课堂教学素材的传统文化因素,并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3]。如,在教学王安石的《元日》一诗时,除了要讲解诗句含义,做好基础教育工作,我们还应该做好素材的外延教育,如春节的历史渊源,可以让学生课前结合网络手段做好材料整理,培养小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
  四、利用网络平台宣传我国传统文化
  信息时代背景下,教育活动也开始借力网络平台,在传统文化渗透过程中,网络平台也发挥着显著作用。网络平台和资源能够在德育资源上提升丰富性,在宣传工作上提升有效性。如学校可以开设专门的传统文化网站,小学生则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浏览网站,检索自己喜欢的传统文化内容。如开辟“中国传统文化”专栏,鼓励学生定期浏览,并写观后感。此外,利用网络技术和学生家长建立密切联系,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提升德育工作针对性。
  五、利用传统文化支撑心理教育,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得到了我们的关注,心理建设也是人格培养的关键,利用传统文化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正确体验成功,建立信心。《论语·先进》记载,孔子早期弟子曾晳,笃信孔子学说,在谈志向时,希望“莫(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4]。这样和谐的画面能够让学生获得和谐和积极的心理体验,产生“乐以忘忧”的效果,能够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体验。再如《孟子·告子章句下》中“人皆可以为尧舜”告知学生主观努力在成功道路上的必要性,为学生带来克服困难的激励,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提升学生克服艰难险阻的意志力,这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结语
  总之,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人格培养上发挥着显著作用,但是如何将传统观念文化的德育潜力全部挖掘出来,还需要教学工作者的继续努力。当前存在于小学教育德育中的问题还有很多,要求我们可以有效利用传统文化教育契机,为学生的品质培养和人格健全提供助力。本研究主要针对传统文化在小学生人格培养上的作用发挥问题展开论述,希望本研究中的观点具有实践参考价值,以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晓堂.在课程渗透中弘扬传统文化[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7,12(01):71.
  [2]崔振彬.浅谈小学德育管理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5,15(05):116-117.
  [3]田立君.小学阶段国学教育及其研究的现状、问题与成因[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2(07):54-55.
  [4]沈小培,袁建琼.普及儒学教育的当代价值探究[J].教育探索,2014,32(03):127-12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35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