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良好的专注品质是儿童有效学习的关键因素,也是儿童最基本的学习品质之一。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培养幼儿的专注品质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针对当前幼儿因在培养幼儿专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探讨了有关的环境营造、游戏活动和常态化培养三方面的问题,对幼儿专注力培养提供了诸多方法。
关键词:幼儿; 注意力; 培养
注意力是智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此人专心于某事物的能力。有些孩子活泼好动,坐不住,而且注意力分散,对学习缺乏兴趣,不善于支配自己的行动;也有些孩子做事三心二意,常常半途而废。如果不采取措施纠正,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一种坏习惯,对任何事物都难以进行深入的思考,头脑简单,行为幼稚。这对于孩子的学习、成才都会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 家长都应知道,身边这个小活宝是自己一生中最大的创作,对他的不良行为长久的忽视,会给孩子的将来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所以,家长要冷静细心地观察孩子的行为,找出孩子不专心的根本原因,并耐心的帮助他加以解决,以便完善孩子智力的发展。
一、 注意的表现特点
要培养幼儿的注意力,首先要了解一下幼儿的注意都有哪些特点。
幼儿的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鲜明、生动、直观、具体的形象,突然变化的刺激物,都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但各年龄段的幼儿由于所受教育以及生理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注意表现了不同的特点:
(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的发展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小班孩子的无意注意占明显优势,新奇、强烈,以及活动着的刺激物都能很容易的引起他们的注意,但不是很稳定。例如在"家家酒"的游戏中,幼儿很投入的扮演者里面的角色,当她看到其他幼儿正在沙坑里搭建一座"城堡",她的注意力便一下轉到"城堡",而走到沙坑去玩了。
中班孩子经过幼儿园一年的教育,无意注意已进一步发展,注意范围扩大,比较稳定,对于感兴趣的事情可以保持长时间的注意,而且集中的程度也较高。
大班孩子的无意注意已高度发展,而且相当稳定。他们对于有兴趣的活动能更长时间的保持注意,中途突然停止他们的活动,往往会引起他们的反感。
(二)、学前儿童有意注意的发展
幼儿前期已出现有意注意的萌芽。进入幼儿期以后,有意注意才渐渐形成和发展。
小班幼儿的注意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有意注意则只是初步形成,而且稳定性很低。即使在良好的教育条件下,一般也只能集中注意三到五分钟。而且,小班幼儿注意的对象也比较少。因此,呈现教具时也不能一次呈现过多。
到了中班,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正确教育的影响下,幼儿的有意注意得到了发展。在适宜的条件之下,注意集中的时间由原来的三到五分钟提高到十分钟左右。在游戏的时候, 中班的幼儿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不仅能自己玩,还可以同时照顾到其他的小朋友。这就表明中班幼儿活动时,已经能够同时注意几种对象了,注意的分配能力有所提高。
大班幼儿在正确的教育下,有意注意迅速发展,而且,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自觉性。在适宜的条件下,注意集中的时间可延长到十至十五分钟。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去组织自己的注意,观察时既能注意主要部分又能注意细节部分。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注意是指人的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通常人们所说的"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就是注意的表现形态。注意在人的智力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古人学弈的故事(即我国古代一位有名的棋手收下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听讲,技艺增长很快,而另一个却一心认为"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三心二意,结果无所长进)正是说明了这个道理。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注意力呢?
一、首先要了解孩子注意发展的特点。孩子3岁以后,注意范围扩大,注意能力逐渐提高,能较自觉地注意一些事物,但是注意力不稳定,不能很长时间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仍然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有意注意处于逐步形成阶段。
二、有意识地创设能够引起孩子注意的环境。根据上述孩子注意发展的特点,注意力易分散,家长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够引起孩子注意的环境。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强烈的、新奇的、活动的物体最能引起孩子的注意,因此,家中还可以有意识地放置一些鲜艳的、活动的玩具,如彩色气球、不倒翁、会跳舞的娃娃、小熊打鼓等,以便引起孩子的注意。另外,家中还可准备一些新奇的,可供孩子操作并且能够探索其奥秘的物品,如天平、小电动机、多棱镜、磁铁等,这些物品也能够引起孩子的注意。
三、让孩子明确活动的目的。当孩子明确了活动的目的时,注意力保持的时间会明显的长一些。你不妨做一个小实验,当你带孩子外出散步时,你让孩子观察一棵树,比较一下下面两种情形哪种孩子注意的时间长。一是对孩子说:"你看看这棵树"。二是对孩子说:"你来看看这棵树,树干是怎样长的?树叶像什么?"很显然,在第二种情形下,孩子注意的时间要长一些。所以,家长一定要提出活动的具体目的。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版
[2]刘长城.谈家庭教育中的几个误区.青少年研究.2000(4)
[3]琚贻桐.让幼儿在感受、体验中发展社会性.让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版
[4]刘占兰.安全的心理氛围.幼儿科学教育.2002(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61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