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字外无法 法在字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书法”二字中的“法”,指的就是书写的“道理”。沈尹默先生说“字外无法,法在字中”。法帖犹如老师,但这个教师是不会开口的,方法全在其中,要学生主动去请教,这就是“读帖”。
  所谓读帖,实际上就是看字帖上的字,对其进行揣摩,找出其书写的方法和规律。读帖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分析,从而了解、把握。正如唐孙过庭《书谱》中说道:“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所谓“察之者”,指的就是读帖。读帖,一般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为用笔,二为结体,三为章法。
  策略一:读笔画,发现变化
  “学书以用笔为上。”笔画、线条是书法的生命,它要求形、神、质三者具备。不同的汉字包含的笔画不同,即使相同的笔画,在不同的汉字中的书写也是不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读帖时,要引导他们仔细观察汉字的基本笔画,对每个笔画的形态特征、用笔方式了然于胸。
  1.读准形态特征
  形态特征,即笔画的长短、粗细、俯仰等。怎么读呢?一读形状,读帖要比较地读,相同的笔画在同一字中比较,相同笔画在不同字中的比较。如“三点水”中的三个点,虽都为点画,但是形状各不相同,一点为圆点,二点较平,有下带趋势,三点上提,在指导学生读帖的时候,应该尤为注意认准每个形状,这样才能深入研究笔法。二读方向,每一个笔画之间都存在呼应关系的,读准方向,体会笔意间的贯通。如通过画辅助线的方式,让学生读准“三点水”三个点的方向,对于书写正确是很有帮助的。三读关系,谁和谁距离近,谁和谁离得远,彼此之间是什么位置关系,也是读帖的重点。“三点水”的三个点,上紧下松,呈弧形排列,这就是关系。读准了,才能写对。
  如在执教“四点底”和“皿字底”时,笔者重点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四个相同笔画的形态特征,从长短、粗细、大小、角度进行多方位地比较它们的不同。还通过画辅助线的方式,准确观察每个笔画的走向、关系,把握每个笔画的形态特征,对学生书写帮助很大。
  2.读准用笔方式
  每一个笔画形态都是由笔法决定的。所有的笔画都可以分为起笔、行笔、收笔三个部分,重点要放在起笔和收笔上,将它的提按、顿挫、疾徐、藏露、方圆的用笔技巧看清楚。
  在三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书法时,先通过三个课时学习起笔、行笔、收笔的方式,让学生对藏锋、露锋、方笔、圆笔、中锋、侧锋等用笔方式逐渐熟悉,对后期进行笔画学习是十分有益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找出相同笔画的不同之处,体会用笔的不同所带来的效果。如在执教《横》时,笔者将两个横画的起笔及收笔部分遮挡起来,让学生判断两个横画哪个写得更好看。学生只看行笔的部分,表示无法选择。当教师拿开遮挡物时,所有的学生一致认为,藏锋起笔、藏锋收笔的那个横画更好看。这样的读帖方式,让学生印象深刻,在书写时自然也会多加注意。
  不仅如此,对于笔画之间的呼应关系,在读笔法的时候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尤其是遇到“笔断意连”关系的时候,可通过画虚线的方式,帮助学生分析笔尖在空中的运行轨道,从而理解笔画形态的形成原理。
  策略二:读结体,掌握规律
  由用笔所产生的点画线条固然十分重要,但所有的点线运动变化都不是随心所欲的,它们必然有一个运行的轨道,这就是字的结体。结体,就是把笔画进行合理安排、搭配,使整个字平稳、端正、美观。书法家之所以能够随心所欲的挥洒,是基于学生点线功夫的深厚以及对点线关系的深识。所有独立的点画线条都必须结合到“字”的结构中去运动变化,学生才可能获得它们真正的意义。
  1.轮廓定型法
  读帖时,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解汉字的轮廓,确定字的整体轮廓,便于书写时对范字的结构进行大体把握。用几何图形,对轮廓定型,不仅可以把握轮廓,还能够对字的结构特点有所帮助。
  比如“團”一类的字,就是□形的;“春”一类的字,是◇形的;“目”一类的字,就是 形的;“四”一类的字,是 形的……从外形轮廓上抓准,书写的时候,字的结构整体就不会出现很大问题。教师在执教的过程中,从起始阶段,要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逐渐养成观察习惯,久而久之,可以让学生精准把握字形。
  对于合体字,一个部分和另一个部分的关系,也可以用轮廓来加以辨别。如“部、即”这类含有右耳刀和单耳刀的字,左边和右边的关系就是左高右低,用轮廓表示就是 ,学生一看就明白,不仅书写不会出错,对于这一类型的字的共性特点和规律也有所掌握。
  2.关系定则法
  汉字是由笔画组合而成,它们都是有生命、有情感的,都要占据字内的部分空间。在读帖中,要细细揣摩汉字的关系特点。疏密相间、向背有致、伸缩自如、高低相顾、开合有度、避就相让、虚实相生、纵横变化等等定则,教师只有在读帖时引导学生多加留意,才能逐渐养成关注结体关系的习惯。
  还有一些书法规律,也需要教師指导学生在读帖时好好分析、领会,以便更好掌握同类字的结构。如“吹、嗅”等“口”在左边的,“口”要偏上;“和、如”等“口”在右边的,“口”要适中。“赫、非”一类的字,左收右放;“多、出”一类的字,上收下放。
  只有正确理解这些结体的规律,学生才有可能在书写中,逐渐对同类字的结构有所领悟,达到与字帖合拍。
  策略三:读章法,学会布局
  章法分两种,一种是指安排布置整幅作品中,字与字、行与行之间呼应、照顾等关系的方法,即整幅作品的“布白”,也称“大章法”。另一种是指一字之中的点画布置,和一字与数字之间布置的关系,称为“小章法”。读章法时, 既要从整体入手,感受全篇“大章法”的节奏,也要关注局部,看准每一个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对比和谐、变化统一等。
  小学生学习书法,属于初级平正阶段,一切皆有法度。读准章法,读出整篇字的大小、轻重、错落、疏密、节奏等变化,以及布局格式、落款内容、字体变化等,对于提高学生书写和欣赏水平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章法幅式
  对于初学者,教师要引导应从各类幅式入手读章法,帮助学生了解一幅作品的构成要素有哪些,书写中应该注意什么规律。
  2.读分行布白
  “布白”是研究字体结构组织的方法。布乃分布,白是空白。留白太多,字就稀疏散漫,太少则拥挤促迫。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准分行布白,对学生强调格式适当,整体和谐;四边留白,行间透气;行列有序,行气贯通的学习方法。在教材中,每个学期有集字临摹练习的内容。通过指导学生对作品欣赏,从字的大小、疏密、排列等方面分析,教师能让学生初步了解书法作品的和谐之美。
  3.读落款格式
  落款是书法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好则锦上添花,错则白璧生瑕。落款的内容、位置、方式,字体的大小、变化,以及印章的使用……都要认真去读。
  一些书法常识是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逐渐渗透给学生的,比如在落款时,要用雅称不用俗称;署名可用名,也可用字号、别称,一般不带姓(名为单字除外);正文字大、款识字小,受书者姓名应高于作书者姓名,下款不可低于字的底边等。另外,落款的字体一定要按文字产生的历史来划分,正文前、款识后,如:篆、隶、楷作正文可用行楷落款;行草可用行书落款;草、楷、行不可用隶、篆落款;落款文字与印章位置应当一并考虑等等。
  在书法教学中,“读”是基点,“讲”是关键,“临”是核心,“用”是归宿。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为关联。书法教师只有将这几个步骤有机统一于学习的全过程之中,才能共同推动教学成效的不断提高。
  书法教育,是让学生通过六年的学习,熟悉和掌握传承中华民族的书写工具和书写方法,沉下心来,感受祖国文化的魅力,让渗透在骨血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不断熏陶中逐渐被唤醒。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66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