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血液净化室规范化管理及感染监测措施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室规范化管理及感染监测措施。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150例接受血透的患者进行研究,完善该院血液净化室规范化管理制度,加强感染预防,监测血液净化室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观察发现,医院各项指标合格率均较高,患者的感染发生率低。结论 做好血液净化室的感染监测,做好感染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
  [关键词] 血液净化室;规范化管理;感染监测
  [中图分类号] R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2(b)-0164-02
  血液净化室是对尿毒症患者进行血透治疗的主要场所。目前我国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人数在百万以上,且人数呈持续上升状态。治疗及自身所患疾病本身都会导致患者并发贫血,低蛋白血症等不良症状,降低机体免疫力,极易发生医院感染。感染后患者身心痛苦加重,家庭负担加重,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影响患者生命安全[1]。该文主要就血液净化室规范化管理及感染监测措施进行了研究分析,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患者150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时间为研究患者数量为150例,全部患者均确认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年龄分布在20~76岁之间,平均年龄在(48.9±6.4)岁;男女比例为6:4。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全部入组患者均确诊为肾脏疾病,治疗期间直系亲属全程陪同,研究人员为其进行了研究相关问题的解释,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参与其中,期间对于研究人员的问题正面准确回答,除肾脏病外既往体健;排除有其他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研究期间无法順利与患者或家属完成交流,治疗中途转入其他医院或治疗失败死亡的患者[2]。
  1.3 治疗方法
  每周透析3次,每次持续4 h。所用仪器为日本东丽-8 000血透机,瑞典金宝血透机,日本东丽血滤机。透析器为聚砜膜APS系列。
  2 结果
  经过为期1年的观察发现,150例患者中仅3例发生感染,感染发生率为2.00%,2例为长期深静脉置管所致,1例为临时深静脉置管所致。相较于前年的5.24%有显著降低。3例发生感染的患者中,2例经过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无效后,行拔管处理。全部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感染治疗有效,无死亡患者。
  3 讨论
  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在于建立健全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结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血液净化室管理职责》《透析用水与透析监测标准》等管理条例。保证责任到人。①成立科室感染监控组: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质控护士,监测血液净化室的各项指标,详细记录在感染控制登记本上。小组组长对医院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详细填写患者的透析记录单,对治疗过程及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护士长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进行评讲,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分析发生原因,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②加强全科医护人员感染知识培训:培训医护人员消毒隔离及无菌操作技术相关知识操作技能,并定期对其进行检查,考评,督导其落实相关制度,还可以进行各种形式的知识讲座,如学术讲座,多媒体课件,专家授课等,提升医护人员的相关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增强医护人员的工作责任感,遵守操作规程,洗手等基本操作加强监测,规范行为[3]。③环境管理:有研究显示,血透的病室环境及所用器械存在肉眼不可见的、水平较低的HBV感染。为有效预防感染,患者及医护人员在进入透析治疗室前,换上每日消毒过的专用鞋。随处放置快速干手消毒液,以使医护人员接触后即可以进行手消毒,手套随时更换。使用空气用循环风消毒机定期仅透析室的消毒,消毒2次/d,1 h/次。固体物及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床单被套一人一套,随时更换。分类处理并放置医疗废物。减少净化室内人员的走动,减少探视人数。及时处理被患者体液及血液污染的衣服,仪器等。④患者的管理:做好接受血液透析患者中传染病患者的管理,从而有效降低疾病的传播率。治疗期间做好传染病的筛查工作,及早发现传染病患者。首次接受治疗前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丙肝抗体,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抗体。如检查结果为阳性,需为其准备专用透析机、物品及器材。每3个月复查1次。急诊接收的需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使用一次性透析器,使用后做好消毒工作。分开传染病与非传染病患者的床位及透析仪器,感染区的患者仪器在使用一次后做好消毒。病毒性肝炎患者使用过的物品需废弃,消毒后毁损,送到指定位置处理。肺结核患者需到指定医院接受透析治疗。⑤留培人员管理:留陪人员需限制人数,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确定留陪人数。病情较轻的患者无需留陪,留陪的家属在患者接受治疗护理操作时需暂时离开,以免患者发生感染。⑥医疗废物管理:来自血液净化室的医疗废物主要有感染性,损伤性,化学性等种类,医疗废物需按规定程序分类处理。完成回血后,分别放置穿刺针,透析器,管路等,保证包装密封,无破损,限时送至制定地点。传染病检查结果呈阳性患者,被其污染的体液,血液等污物需使用含氯消毒液充分浸泡后彻底清洗[4]。⑦透析器复用处理规范:保证透析器能复用的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剂的浓度及时间足够,有强效的杀菌效果[5]。保证透析前可完全清除细菌,迅速降解副产品,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对透析膜没有损害。严格执行复用操作流程,保证仪器质量。消毒后的透析器确认标识清楚完整。对消毒剂的有效浓度进行试纸测试,确认无误。每次使用后均需清洁消毒储存箱,标识清楚。定期使用消毒液擦拭储存柜。
  血路通路感染后患者极易出现导管拔出,内瘘堵塞,甚至导致患者失去生命等严重后果。感染后的表现主要有导管或内瘘周围皮肤的红肿热痛,周围有渗液甚至脓液。患者有体温升高的表现,原因主要是因为血液培养中出现了细菌生长。感染的发生可能是因为患者自身因素导致,也可能是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为有效预防感染,在使用各种导管及进行内瘘穿刺时,需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对于接受留置深静脉导管的患者,完成一次透析需对穿刺口进行一次换药。透析时,导管连接处使用吉尔碘纱布包裹,使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并贴无菌敷料。每次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均需带好手套、口罩,将肝素帽拆除,连接管道,缩短导管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6]。嘱患者在日常生活注意活动幅度不要过大,以免管路打折或脱出。淋浴时使用保险膜严密包裹穿刺部位,以免临时导管。日常做好患者体温的监测,一旦发现有体温升高,需立即找出发热原因,确认是否是导管感染。确认感染后立即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无效后再采取拔管或换管操作。对于临时留置导管的患者,留置时间在3个月以内。   做好血液净化室的感染监测工作:监测工作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础,在制定医院感染的控制方案时,医院感染监测方面需保证至少有25%的内容。故需由专门的护理人员专门进行血液净化室消毒工作的监测,实施消毒工作,并详细记录。①水处理系统的消毒管理:透析治疗是否起效,治疗后是否发生并发症的关键因素在于透析用水的质量。电导率正常值10 US/mL,反渗水pH值正常范围在5~7。反渗水细菌培养每个月进行1次,达到标准,反渗水细菌数<200 cuf/mL,内毒素<2 EU/mL,每年测定化学污染物1次。每周监测1次软水硬度。在反渗水输水管路末端采样检测。每年对透析机进行1次检测[7]。②透析液细菌培养监测:所配置的透析用水需符合质控标准,配置有接受过专业培训的血液透析室护士完成,做好记录,有专人进行核查,登记,每个月进行一次透析液的细菌培养,从透析器出入口取材,检测细菌数不足200 cuf/mL符合标准。③工作人员监测: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避免锐器刺伤,用过后的针头及时放入利器盒,在规定时间内送到指定地点。医务人员每年进行一次抗乙肝表面抗原检测,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医护人员,需注射乙肝疫苗,阳性者后续不要再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工作。随时进行工作人员的手消毒质量检查,达标标准在细菌数不足5 cuf/cm2。④物体表面细菌培养的监测:每个月對透析室桌椅等物体表面进行细菌培养,达标标准在细菌数不足5 cuf/cm2。⑤其他感染监测:对消毒液浓度残余浓度每个月进行检测,判断其是否合格。保证每次检查都达标。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落总数达标标准不足100 cuf/mL,确定无致病微生物,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菌等。每个月进行1次空气培养监测,达标标准不足200 cuf/m3。
  综上所述,做好血液净化室的感染监测,做好感染管理,可有效预防和控制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
  [参考文献]
  [1] 管淑萍.血液净化室规范化管理及感染监测措施[J].实用医药杂志,2012(12):1116-1118.
  [2] 孙迎娟,汪群,黄伟丽.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的监测与规范化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18):4082-4084.
  [3] 张琴.规范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测的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7):3665-3666.
  [4] 刘亮宝,谌科.血液透析室质量监控与医院感染管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29):7156.
  [5] 吴靖,周美玲,连芬,等.质量控制在血液净化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7(7):137.
  [6]金阳华.血液净化中心院内感染的控制与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3):40-41.
  [7] 杨虹,陈岩,周俊霞.血液净化室医院感染管理与质量控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3):190-191.
  (收稿日期:2018-11-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89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