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之OP.54展开性变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展开性变奏作为一种音乐发展手法,从古典主义时期到现在,在众多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中均能发现其身影。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爱德华·格里格创作的《钢琴抒情小品》之op.54(《牧童》《挪威农民进行曲》《侏儒进行曲》《夜曲》《谐谑曲》和《钟声》)具有不同特点的展开性变奏手法。
【关键词】格里格;展开性变奏;直接式;间接式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展开性变奏(Developing Variation)”这一术语最早是由阿诺德·勋伯格(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提出的。在其《勋伯格:风格与创意》书中,勋伯格以贝多芬《第五交响曲》为例,通过谱例论述了展开性变奏的含义及使用方法。所谓“展开性变奏”,是从一个既有主题的核心材料生发出另一个主题的核心材料。
在《钢琴抒情小品》之op.54这套组曲中,每首之间在动机、主题等方面似乎并没有什么明显的交集,但分析之后便会发现,第一首《牧童》的主题材料贯穿于整套组曲,后面五首的主题皆由《牧童》的主题材料发展变化而形成的新主题。也就是说,《牧童》的主题材料是作品op.54的展开性变奏的原型,体现了展开性变奏的特点。
一、展开性变奏原型的特点
《牧童》是OP.54这套组曲的第一首作品,也是这套组曲展开性变奏的原型,是具有派生性中部的再现单三部曲式,g小调。
a部分旋律一开始从D下行级进至G,随后下行四度跳进到D(G-D);a’是a的变化重复,时值由a部分的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交替使用全部换为连续的八分音符;b是反向小二度的上行级进;c部分一开始是G到F的下行二度级进,之后纯五度下行跳进到bB后级进至A;c’是c的变化重复,采用了音程扩大的手法,此处c部分中的纯五度跳进(F-bB)扩大成大六度(F-bB)的跳进,之后级进至G;d一开始是F到G的上行级进,然后反向下行三度,后面三拍是前三拍下行三度的模进,之后反向级进至D。整体来看,《牧童》主题a、a’、c、c’和d部分的旋律走向均为下行,追其溯源,核心材料来源于a部分,也就是说,《牧童》的主题是由二度音程和四度音程构成,主题材料的走向呈下行的趋势。前一主题中的核心材料通过变化发展成为后一主题的核心材料,则前一主题中的核心材料就成为了两个主题中的展开性变奏原型。在之后五首作品的分析过程中,会发现各个作品的主题动机皆是由《牧童》的二度音程和四度音程的主题材料发展变化而来。
二、直接式展开性变奏
以展开性变奏原型为基础,通过运用改变时值、装饰、模进和倒影等简单手法,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主题,之后运用各种表现手法,从原型直接生发出一个新的主题材料,这就是所谓的“直接式展开性变奏”。在Op.54中,属于直接式展开性变奏的大多数作品都采用了倒影的手法,然后再与其它发展手法相结合从而生成一个新的主题。
(一)运用倒影和装饰手法相结合的直接式展开性变奏
在作品Op.54中,主要运用倒影和装饰手法相结合的直接式展开性变奏有《挪威农民进行曲》和《侏儒进行曲》。
《挪威农民进行曲》的主题一开始从高音区C上行级进至E,然后通过装饰的手法下行至G。旋律线整体呈波浪式的下行走向,起伏较小。单从旋律线上与《牧童》主题相比,其共同特点皆为下行的旋律走向。
在谱例2中,将《牧童》主题与《挪威农民进行曲》主题的主要音高进行对比,a从高音D下行级进至G,然后再四度下行至D。b是从高音区的C上行级进到E(是谱例2a主题下行二度级进的倒影),继而反向下行级进至G,之后在G到D的四度跳进中添加了E,构成了一个三度(G-E)和二度(E-D)的進行,最后反向四度跳进到G。②是①的倒影。
格里格以《牧童》的主题旋律为原型,通过将旋律进行装饰和倒影,结合改变节奏型的手法,由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交替使用改变成连续的八分音符的使用,音值缩短并且主题篇幅扩大,由此形成了《挪威农民进行曲》的主题。在音响效果上,两首作品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由一个既有主题生发出另一个新的主题,与所谓的“展开性变奏”相吻合。
与《挪威农民进行曲》相比,《侏儒进行曲》的主题更能明显看出倒影与装饰手法相结合的直接式展开性变奏的特点:
《侏儒进行曲》主题是由a和b两部分构成,a是从D上行级进至A,然后四度跳进到高八度的D;b部分由反向小二度从D下行级进到#G。与谱例2《牧童》主题相比,谱例4中c是a的倒影,d是a部分的装饰重复。也就是说,《侏儒进行曲》的主题是先将《牧童》主题进行倒影,然后再截取a部分,运用装饰的手法变成下行小二度的严格级进,从而得到一个新的主题。
展开性变奏既然是从一个主题生发出另一个主题,那么它就不同于变化重复等其它意义的变奏,而是作为一种更加复杂化、综合化的音乐发展手法。通过改变音域范围、时值、节奏等,是对展开性变奏原型的重塑。
(二)运用倒影和模进手法相结合的直接式展开性变奏
在展开性变奏的过程中会使用模进与装饰等与原型明显相似的手法,但更常使用倒影与逆行等与原型明显对比的手法。在Op.54中,主要运用倒影和模进手法相结合的直接式展开性变奏有《夜曲》和《谐谑曲》。
如谱例5所示,a是一个下四度音程,b将a进行了装饰重复,c先有一个下行的小二度(A-#G),随后反向级进至D。与谱例4中《牧童》主题相比,谱例5a是先截取了谱例4的b部分,之后进行模进,谱例5的c部分首先是以#G为轴向上倒影小二度后将谱例4中a的部分进行倒影。《夜曲》除了运用大量八分音符外,还加入附点二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型。虽然音响效果上明显对比,但由于运用了倒影和模进相结合的音乐发展手法,使人们明显能找出其原型。
《谐谑曲》的主题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上方声部以和弦分解作为伴奏声部,下方声部为旋律声部。在谱例6c中,③是E到B的上行二度级进,材料来源于谱例6b中①部分的倒影,然后将其进行下三度模进。c中④来源于b中①的部分,皆为下行二度级进。c中⑤的下行四度跳进来截取于b中②,然后将其进行上二度的模进。 通过对以上谱例分析,《挪威农民进行曲》《侏儒进行曲》《夜曲》和《谐谑曲》的主题均来源于《牧童》主题,通过运用倒影、模进和装饰等手法发展出新的主题,这符合“展开性变奏”的特点,更进一步说,这与“直接式展开性变奏”相吻合。
三、间接式展开性变奏
展开性变奏除了通过原型变奏出另一个主题外,还通过原型A变奏出B,以B为桥梁变奏出C来,A和C对比相差较远,但彼此又存在着某种联系,这种称之为“间接式展开性变奏”。相对于直接式展开性变奏,间接式展开性变奏的过程更为复杂,需要通过多个步骤,最终生发出一个新的主题。在这部套曲中,运用倒影和模进手法相结合的有两首。
在上述谱例6《夜曲》主题中,除了在高音旋律声部可以看出是根据《牧童》主题变化发展而来以外,在《夜曲》低声部旋律中,通过分析并且结合前面三首主题的特点,便会发现其中的源出关系。
如谱例7a所示,按照半音为一个音数来标记,主题音高之间的音数为1-3-1-2-5。在前面的论述中,分析《侏儒进行曲》主题的b部分主要音高是下行小二度的级进,所以其主题音高的音数为1(如谱例7b)。换言之,《侏儒进行曲》主题b部分截取了《牧童》主题开头音数为1的部分,然后将其进行严格模进。《夜曲》的低声部材料就直接来源于《侏儒进行曲》主题的b部分。以《牧童》主题为展开性变奏原型,《侏儒进行曲》为桥梁,从而生发出《夜曲》的低声部旋律,这符合间接式展开性变奏的特点。
与展开性变奏容易混淆的是主题变形,两者看来虽有相似之处,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主题变形主要发生在除了旋律线之外的其他方面,旋律线之间的关系往往是模进——尽管可能会结合时值扩大或缩小,但旋律线总是呈现模进关系。主题变形主要针对主题发展的角度,而展开性变奏的对象是旋律线。
《钟声》主题采用的是空五度音程的平行进行,在横向旋律进行上,旋律线采用的是四度下行(G-D-A)。四度音程的材料截取谱例4中b部分(G-D的四度音程),然后将其不断模进。虽然在这首作品中旋律线采用的是模进手法,但《钟声》主题只截取了原型的四度跳进,而不是将原型进行模进,之后通过节奏、织体、调式、调性等方面,生成了新的曲式。所以,它不符合主题变形的要求,而是属于展开性变奏的特点。
四、结语
通过对格里格《钢琴抒情小品》之Op.54的分析,本文系统阐释了何为展开性变奏,以及展开性变奏的特点。勋伯格所提出的“展开性变奏”并不仅仅适用于以贝多芬、莫扎特为代表的古典时期,在浪漫主义时期,勋伯格认为勃拉姆斯的作品也体现了展开性变奏的特点,甚至作为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格里格,展开性变奏的特点在其作品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更多的人在之后的分析过程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
参考文献
[1]王雪莹.西贝柳斯第二交响曲展开性变奏技法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8.
[2]郑刚.论展开性变奏[J].音乐研究,2017(5):101-112.
作者简介:牟晓欢(1995—),女,漢族,山东潍坊人,山东师范大学2017级音乐与舞蹈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曲技术理论。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51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