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说“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阵秋风过后,叶子轻轻地离开树枝,静静地落在地上。你沐浴在斜阳里,感受到了宁静,心也随之静下来,觉得生活突然没那么急促、混乱了。
  上述情景是“静”的一种,即由外至内的静。但更深刻的静无关外界,是一种由内生发的生命状态。
  “静”可以是行动与心态的静:不浮不躁,不急不恼,以静制动。“非宁静无以致远”,只有心态平和,才能厚积薄发。因为一点点风吹草动就惊慌,心不静、力不定,只会四处游荡到不了目的地。学习也如此,只有静下心来,脚踏实地,才能取得好成绩。
  “静”还可以是一种人生境界。这种静与一时一地之心态不同,是长时间的、更高层次的静———与世无争,淡泊从容。这种境界类似于禅。在《中国美学十五讲》中,朱良志指出,修禅之人首要的便是“静”。静下来,方能感受到生命的美,感受到生活的美,才能悟出世界之大美。這种静的境界不是短时间能达到的,而要用整个生命去感知,最后实现天人合一。
  个体需要“静”,国家亦需要“静”。一个国家,假若做到了“沉烽静柝”,说明国家安宁,百姓生活平静幸福。遥想大唐盛世,边陲安宁,人们生活富足,好不幸福!而同样是文人骚客辈出的南宋,却饱受战乱之苦,叹的是“醉里挑灯看剑”的辛酸,梦的是“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凉,哪里还有“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闲适恬淡和“会须一饮三百杯”的风流潇洒?由此可见,一个欣欣向荣的国家,有“静”才有宁,才有盛。
  “静”让人得以稳中求进,脚踏实地地为了理想信念而努力;“静”让人得以细细体察身边之美好,于细微处感悟人生百味。“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倘若王维不能静下心来观察周围,诗句恐怕不会这般美妙。今天,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与“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多元选择,我们更要学会静下心来,在浮躁时长嘘一口气,冷静想想怎么做,从而以静制动。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
  佳作点评
  越是平常、普遍、基本的概念,越难写出新意、深度和个性。本文难得之处在于,能把一个稀松平常的概念“静”写出生活的况味和审美的哲思来。文章从对生活细微的观察中获得一定的洞见:真正的“静”并非外在环境之安静,而是“由内生发的生命状态”。文章以此为逻辑起点,从个人之“静”至国家安宁之“静”,最后回到网络信息时代的“乱象”反思现实问题,可谓见微知著,足见小作者的眼光、境界与情怀。(李杭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55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