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2018年全球竞争力报告》对全球竞争力评估标准进行了较大调整,推出了全新的全球竞争力指数4.0,并采用新的研究工具对全球140个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水平进行评估和排名。
  当前,数字化技术正加速推动世界经济发展转型,经济竞争力性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面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增长动力不足等新的挑战。在技术快速变革、政治两极分化和经济复苏乏力的新形势下,探索新的经济增长途径至关重要。
  本期报告在充分捕捉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全球经济动态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全球竞争力指数4.0,对未来影响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进行了评估。研究分析该报告,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当前全球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引发对未来促进竞争力增长的关键要素的思考,对更好地制定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全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一)全球竞争力指数4.0框架
  1.竞争力指数4.0的新特点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步伐的加快,人力资本、创新、适应性和敏捷性等因素变得日益重要。因此,竞争力指数4.0对较传统的竞争力评价要素(如信息通信技术、物理基础设施、宏观经济稳定性、产权、受教育年限等)进行了补充,增加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新概念(如创业文化、企业对颠覆性理念的接受程度、多方合作、批判性思维、精英管理、社会信任等)。同时,全球竞争力指数4.0不再使用之前的全球竞争力指数中的“发展阶段”加权方案,这是因为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所有竞争力因素将对各国(无论收入水平如何)竞争力产生类似的影响。例如,自动化技术可能会降低低收入国家借助低人工成本的制造业来谋求发展的可行性;而信息通信技术却在减少信息障碍,促进思想、技术和无形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传播,为发展中经济体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全球竞争力指数4.0为每个经济体设定了一个同等的竞争环境,以确定其发展路径。
  2.竞争力指数4.0框架
  全球竞争力指数4.0参考了国际组织以及世界经济论坛高管观点调查提供的综合数据,确定了12项一级指标和98项二级指标,旨在反映生产力驱动因素以及竞争力生态系统的范围和复杂程度。12项一级指标包括:制度、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技术采用、宏观经济稳定性、健康、技能水平、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体系、市场规模、企业活力以及创新能力。为了展示这些指标,可将其分为4类(有利环境、人力资本、市场以及创新生态系统),见图1。
  (二)各项指标解释
  指标1:制度。
  制度指标体现一国的安全、产权、社会资本、制约与平衡、透明度与道德、公共部门表现以及企业治理。制度可通过法定(法律与执法机制)和非正式(行为规范)约束,决定个人组织自身及其经济活动的背景,并主要以提供奖励和降低不确定性的方式影响生产力。
  指标2: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体现一国运输设施(公路、铁路、水运和空运)和公用设施的质量和延伸情况。一般来说,地理区域连通性越好,就会越繁荣。健全的基础设施可以降低运输和交易成本,促进货物流通、人员流动以及国内外信息传递,并确保电力和水的供应,而电力和水是现代经济活动的必要条件。
  指标3:信息通信技术采用。
  信息通信技术采用体现特定信息通信技术在一国的普及程度。信息通信技术可降低交易成本,加快信息与思想交流,提高效率,并激发创新。由于信息通信技术是通用技术,且越来越多地融入到经济结构中,因此,对所有经济体而言,信息通信技术越来越像电力和运输设施一样重要。
  指标4:宏观经济稳定性。
  宏观经济稳定性指标体现一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以及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适度且可预测的通货膨胀以及可持续的公共预算可降低不确定性,设定投资回报预期,并提高企业信心,所有这些都有助于提高生产力。此外,全球连通性越来越强,资本流动也越来越快,一旦对宏观经济稳定性失去信心,就可能会引发资本外逃,从而破坏经济效应。
  指标5:健康。
  健康指标体现一国人口的预期健康寿命,即新生儿预计能够健康生活的平均年数。一个人越健康,其身体和精神能力也就越大,生产力和创造力也会更高,且往往会随着寿命的延长而进行更多的教育投资。此外,一个儿童越健康,其成年之后的认知能力也会越强。
  指标6:技能水平。
  技能水平指标体现一国劳动力的整体技能水平以及教育数量和质量。虽然教育质量概念在不断变化,但目前重要的因素包括:数字素养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以及批判性和创造性思考能力。教育是劳动者掌握技能和能力的基础。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生产力也会更高,因为他们的整体能力更强,不仅能够执行任务,快速转移知识,还能创造新的知识和应用。
  指标7:产品市场。
  产品市场指标体现一国为企业进入其市场提供的竞争环境的公平程度。可从市场化程度、对外国企业的开放程度以及市场扭曲程度来衡量。竞争可以激励企业进行创新,升级其产品、服务和机构,并以最公平的价格提供最好的产品,从而提高生产力。
  指标8: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市场指标体现一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人力資源的重组程度)和“人才管理”(人力资源的利用程度)。运作良好的劳动力市场可为劳动者匹配最适合其技能的工作岗位,充分挖掘人才潜力,从而提高生产力。
  指标9:金融体系。
  金融体系指标体现一国金融体系的健全程度(即信贷、股权、债务、保险和其他金融产品的可用性)和稳定性(即金融体系中缓解过度冒险和投机行为的能力)。发达的金融行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生产力。与此同时,需要适当监管金融机构,以免引发可能对投资和生产力造成长期负面影响的金融危机。
  指标10: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指标体现一国企业所进入的国内外市场的规模,通过消费、投资和出口价值的总和来衡量。大型市场可通过规模经济(单位生产成本随产量的增加而降低)提高生产力,也可激励创新。由于创意不具竞争性,因此,潜在用户越多,新创意的潜在回报率也就越大。   指标11:企业活力。
  企业活力指标体现一国私营企业在组织工作时,通过接受变革、风险、新商业模式和行政规则的企业文化来生成并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的能力,从而使企业能够轻松出入市场。敏捷而充满活力的私营企业更敢于冒险,尝试新创意,并能创造新型产品和服务,从而提高生产力。
  指标12: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指标体现一国正式研发的数量和质量;国家出于不同目的和观点,对协作性、连通性、创造性、多样性和对抗性的鼓励程度;以及将创意转化为新型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能够形成更多知识积累并拥有更多协作或跨学科机会的国家,往往更有能力创造新的理念和商业模式,而人们普遍认为这些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三)全球竞争力指数4.0的计算方法
  全球竞争力指数4.0引入了新的百分制体系。100分是每项指标的满分,通常代表一个政策目标。各国在各项指标上取得的分数体现了该国当前的发展程度以及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全球竞争力指数4.0的计算方式:从最低级指标开始,逐级汇总各指标的标准得分,直到得出全球竞争力指数的整体分数。一级指标和全球竞争力指数的得分范围为0-100,且应被视为“進度分数”,代表一国与理想状态的接近程度。全球竞争力指数的整体得分是12项一级指标所得分数的平均值,因此,各项一级指标的隐含权重为8.3%(1/12)。
  全球主要经济体竞争力评价结果
  全球竞争力指数4.0共评估了140个经济体的竞争力,评估结果是各经济体制度、政策及生产力决定因素的综合体现。2018全球竞争力指数前30位排名如表1所示。
  (一)发达经济体
  发达经济体美国总体竞争力得分85.6,全球排名第1,是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美国在技能水平、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体系、市场规模、企业活力以及创新能力7个一级指标上的排名均处于前三位。由于获得医疗保健的机会并不均等且社会经济存在较大差异,美国在健康指标上的表现落后于大多数发达经济体。美国的预期健康寿命为67.7岁(第46位),比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少3年,比新加坡和日本少6年。此外,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美国的信息通信技术采用率相对较低,得分71.2,比韩国低20分,且只有76%的成年人定期使用互联网,比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低7%。
  新加坡总体竞争力得分83.5,全球排名第2,是世界上最为开放的国家。新加坡最显著的优势是基础设施(居全球第1位)、健康(第1位)、产品市场(第1位)、制度(第3位)和劳动力市场(第3位)。在宏观经济稳定性(第42位)方面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德国总体竞争力得分82.8,全球排名第3,是全球创新标杆。
  德国最显著的优势是创新能力(居全球第1位)、宏观经济稳定性(第1位)、企业活力(第2位)、技能水平(第4位)和市场规模(第5位)。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德国的信息通信技术采用率相对较低,得分69,比韩国低22分。此外,德国在健康指标上(第25位)也需要改善。
  (二)东亚国家与地区
  中国总体竞争力得分72.6,全球排名第28,领先于其他金砖国家。在市场规模方面,中国得分100,排在全球首位。在创新方面,中国得分64.4(第24位),已经超过许多发达经济体,但与德国、美国、瑞士等领导国相比,仍落后20分左右。在基础设施(78.1分,第29位)和信息通信技术采用(71.5分,第26位)方面,中国也取得了显著成就。从较不乐观的角度看,中国的制度框架(54.6分,第65位)和劳动力市场(59.3分,第69位)还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日本总体竞争力得分82.5,全球排名第5。在健康指标上,日本以满分100分的成绩领先。此外,日本在信息通信技术采用、市场规模、基础设施、产品市场、创新能力5个一级指标上的排名均处于全球前列。与其他发达经济体相比,日本在宏观经济稳定性(第41位)方面存在改善空间。
  韩国总体竞争力得分78.8,全球排名第15。在信息通信技术采用方面,韩国以91分的成绩领先全球。同时,韩国还是全球宏观经济稳定性最好的国家之一。在基础设施和创新能力方面,韩国也排在全球前列。在产品市场(第67位)和劳动力市场(第48位)方面,韩国存在较大的改善空间。
  中国台湾总体竞争力得分79.3,全球排名第13,创新能力居东亚地区首位。台湾在宏观经济稳定性(第1位)、创新能力(第4位)和金融体系(第7位)方面表现较好,在制度、基础设施和企业活力方面存在改善空间。
  中国香港总体竞争力得分82.3,全球排名第7,是全球金融市场最为稳定的地区之一。香港在宏观经济稳定性、健康、基础设施、信息通信技术采用、产品市场和金融体系6个一级指标上的排名均处于全球前三位。在创新能力(第26位)和市场规模(第26位)方面稍显不足。
  (三)其他地区
  南亚地区继续表现出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且其宏观经济前景不断改善,预计2018年的GDP增长率将出现回升,平均达7.1%。这表明该地区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其中,印度仍然是主要推动力,除尼泊尔外,其他国家也普遍在加速增长。欧亚地区的竞争力表现(58.4分)处于中等水平。该地区大多数国家的竞争力指数得分在52-65分之间,且所有国家在健康(73.4分)、教育与技能水平(65.6分)和基础设施(66.3分)方面均表现出色。俄罗斯是欧亚地区表现最好的国家,全球排名第43位,得分65.6,比2017年略有提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多种经济和地缘政治因素会危及经济增长,如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委内瑞拉经济和人道主义危机的负面效应、巴西和墨西哥选举造成的政策不确定性、自然灾害对仍处于2017年秋季飓风灾害恢复阶段的加勒比经济体的威胁等。
  2018全球竞争力指数的主要发现   (一)开放可以促进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提升,政府不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
  在貿易紧张局势不断升级、反全球化呼声高涨之际,本报告揭示了开放的重要性:开放程度越高,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也就越强,通过反全球化解决不平等问题会对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产生反效果。然而,虽然开放是两国之间的双赢政策,但有时也会造成“有赢有输”的局面。因此,各国政策应致力于向遭受全球化负面影响的群体提供支持,而非实施保护主义。全球竞争力指数以及其他来源的数据联合表明,再分配政策、社会保障体系、人力资本投资以及累进税制有助于缩小差距,且不会损害国家的竞争力水平。此外,开放不仅指贸易开放,行动自由和思想交流也是开放的重要方面。
  (二)制度疲软是阻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政府应加大对制度环境的优化力度
  对许多国家而言,疲软的制度,包括安全、产权、社会资本、制约与平衡、透明度与道德、公共部门表现以及企业治理,依旧是阻碍竞争力、发展和福祉的重要因素。各国政府必须关注能够强化制度环境这一生产力要素的传统知识和新兴知识。例如,社会资本(体现个人和社会关系质量、社会规范力度以及公民社会参与度的广泛概念)可加强社会凝聚力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在社会资本指标上,澳大利亚(66.2分)和新西兰(66.0分)表现最好;中国(41.0分,第125位)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三)创新对促进生产力增长和价值创造尤为重要,政府应从多方面入手努力克服创新难题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创新已成为越来越多的经济体的发展议程的核心。但报告结果表明,全球只有少数几个创新强国,包括德国、美国和瑞士,绝大多数国家的创新能力仍然非常有限,各国政府仍在努力了解如何成为一个创新型国家。关于创新,全球竞争力指数4.0有3个指导原则:第一,创新能力取决于庞大而复杂的生态系统的质量;第二,创新是指将理念成功转化为产品的过程;第三,创新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而不仅仅是实验室,且创新成果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如产品、商品与服务、企业与组织模式等。此外,该指数也包括一些创新软实力指标,如创造力、企业家精神等。各国领导者应从这些方面着手,努力克服创新难题。
  译自:The Global Competitiveness Report 2018,16 October 2018 by 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69637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