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上的童话和清冷的生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天天看得见的童话
天天珍贵
十多年前,讲《小王子》,大家都很陌生。有的人说读过这本书,但是讲的却是《快乐王子》的故事,那是王尔德写的。而现在讲的这本书的作家叫埃克絮佩利,是法国人。他是一个飞行员,当了作家以后仍旧开飞机,结果是一去不复返。
十多年过去了,今天提《小王子》,已经是一件随意的事情。人们提到它都是由衷的,无论是儿童文学界的人士,还是其他学界的人士,都以为非常了不起。那种想象,那个故事,那个来了又去的小王子,那里面的诗、哲学、爱情、批评、我们的人生、终生的错觉、伤感、滑稽……我只能用省略号,因为太丰富了。
埃克絮佩利写过一些其他的给成年人的小说,所以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把《小王子》当成了儿童文学来写。但是我看重他写在前面的那句话:“献给还是小男孩时候的来翁·维尔特”,就认定它应该属于儿童文学。浪漫的法国人更是灵感杰出,把小王子和写出了小王子的埃克絮佩利一并印在了50元的法郎上,天天看见,天天珍贵,取出时购买,也有诗意弥漫。法国出过那么多伟大和重要的作家,写出过那么多生动和不朽的人物,可是值钱的法郎票面恰好就选择了他俩!
断送的作品1号作品2号
心里和利益
票面上还有一架飞机,飞机停在沙漠上。这正是故事发生的地点。“我”就是在那里遇见小王子的。“我”的飞机出了故障,停在那里修理,突然走到“我”面前的小王子请求“我”为他画一只绵羊。小王子从何而来,他有什么苦恼,他来到地球之前还去过什么地方,遇上过一些什么人,他喜欢他们吗?“我”渐渐地全知道了。这属于一种奇遇,但是你感觉不出它是一场奇遇时,童话的色彩也便成功地笼罩了。任何一部优秀的童话,之所以会让人可以信服地欣赏,都在于它的成功的笼罩。埃克絮佩利有这本事,他先把“我”安排在沙漠上,然后让小王子走来,你想一想,在沙漠上,遇见一个来路不明的小王子,是不是很自然,顺理成章?
写童话,要学会这一手,童话好像是最自由的,但是童话的开头,那第一个地点,往往又是最不自由的。它是一个链,决定了通向,决定了逻辑和能不能信服。
“我”六岁的时候就学过画画,画了一条蟒蛇吞吃了一头大象。给大人看,他们说,这是一顶帽子。没有办法,“我”只好画成透明的,让蟒蛇肚子里的大象可以看清楚,结果大人又说,画这些干啥,应该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就这样,“我”人生的作品1号和作品2号都没有被肯定,都这样被扼杀了。
所以“我”怎么会画绵羊?“我”只好画了一个箱子,对小王子说:“你要的绵羊就在里面。”意外的是,小王子说:“我要的就是这个!”因为小王子知道箱子里面有他要的绵羊。这就是一个孩子和一个成年人的区别。他们的趣味不一样,所以他们想象力也不一样。一个关怀心里,一个关怀利益,所以同一样东西,就可以看出不同面貌,大相径庭。和成年人生活在一起,被他们保护,也被他们看守,孩子的确是孤独和苦恼的。
所以小王子每到一个凡是有大人主持着的星球,都无法理解,无法沟通,无法兴奋起来,而怏怏离去。让那个国王继续在想象他统治别人的乐趣;让那个爱慕虚荣的人继续等待崇拜以便挥帽致意;商人仍旧计算,点灯人继续按规定勤勤恳恳没有创新地点灯、熄灯。他们那儿也未必没有玫瑰花,但是他们看不见,看见了也不去想它,为什么要想呢?需要了就剪一枝买一扎插在花瓶里,枯萎了便扔去,想它难道会有很实际的意思?就像安徒生写的那些客厅里的花都枯萎了,耷拉下了脑袋,只有小伊达会好奇、关怀地问,它们这是怎么啦?然后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地走下床来看。所以叫《小伊达的花》。其实那些花原本都是大人种的,大人买的。
别再培养小王子了
让窗外有玫瑰和狐狸吧
我们很清楚,这些分别生活在325号、326号、327号到330号小行星上的人们完全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这些成熟的、没趣的、莫名其妙甚至是十分讨厌的大人。埃克絮佩利正是在骂我们。其实骂得很狗血喷头的,但是我们还在哈哈大笑。只要不指名道姓,我们就愿意聆听,愿意反省,愿意研讨,但不一定改正。聆听、反省、研讨和难以改正是矛盾对立、辩证统一的,都合乎人性。
小王子哪里是什么B612号小行星上来的?他只不过就是孩子中的一个。我们也都曾经是B612号小行星上的小王子,后来长大了,就纷纷搬到325号、326号、327号……小行星上去了。所有孤独的小王子都是大人造成的,所有孩子的自小就被否定、被扼杀也都是大人的荒唐,是我们把他们赶去了那精神的沙漠,让他们只能在沙漠上去编织一个童话,饲养一只绵羊,实现自己。我们真是很不好。
小王子,万不是只供我们欣赏的,他那生命里的孤独、冷清、凄苦,只要落在我们自己的孩子身上,我们任何一个人也欢乐不起来。可是这样的小王子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尤其是越来越现代的城市,是四处可见的。他們只能在自己的窗口看着日出,窗外连狐狸也没有。除了上学、作业、考试……什么是他们的玫瑰呢?
我们还是不要培养这样的小王子吧,让孩子们都野性和欢乐起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06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