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与解决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神经内科的疾病种类较多,病患的情况也因人而异,治疗过程也较为麻烦,且病患的周边环境等因素对病患的影响较大,在护理过程中也有一些安全隐患需要注意,因此,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都要特别细心和耐心,而他们也在工作中面临了不小的压力。为了减轻神经内科医护人员的压力,笔者就神经内科中常见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对医护人员有所帮助。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9.12..01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伴随的是社会压力的增加,进而导致人们焦虑、失眠、神经性抑郁等症状增多,神经内科的病患也在不断增加,给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带来不小的压力。同时,在这个医患关系相对紧张的时期,医护人员的护理工作也受到来自病患和家属的关注。神经内科病患的病情往往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突发性和意外性也较其他病患多,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也增加了许多风险和隐患。
  1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现状
  为了增加研究的可靠性和实践性,此次研究特地调取了某院的神经内科病患资料,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神經内科接受治疗的病患有181位,年龄45~75岁,平均61岁。这些患者在住院的过程中大多都有家属陪伴,他们的治疗配合度相对较好,而没有家属陪伴的病患由护士负责看管,在护理中的配合度就各不相同,治疗效果也常常受到影响,整体恢复情况上没有受到家属陪护的病患恢复的好,而且,医护人员在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对病患进行开导和疏导,帮助病患建立治疗的信心。
  2 神经内科护理的常见安全隐患
  2.1 医院基础设施方面的隐患
  护理设备是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工作必不可少的,是护理质量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护理效率的重要工具。因此,护理设备需要良好的维护,也需要及时的淘汰更新。一些医院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不少设备老化、落后却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换,这不仅是对护理质量的影响,也是对病患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也有的医院设备更新很快,却没有尽快熟悉使用,存在操作不熟练、未按规定使用、设备搁置等问题,对病患的治疗效果造成了影响。神经内科的病患中,年龄偏大,不便于行的病患有不少,针对这些病患应当配备相应的基础设备,来方便他们的治疗和排除相关隐患。同时,医院的设备设施是病患治疗的一部分,必须符合标准才能赢得病属的信任,才能降低病患在治疗期间的安全隐患。
  2.2 病患对护理工作的不配合造成的安全隐患
  护理工作是医患双方进行的互动,成功的护理需离不开护理人员专业的知识和操作规范,也离不开病患的积极配合。但实践中,病患不配合的案例并不少见甚至有的病患不听医嘱、不顾劝说,擅自做一些不利于康复的行为,给神经内科的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是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重要因素。
  2.3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不一
  神经内科病患有其特殊性,需要护理人员格外的细心和耐心,不仅是对护理人员专业知识的考验,也是对护理人员心理素质水平的考验。然而,在实际中,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各不相同,有的护理人员在神经内科这种紧张的氛围当中难以承受压力,使得学到的护理知识并不能很好的应用到实践当中,甚至给治疗造成了困扰。因此,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具有更加强大的综合素质,才能避免出现护理失误,真正的做好病患的护理工作,帮助病患尽早康复出院。
  3 针对隐患的解决措施
  3.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
  护理人员是和病患接触较多的群体,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了护理工作的质量。医院应当及时组织培训,给护理人员提供学习平台,让他们的素质不断的得到提高,以应对临床护理当中的突发事件和意外情况。
  3.2 对待特殊病患给予更多的心理疏导
  神经内科的护理人员还要多多学习心理辅导方面的知识,和病患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情况,从而积极应对,让病患更加信任医护人员,特别是对没有家属陪伴的病患要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3.3 医院要及时更新护理设备
  护理设备治疗必不可少的用具,在科室要及时将损坏的、老旧的设备进行上报,医院要及时更新和维护,委派专门人员负责设备的更新和日常维护,从而将设备安全隐患降到最低,从而促进神经内科护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护理工作需要护理人员更加的细心和耐心,在给病患进行治疗的同时,要维持安全环境的整洁,不断帮助病患调整心态,提高病患的配合度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王晓萍.浅谈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与解决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6,27(4):283-284.
  [2] 赵淑华.探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与解决措施[J].饮食保健,2017,4(2):202-203.
  本文编辑:赵小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25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