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初中体育学困生的转化方法与措施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学困生”是指体育品德、体育意识、体质、心理品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不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学生。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那么教师就必须重视体育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并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体育学困生;转化
  体育课中“学困生”包含两种情况:①因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低于同龄人,在活动中无法较好的完成练习任务,从而被师生理解为“体困生”。②因种种原因对上课抱有厌学情绪,学习行为经常违背师生所认同的行为准则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么不愿动,要么到处动,在教学中产生诸多负面效应,不仅影响了其他学生的学习,还影响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如何转化“体困生”对体育教师来说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转化“体困生”只有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更新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在教学中实施有效的教学手段。
  一、建立良好关系,拉近师生距离
  投入教师情感与学生建立良好关系,拉近师生之间距离是转化“体困生”的基本立足点。教师要善于主动接近学生,不要因为教师的身份而疏远了学生。如巧妙的表扬、亲切的动作、关爱的眼神等,都能送他“爱”的信号。相反,又苦又累的留堂、辅导、喋喋不休的说教等,学生并不觉得这是“爱”。行动指南:“多亲近,少疏远”。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学生视为与自己处于平等地位的个人。善于沟通:教师在课堂内外加强对学生沟通的主动性,多交谈,多接触,多去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乐于汲取意见:学生宝贵意见不仅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信息,而且对教师的教学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
  二、关注个体差异,加强指导
  有句教育名言称:“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好的教育。”体育教学中学生个体的差异较大:身体条件、兴趣爱好、运动技能……都影响着他的学习过程。课程标准中提出“要确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发展的需要”。要达到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我们就必须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注。行动指南:“多指导,少忽视”,多一份耐心。“体困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缓慢的渐进过程,对他们的教学要求要低,步伐要慢,他们动作技能的形成,要靠大量低要求动作的叠加,这就要求教师多一份耐心,少一点要求。对“体困生”适当降低学习的要求是逐步转化“体困生”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其降低要求,让其更易感受到成功,促使“体困生”的心理产生变化,增强他们自信的心理品质,让其觉得“我也行”。
  三、控制自我情绪,优化课堂氛围
  学生在学习技术动作时往往会出现许多错误,有的是概念不清,有的是身体素质差,有的是心理因素原因,有的是受环境影响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练习中的不同表现,帮助他们分析问题病症之所在,及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地进行指导。比如;在学习篮球篮下投篮技术时“不会命中”,教师就要仔细地观察;是站位不对,瞄准点不明,是出手动作不正确,还是用力不协调,或是兼而有之。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感受成功之快乐。
  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困惑,教学突发事件中产生的矛盾,教师应给予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冷静地思考,虚心地听取他人意见,引导学生找到正确解决问题的途径。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我们常说课堂教学中应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在对待“体困生”时,我们更应该给他们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不必苛求他们一定要作到什么样的程度,达到什么样的高度。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有所进步。例如,某班的两个后进生有一次为了争夺一个篮球,互不相让,最后挥拳而上,又打起架来了,打着打着,他们便扭在一起去找我评理,我注意听完他们各自辩说后,深思了一会儿,却笑着说:“你们两人都有进步。”两个“体困生”都愣住了,心想打架怎么还说有进步呢?我不慌不忙地说出了三点理由:“第一,你们这次争的是篮球,说明你们对锻炼身体有兴趣,开始有了正当爱好,这比过去为争一件无聊的东西、无聊的一句话好一些。第二,你们打架是错误的,但是这次你们能够中途停手,不像过去那样,非要打个你死我活才罢休来说,也是一点进步。第三,你们找我评理,说明愿意服从真理,不是像过去那样,教师的话听不进去。”两个“体困生”听完我的话以后,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再提出比个高低的要求,而是一齐向我对望而且笑了。
  四、合理评价
  在学习技术动作或课堂“达标”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等要求,使“学困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练习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的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自信心。在教学中教师及时地把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学困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学生的依据,并令其帮助其他“学困生”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熱情,增强“我也行”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具有说服力。
  五、优中帮促、个别辅导
  教师针对体育“学困生”在素质上存在的差异,进行个别指导、课后辅导或布置课外任务,有针对性帮助他们提高。是使他们树立信心,掌握技术动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在指导他们练习时,态度要亲切,指导要耐心,手段要多样,课上课下结合,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教师的苦心和关心,使之放下包袱,提高练习效果。另外、还可以指定体育骨干或技术较好的学生帮助“体育学困生”,同学之间形成教与学、帮与带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助于消除他们在教师面前的羞怯与自卑,便于解放思想,积极参与,认真练习。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要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教师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