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阅读审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开端,我班里有一些孩子以前解答题目从来不认真看题目,看题就做,自从我着手培养他们的审题习惯和能力之后,他们的成绩进步大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能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小学生能学好数学的关键,是要能审好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审题能力;课堂训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审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是综合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一种能力,它需要以一定的知识储备、认知水平为依托,更需要有良好的读题习惯、有效的思考方法为保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注意分析学生产生审题障碍的原因,寻找对策,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对于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开启思维之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培养学生审题能力的重要性
  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思,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先导。审题过程是挖掘、整合信息的过程,是对问题所含信息的提取、组合、加工和表达的过程。只有通过细心、认真地观察,抓住关键的信息,方能认识问题的本质,合理地选择解题方法。因此,要减少错误解题现象的发生,就必须讲究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良好的审题习惯是做对题目的基础,所以教师必须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1.1 教师教学
  教师对学生审题习惯的培养不够重视,教师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总是学生还没来得及审题就说出了结果。教師的包办代替,让学生丢失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审题的机会,由于教师的这种做法,让学生失去了思考的积极性。
  1.2 学生方面。
  1.2.1没有把题目看完,或看完了不加思索,按:“老印象”办事。产生这类错误的原因,主要是“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如有一道应用题:妈妈一共买了12个苹果,吃了6个,还剩下几个?学生一看到“一共“两字,就断定这道题是用”加法“,而题目不在认真往下读。
  1.2.2没有注意到题目中的关键性字词,这是因为小学生在观察时只注意了整体,不注意细小的地方,因此看错了题目,造成了感知的错误,因此列出错误的式子
  1.2.3审题时注意到了问题,但在做题目时候却忘记了。我班里有一个孩子他每次考试时候都会很简单的题目做错,他审题时审对了,但是真正动手就做错。但是别人这道题目怎么做,他可以很完整很准确答出来。
  2、养成良好的读题的习惯
  2.1动口朗读,使得审题清晰
  读,就是读题。读题是了解题目内容的第一步,通过读题,初步了解题意。这是培养审题能力的开始,要培养学生反复、仔细、边读边想的读题习惯,我要求学生至少“三读题目”,一读:了解性地粗读,要求学生弄清题目的大体内容;二读:理解性地细读,边读边画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关键性的句子,边读边思考;三读:分析性地精读,精读深思,将解决问题转化成文字题、实物图、线段图等;思考已知与已知、已知与未知的数量关系和如何列式等,对解题做到心中有数。如果是一年级教师还要进行范读、领读,读题时要训练学生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读错字,不读断句。
  2.2抓重点,抓关键字词读
  教师在读题时读到关键词句要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让学生感知关键词句,为培养学生抓重点,展开思维打下基础。让学生学会用“圈点法”来抓重点,强化抓关键词的能力,所谓“圈点法”就是审题时边读边圈点,利用各种符号,把重要的、已知的、未知的、易混的地方画出来。对关键字句进行咬文嚼字式地阅读,得到一条清晰的解题思路。
  2.3联系实际,注意课堂提问的准确性
  注重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首要关注的就是学生。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水平都是准确审题的前提条件。提问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如在“认识除法”一课时,如果你的提问是:“小朋友,你看到了什么?”他们的回答就是: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青青的草地、弯弯的小溪……如果你的提问是:“在这幅美丽的图画中,小动物们在干什么呢?”孩子们就会回答:“它们在分东西。”接着继续问“它们是怎样分的?”……问题明确,学生回答就会准确。
  2.4创设情境,着力寻求解题的最佳途径
  数学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有些数学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列表、画线段图等方法模拟应用题的情景,让应用题设置的情节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直观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减少理解题意的障碍。
  有这样一道应用题:“水果店有苹果160个,桃子50个,香蕉比桃子多20个,水果店一共有多少个水果?”
  因为“香蕉比桃子多20个,所以,香蕉=50+20=70(个),所以第一个“?”处填70。而一共有多少个=160+50+70=280(个),故第二个“?”处填280。这样条理清楚,不至于搞错数量间的关系。
  在完成练习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当成题中的小明、小红或小兔、小猫走进题意所述的情境之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内心深处去靠近题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一座将审题与生活联系起来的桥梁。
  2.5利用动态,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直观教学或动手操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在亲身操作中自行发现、思索领悟、比较分析,为学生提供准确、丰富的感性材料,使思维有“据”可依。一是“摆”。根据算式摆学具,再根据摆的学具说算式。例如,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先要求学生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理解“同样多”、“谁和谁比”、“多”、“少”等概念,从而理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用减法计算。二是“画”。示意图或线段图有半具体、半抽象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在解题时理清关系、明晰思路,把难以接受的知识化难为易,是提高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有效辅助工具。
  3、总结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所有的学习内容都离不开阅读,从阅读中学习审题,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紧扣新课标,渗透新理念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给学生在阅读中的审题方法。而审题能力的培养不是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学习、积累、巩固、发展的长期过程。可见,培养审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师要重视学生阅读中审题能力的培养,这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丽霞.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05)
  [2] 王宇,李雪松.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案例分析[J].走进新课程,2016(11)
  [3] 马大建.普通中小学教学常规与评价[J].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7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