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中专语文古典诗词情境教学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如果语文老师善于艺术地引导学生体会诗词之美,合理选择教学法,努力创造乐学、乐思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那么,课本中的诗词完全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品读诗词,学生可以跨越历史,超越时空,与诗人作心与心的交流,从中受到陶冶、启迪和激励,提高语文素养,增强人文素质。诗词教学课堂就会成为有助于发展学生健全人格的理想殿堂。情境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必由之路。本文将从“情境导入”和“情境创设”入手,具体从“讲述故事导入课堂”、“描述导入引发情境”、“图画展现”、“音乐渲染”、“文字再现”和“讨论交流”等方面探讨诗词教学中的情境教学。
  关键词:诗词;情境教学;情境导入;情境创设
  我们语文老师都知道: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从整体上感受诗词之美,能自然而然步入诗的意境,获得思想启迪,提高审美情趣。笔者认为情境教学就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學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促使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的发展。它可以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下面笔者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诗词教学过程中情境教学的运用。
  1 情境导入
  1.1 讲述故事导入情境
  一个生动的故事能很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诗歌转化为感人的故事,能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教学《诗歌三首》一课,课本选取的三首小诗,《墓中人语》、《爸爸妈妈》、《感恩的心》均可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新课,先由学生讲述天上人间《新白娘子传奇》、《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老师讲述乌鸦反哺的典故,告诉学生西方“感恩节”的来由及习俗。启发学生,这些故事共同点是什么?有一颗感恩的心,他人的滴水之恩,铭记一生,涌泉相报。感恩父母,“人的嘴唇能发出的最美好的呼唤是妈妈,最美好的字眼是母亲”。进而自读《墓中人语》、《感恩的心》、《爸爸妈妈》,阅读诗歌注释,了解了诗歌的缘起,复述诗歌有关故事内容,讲述自己与亲人之间的感人瞬间、生活故事。几分钟后,学生踊跃发言,故事叙述得有条有理,讲述自己的故事生动感人……让学生畅所欲言,既锻炼了胆量,又培养语言表达能力。课堂气氛似乎渐渐变得沉重忧伤,但学生在泪眼朦胧中真正明白: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一个有良知的必备品格。我们应常怀感恩之心,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自然,感恩生活,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命中的每一位有缘人。
  1.2 描述导入引发情境
  精彩的语言能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进行《沁园春·长沙》教学时,笔者选用了这些话做导入语:
  精彩的语言能使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在进行《沁园春·长沙》教学时,笔者选用了这些话做导入语:“自古文人多悲秋。‘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乃宋玉悲秋之千古绝唱,‘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是张继笔下的秋天,‘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王维心中的秋天;‘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王勃描绘的秋景,‘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是刘禹锡喜爱的秋意……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近一代伟人毛泽东,一同走进这位伟人的心田,去感受他所描绘的秋味”。
  学习《再别康桥》一诗,笔者这样描述:“‘多情自古伤离别’、‘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王维轻拂杨柳吟唱出‘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绝唱,高适在漫天飞雪中‘用天下谁人不识君’诠释着离别的豪迈大气,柳永则将离别定格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永恒凄楚……或许就是因为这一次次的离别,世间万物变得多情,过往的岁月也变成了美丽的记忆”“有一座桥,闻名遐迩,风景秀丽,有一个人,风流倜傥,才华横溢,有一首诗,清新动人,享誉中华。你想欣赏这座桥,走近这个人,感受这首诗吗?”
  只有读者“穿越时空”,与作者的思想产生了共鸣,才能使学生尽快理解诗歌的含义,感悟诗人的情感。
  2 情境的创设
  2.1 运用多媒体图画展现情境
  运用多媒体课件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画,以直观的形象,生动的情境,辅之启发思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迅速感知课文内容,易于理解和接受。
  教学《诗歌三首》一课,运用多媒体出示很多不同场合不同角度不同社会地位的母亲的图片,营造氛围。同学们,看到这些图画,你作何感想?接着再请同学们观看有关母亲的图片与视频,并回忆以往的点滴,展现生动的生活细节,抒发真情。同学们写道:“妈妈的脚冬天会裂开很大的血口子,妈妈用塑料布扎上,一瘸一拐的去挑水,一想到这,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小时候闹蛀牙,疼得哇哇大哭——睡着了牙就不疼了,有一夜是这样的,我枕着母亲的胳膊哭着闹着就睡着了,就那样一个姿势母亲竟坚持了一夜······”;“打电话时,妈妈的声音有些颤抖,她与我天各一方,看不见摸不着,突然间电话不通了,她担心得不得了。后来母亲一再嘱咐我别在手机快没电时给家里挂电话。”有一位同学在讲述母亲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了。这样一来,学生了解了文章内容,又受到了很好教育,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报效祖国。
  2.2 音乐播放渲染情境
  音乐能拨动人的情感,慰藉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根据课文内容恰当的播放音乐,是创设语文教学情境的一种重要手段。教学《诗歌三首》时,先播放歌曲:“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儿,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水花,有人给你擦……”,接着播放:《Danny Boy》(墓中人语)。演唱者悠扬而纯净的童声,带着淡淡的伤感,远远的衬着悠扬的风笛声,让你仿佛看到微风吹过青青草地,父子依依惜别,他盼望着即将远去的人儿快快归来,但只怕那时已是天人永隔了!在忧伤的歌声中,同学们想到了日益憔悴疲惫的爸爸妈妈,不禁流下了眼泪;《爸爸妈妈》一诗,通过宋祖英甜美的声音把爸爸妈妈的爱像一条清澈的缓缓流动的小河,流进了我们的心窝;“感恩的心”这首感人肺腑的手语歌,凄婉动人,催人泪下!听过歌曲,再通过讲述故事由来与内涵,同学们更是感慨不已,深受教育!   2.3 文字描述再现情境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仔细体会各意象所蕴含的情感,用豐富的词句,加以联想和想象,生动的描述出来,能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了解诗歌的“言外之意”“象外之景”达到对文本情感深层理解。如《山居秋暝》颈联“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少女们洗罢衣服笑颜归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开,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剔透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正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反衬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通过描述,学生对诗人的半官半隐的生活有了更形象更深刻的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物皆着我之色”喧竹,浣女,动莲,渔舟,无一不表现了诗人形象,寄寓诗人情感,而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莲舟、浣女,如此写来,情与景融为一体,有如动画一般跃然纸上,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自然,学生对诗歌所抒发的感情也就能更深入的理解。
  2.4 激情朗读创设情境
  古典诗歌,风格不同,语言表达就不一样。教师应该适当的搭设时空桥梁,带领学生跨越时空,与古人进行情感的交流。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诗歌重在抒情,“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会拔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豪放激昂型,犹如大江奔流,一泻千里,给人以排山倒海之势。如《沁园春·长沙》一课,先用富于形象性,鼓动性和感染力的语言来描述如画的江山,造成一种昂扬亢奋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激情高涨,继而我饱含激情诵读全诗,同学们似乎也受到感染,兴趣盎然的反复诵读此诗,最后再放映国家一级演员王克的视频朗诵,同学们听后更是备受鼓舞,振奋不已!清丽婉约型,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诵读时,感受诗歌的音乐美,注意他优雅婉转的语言,细腻的情感,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学生茅塞顿开,议论纷纷。不同风格的诗词,不同的语气,让学生从读中感受诗人情怀,领会诗歌内容。感到学习轻松愉悦,乐学、会学、学有所得。
  2.5 讨论交流营造情境
  《论语﹒述而》中谈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要找准学生兴趣的结合点,启发思考。给学生创9设交流平台,做到“引导而不拉拽”“激发而不压制”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尊重学生个性表达,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致橡树》学后交流:怎样认识舒婷的现代爱情观?学生答到:这让我想到《简爱》中写的:“‘你难道认为,我会留下来甘愿做一个对你来说无足轻重的人?你认为我是一架机器?——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你想错了吧?我的心灵跟你一样丰富,我的心胸跟你一样的充实……我的灵魂同你的灵魂在对话,就仿佛我们两人穿过坟墓,站在上帝脚下,彼此平等,本来就如此!’简和诗人一样都强调了精神的平等,人格的独立,即使爱情也不能使她们放弃自己高贵的人格和尊严。”;“我们要学会如何不断完善自己,如何使自己成为一颗努力向上的树,这样才会有沉稳坚定的步伐,有坦诚的目光,才会热爱生活,拥有生活,才会在将来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情”……接着又让同学们讨论一些现实生活中所听闻的爱情故事,学生根据所见所闻,兴趣更大了,纷纷谈出各种五花八门的爱情故事,让人深思。学生甚至谈到了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阿紫付出生命代价的爱情!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古典诗歌教学,情境教学能打破传统教学:教师于讲台“独领风骚”,以知识点为重,条分缕析的讲解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的情感体验,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学中有吸引力、感召力。它可以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能够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部分,使学生乐学爱学。它又可以启迪、暗示学生,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当然,这需要教师精心准备,为教学搭起一座民主的“桥”,注重教师、学生、作品之间的交流,让师生在互动中走进诗歌,享受“寂然凝虑,思接千载,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宇之间,卷舒风云之气”所带来的精神愉悦。让诗词教学充满灵性,让语文课堂诗情飞扬,让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快乐,达到“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 阎 苹 张正君 主编 中学优秀语文教师教学评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朱光潜 诗论 上海三联书店
  [3] 刘 勰 文心雕龙·神思 齐鲁书社
  [4] 袁行霈主编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单位:云南省普洱卫生学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38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