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对学生开展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就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教育的实践进行分析探讨,旨在全面推进职业中专语文人才培养目标,提高职业中专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职业中专;语文教学;审美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19)06-0061-01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职业中专阶段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了解美、认识美,全面提升学生文化修养,实现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为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一、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在基础语文科目教学中,加入审美教育能够有效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语文科目教学开展审美教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从思想到眼界以及对世界的认知都得到质的提升,从而让学生以全新的视角观察世界,发现生活中的美,审美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和坚韧不拔品质的形成。
  二、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方法
  (一)教会学生感知音韵之美
  在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可以从教会学生感知音韵之美开始,音韵之美通常体现在语文教材中的诗歌,可以说教材中任何文章都具有音韵之美,而诗歌则是音韵之美的代表和典型,就诗歌而言,无论是古代诗歌还是现代诗歌,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都能在文章中感知到文字的音韵之美[1]。如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一首小诗,将感情蕴含其中,娓娓道来,仿佛一首小夜曲,给人抑扬顿挫之感,如能谱上曲调,则是一首很美的音乐之作,通过诗中文字,让人感受到远近、高低、朦胧与现实的各种情感,通过文字表述,在诗中蕴含了深刻的音韻之美,从而让人充分感受康桥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涓涓细流。
  (二)引导学生赏析意境之美
  意境之美是语文课文中常见的一种美的表达方式,也是一种朦胧抽象之美,通过意境营造,能够有效为读者提供身临其境之感,让读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抒发。作者通过文字描述,为读者营造一种意境之美,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充分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情感,是一种共情的写作手法。我们以戴望舒的《雨巷》为例,作者在文章中为读者营造出一条典型的雨巷,细雨绵绵的巷子仿佛充满了作者惆怅,在作者营造的安静悠长寂寥的雨巷中,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迷惘孤独的内心,通过这种意境之美传达内心的情感,让人感同身受。
  (三)让学生体悟情感之美
  通过文字表达情感是一种情感表达方法,作者将自身情感蕴含到文字当中,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此时的心境,教师引导学生体悟这种情感之美,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受到这种情感的感染,从而更好地理解文中作者的情感[2]。如在杜甫的《登高》中,作者通过对眼见景物和自然景观的描写,直抒胸臆,表达自身的情感,进而引申到自己想要报效国家而有心无力,将这种悲愤的情感表达的淋漓尽致,同时,以景抒情,表达自身情感。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入作者这种情感中,从而能够从作者角度更好地理解所学文章,体悟文中的情感之美。
  语文教学是职业中专教育的基本科目,通过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同时,基于我国教育改革背景下推行的素质教育,也能有效提升学生审美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是一种对课堂的创新,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其对于学生的作用更是影响深远,一方面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积极向上的品质,从而实现我国职业中专教育的目的,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致本.试论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分析[J].读与写,2018(17).
  [2]张敏.职业中专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践研究[J].写作(下旬刊),2017(1).
  【作者简介】
  蔡建美(1972~)女,汉族,江苏省南通市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职教语文教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439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