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关于动物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从兽医临床方面来看,动物病毒性疾病是治疗难度最大的疾病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禽类和畜类养殖产业的发展。但基于病毒的特性,目前还没有能够彻底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的药物。文章分别论述了病毒的感染机制以及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阐述了兽医临床中常用的动物抗病毒药物的应用,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
  动物抗病毒药物;感染机制;作用机制;金刚烷胺;抗病毒中草药
  中图分类号:S8597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754/jnyyjs20190330071
  1病毒的感染机制
  动物病毒感染過程有5个阶段:吸附。宿主细胞表面特殊受体与病毒蛋白外壳发生结合后,宿主细胞就会感染病毒,而受体分子属于宿主细胞膜或细胞壁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病毒的感染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侵入。当病毒吸附到宿主细胞表面后,就会将病毒核酸注入宿主细胞内部;复制。宿主细胞内的病毒核酸通常发生2种不同情况,一种是病毒遗传物质与宿主基因组相融合,导致溶源性病毒的产生。而另一种情况就是病毒核糖核酸与其脱氧核糖核酸通过宿主的酶系统实现表达与复制;成熟。如果病毒基因实现表达就能合成其自身结构所需的外壳蛋白,同时将其自身遗传物质覆盖,发育为成熟病毒粒子;病毒粒子装配后,能够脱离被感染宿主细胞,进而对其他细胞进行感染。部分病毒脱离寄主细胞而出的方式有2种:将分裂被感染细胞,以分泌的方式脱离细胞。
  2抗病毒药物作用靶位和机制
  动物抗病毒药物的种类繁多,并且不同药物的作用机制也存在一定差异,灭除或抑制病毒生物合成的方式主要有下面7种:对病毒的吸附、传入和脱壳过程进行抑制;对病毒核酸的转录与复制过程进行抑制;对病毒蛋白合成过程进行抑制;将细胞受体有效阻断;对病毒装配过程进行抑制;增强宿主机体抵抗能力,并诱生干扰素;促使寄主抗病毒能力的增强。
  3兽医临床上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分类
  31细胞因子类药物
  细胞因子类动物抗病毒药物中,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是转移因子、干扰素等药物。尤其是干扰素,其属于一种免疫调节因子,具有非常强的活性,可分成Ⅰ型和Ⅱ型2个类型。Ⅰ型干扰素主要用于抗病毒,Ⅱ型干扰素主要用于调节免疫系统。干扰素不直接对病毒产生作用,而是在未感染宿主细胞表面,与特殊受体充分结合从而产生抗病毒蛋白,进而对免疫系统进行调节。在兽医临床方面,细胞因子抗病毒药物的应用相对较少[1]。
  32金刚烷胺类药物
  金刚烷胺类属于动物抗病毒药物,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有效阻止病毒蛋白与宿主细胞的融合行为,或对病毒的脱壳过程进行抑制,以达到阻断病毒复制的目的。从临床表现来讲,金刚烷胺类动物抗病毒药物一般常用于防治猪流感、禽流感以及牛病毒性腹泻等疾病。不过,因为此类药物应用较为广泛和频繁,大部分流感病毒已经对此产生耐药特性,治疗效果逐渐下降。
  33病毒唑类药物
  病毒唑也叫作三氮唑核苷或利巴韦林,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对肌苷单磷酸脱氢酶的抑制,进一步阻止鸟苷单磷酸的合成过程,进而实现对病毒核糖核酸以及脱氧核糖核酸合成过程的阻断。该类药物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核糖核酸的多聚酶,从而防止病毒核糖核酸的最终合成,能够有效治疗动物流感。病毒唑类药物主要用于防治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感染性较强的疾病,但长时间使用该类药物将会毒害到动物机体细胞。
  34动物抗病毒中草药
  近些年来,西药的广泛应用在各种动物疾病的治疗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耐药性的产生也逐渐影响到西药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而中草药凭借其自身优势开始受到欢迎。中草药有2种抗病毒方式,一种是直接抑制和干扰病毒的繁殖过程,另一种是通过提高动物免疫调节水平而实现对病毒的间接抑制。常见的抗病毒中草药有板蓝根、金银花、大黄、穿心莲等,这些药物可有效防治鸡新城疫、鸡传染性支气管炎以及各种流感等动物疾病。
  4结语
  动物抗病毒药物的推广和应用有利于抑制病毒性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从而降低受感染动物的死亡率,有效减少了养殖户的经济损失。所以,养殖人员和兽医人员等要对病毒的感染机制有深刻认知,并充分了解抗病毒药物的作用机制,根据动物发病情况采用合理的抗病毒药物。同时,养殖人员还要高度重视家禽和家畜的饲养管理,从多个方面着手,全面防治动物病毒性疾病。
  参考文献
  [1]
  李宪. 应用干扰素治疗动物病毒性疾病的分析[J]. 兽医导刊, 2016(20):188.
  作者简介:
  李小波(1976- ),男,山东海阳人,本科,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42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