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超验价值的追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立足于西方美学对于终极价值追问的立场,探蠡柏拉图超验美学思想的核心内涵。柏拉图美学思想主要探讨两个问题,其一是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其二是文艺对于社会功用的问题。除此之外,本文还探讨了柏拉图所经常涉及的关于艺术创作的原动力即灵感问题。
  关键词:美学;柏拉图;文艺与现实
  柏拉图是雅典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师从苏格拉底,是西方哲学、美学所不可忽视的一位“文化”大师。柏拉图的著作很多,多以对话的形式出现,其中几篇篇幅较大的对话有《斐东》、《会饮》、《斐德若》、《理想国》等,内容涉及甚广,主要包括政治、伦理教育以及当时所流行的一般哲学问题,而对于美学的问题则是在许多问题的讨论中只言片语地附带出现,专门谈美学问题的只有他早年的写作《大希庇阿斯》一篇。
  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同样是采用一种辩论的形式,并站在新的历史情况的基点上,来解决早期希腊哲学家们所留下来的几个关于美的看法。总的来说,主要有三个问题。第一是文艺与现实的关系,其次是文艺对于社会的功能。此外,还有柏拉图所涉猎的艺术创作的原动力的问题,即灵感问题。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文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对于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柏拉图的思想存在着极为深刻的矛盾,受此影响,柏拉图对于艺术和美的看法同样存在着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最为核心的一种观点就是艺术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柏拉图认为“人们无法从文艺中发现真理”(指柏拉图哲学的核心概念--理式)。主要原因是因为对于文艺的观点柏拉图采取的是流行于希腊时期的文艺的模仿说,即把客观现实世界作为文艺的蓝本,文艺是对现实世界的模仿。但是流行于希腊时期的模仿说是建立在朴素唯物主义的内涵上的,柏拉图将其放置在他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立场之上,改变了模仿说原有的唯物主义内涵。柏拉图心中有三种世界:理式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艺术世界是对于现实世界的模仿,现实世界是对于理式世界的模仿,只有理式世界是最为真实的世界,理式世界是最高、最美的世界,是第一性的世界,艺术是对于理式世界的模仿的再模仿,它是第三性的世界,因此,柏拉图认为文艺中的美是一种零星的、模糊的美,它并非最为真实的美。
  从表面上来看,柏拉图肯定了艺术出于对现实的模仿,肯定了艺术的客观现实性,但实际上,他否定了客观现实的真实性,同时也否定了艺术的真实性。在柏拉图的思想中,只有理式世界最为真实,这无疑是一种唯心主义的抽象观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柏拉图对于美学思想的贡献,柏拉图肯定了现实美高于艺术美,这一点在当时语境下是有着极为深刻的美学意义的。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中的第二个问题是文艺对于社会功用的问题。对于这一问题,柏拉图的态度是非常明确的,柏拉图是十分看重文艺的社会功用的。但学界往往对这一观点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认为柏拉图对与希腊文艺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实际不然。柏拉图之所以否定希腊的文艺遗产,并非他没有认识到文艺对于社会功用的贡献,相反,正是因为柏拉图深刻认识到这种影响的重要性,柏拉图才会对希腊文艺采取一种否定的态度。
  柏拉图对于文艺的社会功用的态度可以用几句话来概括:文艺必须对人类社会有用,文艺必须服务于政治,文艺的好坏必须首先从政治标准来衡量,柏拉图认为“如果从政治标准来看,一件艺术作品的影响是坏的,那么,无论它的艺术性有多高,对人的引诱力有多大,哪怕这件艺术作品出自于荷马之手,它也是一件不好的艺术作品。”柏拉图是第一位将政治教育定为评价艺术作品标准的思想家,这一观点对于卢梭、托尔斯泰等人的艺术观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柏拉图关于美學的第三个问题的讨论就是灵感说。关于灵感说,柏拉图有两种解释,一种是“神灵凭附到诗人或艺术家身上,使他处在迷狂状态,把灵感输送给他,暗中操作着他去创作”,另一种是“不朽的灵魂从前生带来的回忆。柏拉图借助这两种观点阐释了一些与文艺创作有关的三个重要问题。第一个是理智在艺术中的作用问题,第二是艺术才能与技艺修养的问题,第三是艺术的感染力问题。关于灵感说点到为止,对这些观点在此不做过多说明。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在最初的西方美学史中是极其复杂以及影响深刻的,但我们对于柏拉图的继承必须采取一种客观以及辨证的态度。美学史学家们一方面认识到了柏拉图客观唯心主义的反动性,另一方面柏拉图的美学思想在西方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他的思想值得后者去学习,但是这一工作对于我们来说可能才刚刚开始。
  参考文献:
  [1] 西方美学史[M].商务印书馆,朱光潜,2011。
  [2] 柏拉图的“一”和“多”[J].朱清华.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4)
  [3] 试论柏拉图美学思想的演进[J].朱姿蓉,孙康茹.安徽文学(下半月).2017(05)
  [4] 古希腊悲剧艺术对生命教育的启示[J].汪薇,尧新瑜.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1(10)
  作者简介:
  马竹君(1998.6~)女 辽宁省营口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产品设计系工业设计方向;
  张艳芹(1996.4~)女 河北省秦皇岛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产品设计系文创方向;
  贾馥馨(1998.1~)女 辽宁省沈阳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产品设计系文创方向;
  黄唯巍(1999.4~)女 河北省承德市 大连工业大学16级产品设计系工业设计方向。
  (作者单位:大连工业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073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