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动态评价的内涵审视和价值追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动态评价的基本内涵体现为主体交互性、动态生成性和全面发展性三个方面。动态评价的价值在于:一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脚手架”,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其终身发展奠基;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促进教师的教学,为其专业发展助力;三是英语教材的“透视镜”,促进教材的优化,为其功能发挥把脉。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动态评价活动对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育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高中英语;动态评价;内涵;价值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35-0028-04
  一、引言
  “动态评价”是对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评价者和学生的互动,尤其是在有经验的评价者的帮助下,探索和发现学生潜在发展能力的一系列评价方式的统称。[1]《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指出,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并辅以终结性评价,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评价目标的多维化。[2]80-81因此,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加强对“动态评价”的内涵理解、价值挖掘和应用探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动态评价的内涵审视
   贯穿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的教学活动包括教、学、评三个方面[2]77,其中“评”是“促教、促学”的内容和方法,“促教、促学”则是将“动态评价”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和研究的目的所在。动态评价融合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主要包括主体交互性、动态生成性和全面发展性等三个方面。
   1.主体交互性是动态评价的运行基调。
   主体交互性主要表现为教师和学生互为评价的主客体,学生和学生互为评价的主客体,以及教师和学生进行的自我评价。
   教师作为有经验的评价者,是实施动态评价的关键主体,是课堂中动态评价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实施者。而课堂教学只有唤醒和强化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激发和保持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和达成既定目标。因此,服务于教学的评价活动自然需要唤醒和强化学生参与评价的主体意识。
   教师作为课堂引导者,鼓励开展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对自己的评价活动,引领学生发挥评价主体的作用,积极开展深度思考,在互动评价中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探究措施、解决问题,发展思维品质,提高学习能力,同时也引发教师自身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即基于学生的评价思考优化课堂教学的措施。
   2.动态生成性是动态评价的本真面貌。
   动态评价体现了评价的“过程取向”和“教学评融合”的特点,具有动态生成教学观的基本特征,即动态性、生成性和真实性。
   “过程取向”和“教学介入与评价相结合”是动态评价的核心特征。[3]“过程取向”表现为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随时对学生的行为做出反应,重点关注其认知结构的转化,而非行为表现的水平。“教学介入与评价相结合”指教师通过教学介入方式与学生之间产生大量的互动,揭示学生的深层能力,为学生潜在能力的显现提供“催化剂”,帮助学生实现认知结构的变化和能力的发展。
   2017年版课标阐明,“评价目标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成长,可以通过各类学习活动加以体现,可以是微观的或宏观的,可以是单一的或综合的,也可以是即时性的或历时性的”[2]81。上述的评价目标指向学生动态的学习过程和动态的成长过程。动态评价的本真面貌切合2017年版课标评价目标的本质要求,其实践应用将助力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回归动态生成的本真样态。
   3.全面发展性是动态评价的价值旨归。
   动态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促教、促学”为目的,最终指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而有个性地发展”。
   动态评价既关注结果,更重视过程,以实现学生的持续发展;既关注教师的教,更重视学生的学,以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既关注学生学习现状的诊断,更重视学生的潜能开发,以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特色发展;既关注知识,更重视德行,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动态评价涵盖了静态评价、终结性评价,后者是前者的环节或部分。传统的教学评价观过于强调评价的诊断功能,而弱化了其发展功能,导致教学实践中过度使用静态评价或终结性评价,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2017年版课标则要求“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合理性,切实开展好形成性评價”[2]87,回归评价的全面发展性,充分发挥评价的“促教、促学”功能。
   三、动态评价的价值追问
   叶澜认为,把丰富复杂、变动不居的课堂教学过程简括为特殊的认知活动,把它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是传统教学的最根本缺陷,要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4]动态评价观与动态生成观一脉相承,应和生命课堂生长的需要。
   1.是学生深度学习的“脚手架”。
   课堂教学评价指向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其终身发展奠基。动态评价伴随着学生英语学习过程,通过持续地监控和鉴定学习表现、检测和反馈学习效果,让学生不断地体验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功,及时地发现所用英语学习策略的优势和不足,永久地保持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效地推动英语学习从表层走向深层,逐渐地实现英语核心素养的发展。
   深度学习,就是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着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5]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动态评价为学生诊断当前的实际发展区,探索未来的最近发展区,并为其搭建深度学习的脚手架,帮助其克服发展中的障碍,将潜在的可能变为现实,完成阶段性发展,而后再朝着下一个发展区进发。    2.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
   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向促进教师的教学,为其专业发展助力。动态评价贯穿于英语教师教学过程。教师在发挥作为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作用的同时,也在引导学生对同学、对教师和对自己的评价,并在此过程中检验自己教学评价目标的准确性、评价内容的科学性、评价介入时间的合理性、评价方式方法的适切性、评价结果的有效性等等。基于对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反思,教师不断调整和完善包括教学评价在内的教学行为,保证教学及其评价的目标和措施与英语课程内容要求及学业质量标准保持高度一致。
   动态评价催生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的教学。教师树立动态评价观的价值,可以改变过去的“以考评教、以考评学”的狭隘的评价观念,提升自我评价素养,把注意力从聚焦“助考”的结果性评价转移至聚焦“助学”的过程性评价上来,并将两者有机融入动态评价,聚焦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达成教学的高质量,实现教师专业的同步发展。
   3.是英语学科乃至教材的“透视镜”。
   课堂教学评价指向促进教材的优化,为其功能发挥“把脉”。英语教材是英语教学的媒介、工具和资源。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中选择和使用教材的现实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都有着透视教材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可行性、导向性和实效性的参与权以及肯定教材亮点特色和诊断教材缺陷问题的话语权。动态评价有如一面透视镜,对教材使用进行观察、考量,并給出反馈意见,为教材修订提供建议,为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教师对教材的评价涉及三个维度。从“教师的教”的维度来评估,关注教材是否涵盖了课程标准要求,是否提供了操作和方法建议,内容板块设计是否与课堂教学活动吻合、是否与学生学习活动匹配等,以便用好教材。从“学生的学”的维度来评估,“允许学生对任何的教材知识进行理性的质疑和思考,坦然地接受学生对教材知识以及自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进行理性质疑和思考的结果,绝不以个人的权威或教材知识的权威去压制学生的理性权利”[6],以便用活教材。从“编辑的编写教材”维度来评估,正确领会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把握课程的“育人”方向,以便用准教材。
   学生对教材的动态评价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能够持续地考量教材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需求,为教材的选用和修订提供实践依据,因为“如果教材不能适应学习者需求,不能充分转化成学生在课堂中实实在在体验到的东西,那么教材便只是一堆外在的、无关紧要的书本知识而已”[7];另一方面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渐进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因为随着学生评价意识的增强和评价素养的提升,学生不再盲从和依赖教材,能够敢于挑战权威、提出质疑并表达建设性的意见,从而提高自己的逻辑性思维、辩证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四、结语
   动态评价集主体交互性、动态生成性、全面发展性于一体,在运行基调、本真面貌和价值取向方面,与深度学习的意蕴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有利于学生深度学习的真正发生和个性化全面发展的真正实现。动态评价使得教师在聚焦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同时,重视自身教学理论研修和实践应用能力提升,促进其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最后,动态评价还有助于课堂教学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实现教材功能的持续优化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而学生理性的动态评价有助于课堂学习由“学教材”向“用教材学”转变,在推动教材优化的同时,推动自身主动学习、积极学习、深度学习,实现学习的真正发生。
   【参考文献】
   [1]韩宝成.动态评价理论、模式及其在外语教育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1(6):452-458.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何晔.动态评价理论在英语过程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大学教学,2013(6):52-54.
   [4]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师之友,2004(1):49-53.
   [5]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36(11):25-32.
   [6]石中英.理性的教化与教学的理性化[J].高教探索,2002(4):7-10.
   [7]柳叶青.方法论视角下国内外教材评价研究立场与路径评析[J].基础教育,2018,15(3):66-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892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