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训管理标准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基于民政部培训中心一线培训工作的内容与需求,构建了包含个人因素、标准化认可度、培训满意度三大板块的理论模型,采用了定量法和定性法相结合的实证研究方法。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共132名学员参与了此次调研,研究成果如下:第一,参训学员对培训管理的标准化认可度(mean = 4.555)和培训满意度(mean = 4.541)都非常高(4.21 — 5.00);第二,在课程与师资维度(t = 4.254,p = 0.000)和班级管理维度上(t = 3.397,p = 0.001),汉族学员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少数民族学员;第三,标准化4大维度与培训满意度之间均呈现正比例强相关。
  关键词:培训管理;标准化;培训满意度
  一、背景介绍
  我国培训领域的研究并不少见,但大多或是过于笼统宏观,或是仅限于培训课程与教学,而专门针对培训工作本身的培训管理研究却长期被忽视,能够对一线培训工作进行精准指导的科研成果更是少之又少。不论是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还是从工作实践的角度,这都是培训领域的一大遗憾,一大损失。培训管理是构建培训工作的框架和基础,该领域的研究缺失,是培训工作一直停留于非专业化、非理论化、碎片化的根本原因。
  民政部培训中心作为民政系统内的最高培训平台,多年来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但也一直缺乏成熟的培训管理理论体系,无法将日常工作从业务性的行政工作,上升到体系化、专业化、科学化的培训管理的新高度。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将“标准化”的概念引入到培训管理工作之中,建立起一整套标准化培训管理体系,借助标准化的规范作用和保障作用[1],克服培训管理工作复杂多变、不稳定、易断层的消极特点,使培训管理工作明确化、稳定化、标准化,从而实现该领域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双重蜕变,有效提高培训投入与产出的转换比[2],进而为培训事业,乃至整个民政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二、研究方法
  民政部培训中心组织举办的培训班,主要种类有养老类、民政干部类、社会工作类等,这里以“深度贫困地区养老服务质量提升系列培训班”中的广西培训班和西藏培训班为调研对象,以定量研究为主,定性研究为辅。
  (一)定量研究
  1.研究基数与样本数
  共132名学员参与了调研,学员成份主要包括负责老龄工作的政府工作人员、老年福利机构的管理人员和一线员工等。此次调研的定量调研问卷发放基数是132份,回收了127份(96.2%),可用110份(83.3%)。
  2.问卷设计
  定量调研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1932)[3],问卷分为三卷内容,卷一为13项个人因素;卷二为培训管理工作标准化认可度问卷,包含培训条件、课程与师资、班级管理和后勤服务这4大维度;卷三为培训满意度问卷。
  (二)定性研究
  针对培训条件、课程与师资、班级管理和后勤服务4大维度包含的具体内容,通过座谈会的集体访谈方式,采集15位参训学员的定性访谈资料,对定量研究进行有益而精准的补充、延伸和诠释。
  三、数据分析及阐述
  培训管理是一项既纷繁复杂又细致精巧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和必须被重视的原因。参训学员个人信息的采集、汇总和分析,就是其中之一。这不仅有助于培训中心了解参训学员的人员构成,提供有针对性的优质培训服务,还有助于培训中心借助实证研究的先进方法,对学员中的各个群体进行各项科学分析,最终达到从实践中凝练出理论,并进而精准反哺实践的目的。此外,培训中心还可以通过分析参训学员的结构分布,与地方参训单位进行有效反馈、沟通和协商,共同避免出现长时间培训结构失衡的现象[4],以期更加合理、高效地使用民政培训资源。
  (一)个人背景因素的频率和百分比
  如表格1所示,这里选取了13项个人因素中的3项,即性别、民族、工作身份,并列出了这3项因素的频率和百分比。
  性别方面,女性学员(66,60%)多于男性学员(44,40%)。女性学员通常比男性学员更加敏感和细腻,所以,在班级管理和后勤服务方面应当更加注意女性学员的感受与需求。
  民族方面,少数民族学员有75人,占到了学员总量的68.2%;汉族学员只有35人,占31.8%。对待少数民族学员为主体的培训班,不仅要周全考虑各少数民族的习俗与禁忌,还要做好培训需求的前期评估工作,以便有针对性地为少数民族学员安排最合适的课程与师资。
  工作身份方面,政府工作人员有33人(30%),老年福利机构管理人员有57人(51.8%),老年福利机构一线人员有20人(18.2%)。不同工作身份的学员,其掌握的信息量和信息种类不尽相同,培训工作人员在进行班级管理和以座谈会为组织形式的教学活动时,需要将该因素考虑在内。
  (二)培训管理工作标准化认可度水平
  如表格2所示,培训管理工作标准化总体认可度非常高(mean = 4.555),具体来说,培训条件(mean = 4.390)、课程与师资(mean = 4.602)、班级管理(mean = 4.615)、后勤服务(mean = 4.552)这4大维度的平均值都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4.21-5.00),同时,参训学员的培训满意度(mean = 4.541)也显示为“非常高”。
  这样的分析结果表明,培训中心的组织管理工作得到了广大学员的高度认可。更难能可贵地是,这种高认可度不仅体现在总体水平上,还无一例外地体现在每一个工作维度上。不过,以上数值也显示出,相较于其它维度,培训条件维度仍有继续改善的空間。
  针对这个发现点,通过座谈会形式的定性研究得知,参训学员对培训条件维度的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教室大小、客房大小、客房设施等方面。这与培训中心以往的信息反馈和经验积累是相符的,培训中心也一直为此不断努力,不断争取。令人欣慰地是,民政部培训中心,即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的大兴校区即将于2019年夏季投入使用。届时,全新的培训大楼和更加完备的设施设备将大幅改善培训条件维度的状况,从而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训学员提供更完善、更令人满意的培训服务。   (三)显著性差异分析
  这部分内容基于性别、民族、工作身份这3项因素,对培训管理工作标准化认可度的4大维度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以此作为深入挖掘、剖析、诠释培训管理工作标准化建设,并提出科学建议的客观依据。
  1.性别因素
  如表格3所示,针对培训条件的标准化认可度,男性(mean = 4.378,s.d. = 0.763)和女性(mean = 4.398,s.d. = 0.523)的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异(t = -0.162,p = 0.871);针对课程与师资的标准化认可度,男性(mean = 4.622,s.d. = 0.685)和女性(mean = 4.588,s.d. = 0.448)的態度没有显著性差异(t = 0.313,p = 0.755);针对班级管理的标准化认可度,男性(mean = 4.599,s.d. = 0.715)和女性(mean = 4.626,s.d. = 0.439)的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异(t = -0.241,p = 0.810);针对后勤服务的标准化认可度,男性(mean = 4.574,s.d. = 0.683)和女性(mean = 4.537,s.d. = 0.528)的态度没有显著性差异。
  可见,基于性别因素,培训管理工作标准化的4大维度均未发现显著性差异(p < 0.05),这说明民政部培训中心的培训管理工作很好地平衡了不同性别学员的需求,没有出现因性别因素而导致的认可度差异,且4大维度的认可度均在“非常高”(4.21-5.00)的档位上,所以,可以认为这是个积极的、正面的发现。
  2.民族因素
  如表格4所示,在培训条件维度上,汉族学员的认可度(mean = 4.454,s.d. = 0.615)和少数民族学员的认可度(mean = 4.360,s.d. = 0.634)没有显著性差异(t = 0.728,p = 0.468);在课程与师资维度上,汉族学员的认可度(mean = 4.852,s.d. = 0.301)和少数民族学员的认可度(mean = 4.485,s.d. = 0.604)有显著性差异(t = 4.254,p = 0.000);在班级管理维度上,汉族学员的认可度(mean = 4.820,s.d. = 0.301)和少数民族学员的认可度(mean = 4.519,s.d. = 0.629)有显著性差异(t = 3.397,p = 0.001);在后勤服务维度上,汉族学员的认可度(mean = 4.707,s.d. = 0.383)和少数民族学员的认可度(mean = 4.480,s.d. = 0.658)没有显著性差异(t = 1.892,p = 0.061)。
  可见,少数民族学员对于培训管理工作标准化的认可度,在每个维度上都低于汉族学员,而且在课程与师资、班级管理这两个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此外,后勤服务维度虽然没有显著性差异,但距离显著性差异的临界点并不远。尽管少数民族学员在4大维度上的平均值仍在“非常高”(4.21-5.00)的档位上,但他们与汉族学员在平均值上的差距是显而易见的,这说明培训中心需要给予少数民族学员更多的针对性精准关注。
  与此同时,通过座谈会形式的定性研究,可以得知少数民族学员指数低于汉族学员的具体原因。在课程与师资维度上,课程设置没有充份考虑少数民族学员所处地域的特点与培训需求;在班级管理维度上,培训班作息时间的安排与部分少数民族学员原有的生活习惯不符;在后勤服务维度上,餐饮的供应也存在部分餐点没有充份考虑少数民族饮食禁忌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存在,说明培训中心应该建立完备的培训需求评估体系,让培训需求来主导培训供给 [5],提高需求与供给的衔接度和适宜性[6]。
  3.工作身份因素
  如表格5所示,基于工作身份这一因素,培训工作标准化建设中的4大维度,培训条件(F = 1.430,p = 0.244)、课程与师资(F = 2.368,p = 0.099)、班级管理(F = 1.743,p = 0.180)、后勤服务(F = 1.326,p = 0.270)均无显著性差异。
  这说明无论是政府公职人员、养老机构的管理层人员,还是养老机构的一线工作人员,对于培训工作标准化的认可度都在同一水平上,且平均值都在“非常高”(4.21-5.00)的档位上。换句话说,民政部培训中心对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做到了一视同仁,平等地提供优质的培训服务,这是值得充份肯定的。
  (四)相关性分析
  根据科恩(1988)的相关性强弱划分指数,r = 0.10 to 0.29为弱相关,r = 0.30 to 0.49是中相关,r = 0.50 to 1.0是强相关[7]。
  如表格6所示,培训条件(r = 0.774)、课程与师资(r = 0.796)、班级管理(r = 0.819)和后勤服务(r = 0.867),这4大维度与培训满意度之间均呈现正比例强相关的关系,即标准化各维度认可度越高,对培训的满意度也就越高;反之,标准化各维度认可度越低,则培训满意度也就越低。其中,后勤服务维度与培训满意度之间的相关性最强,这说明,良好的后勤服务会对培训满意度产生正面的、积极的促进、提升作用,反之,则会给培训满意度带来最强烈的负面的、消极的不良影响。这充份说明了民政部培训中心将“标准化”概念引入培训工作之中,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四、总结
  培训管理理论研究不是脱离实践的单独存在,理论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从现实工作中淬炼出可以有效反哺实践、精准指引实践的可贵精华,并进而对实践产生现实推动作用,发挥出最大的现实功效。
  此次研究以促进培训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共同发展为目的,围绕培训管理的具体内容,构建了包含个人因素、标准化认可度、培训满意度三大板块的理论模型,创立了涵盖各版块、各维度、各因素的调查问卷,将零散的、碎片化的业务性行政工作整合了起来,继而以此展开了兼具定量法和定性法的实证研究,并通过对一手数据和资料的采集、汇总,分析出了参训学员对民政部培训中心的标准化认可度水平和培训满意度水平,列举了5项个人因素的显著性差异分析结果,以及标准化建设与培训满意度之间的正负强弱关系,精准到点地挖掘、发现、诠释了各维度、各因素在培训实践中的相互作用与内在联系。
  与此同时,此次实证研究客观上也对民政部培训中心的工作人员和参训学员,宣传、普及了培训管理工作标准化及培训满意度的概念,强调了建立体系化、专业化、科学化新培训体系的重要性,起到了“播种”和“抛砖引玉”的作用,为将来的“开枝散叶”和“百家争鸣”创造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土壤。
  参考文献
  [1]舒辉.标准化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8-29.
  [2]池林刚.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困境与路径选择研究[J].智库时代,2018(45):212-213.
  [3]任赛斯·李克特.态度测量技术[M].纽约:科学出版社,1932.
  [4]郭纹廷.新时代民政干部教育培训创新发展思考[N].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8-11-25(6).
  [5]胡军.优化干部培训供给侧[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8-11-19(006).
  [6]李旭,杨宝祥,何立军,等.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研究——以民政部培训中心养老机构管理人员培训为例[J].继续教育,2016(1):29-32.
  [7]科恩.行为科学的统计功率分析[M].纽约:学术出版社,1988.
  课题项目:民政行业专业人才培训工作标准化研究,严巍,SGYMZ2017-7
  作者简介:严巍,男,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培训管理。
  刘莉,女,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培训管理。
  陈坚,男,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李楠社会工作事务所,本科,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作者单位:1.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2.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民政部培训中心);3.北京市朝阳区望京李楠社会工作事务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156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