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琅琅书声陪伴成长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诵读教学作为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由来已久,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新课标改革充分肯定了诵读的教学意义,但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着眼当前诵读教学中存在的不合理现象,着重探讨解决方案。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诵读教学  教学策略
  著名特级教师余映潮说:“课堂上的朗读,小而言之,是培养语感、积累语言的极为重要的正确途径;大而言之,是教学改革和教师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培养文明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 那么就如何讓学生重拾或提高诵读兴趣,提升诵读水平,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精选文本,增加自信
  (1)做好课文诵读篇目的选择:小学生的语言处于低级阶段,理解力弱,决定了诵读篇目要浅显易懂、短小精悍。
  (2)选择优质美文:优质美文的选择,不仅包括课内,更包括课外。此外,优质美文的文体也要多样化,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科技文等等。
  二、优选方法,提高兴趣
  诵读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文本的差异决定了不同诵读方式的选择。在诵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的工作,就是立足文本差异,帮助学生选择出最合适的诵读方式,从而增加学生诵读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1)教师范读。教师范读是形象、具体,可感并富有情趣的,泛读时的表情、语气、语调等肢体语言,会在无形中感染学生,激发诵读兴趣。同时,在培养语感方面,教师通过具体的语音语调的示范,给予学生很好的引导和训练。
  (2)开展诵读比赛。小学生具有较强的上进心、和表现欲望。教师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诵读课堂中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竞赛。进展激烈的比赛环境,能够引导督促学生自觉自主的去钻研诵读内容,用心体会其中情感,从而提升诵读水平。
  (3)配乐诵读,创设教学情境。叶圣陶说过:“读书心有静,入境始为亲。”5添加背景音乐进行辅助诵读,能够有效的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参与诵读的兴趣和热情,融入课文意境,以期更好的体会和感悟。但是在背景音乐的选择上,要充分考虑与文本内容的结合。同时,背景音乐的音量要适宜。因此,在选择课文和背景音乐时,教师还应当花一些心思。
  三、得当指导,把握情感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的诵读离不开教师的诵读指导。教师在诵读指导时,要从文本出发,使学生明确诵读的目的和要求,并基本了解其思想感情和心理变化,再具体从语音、语调和节奏上进行细致的指导。
  (1)指导学生读准普通话:诵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语音准确,咬字清晰,做到准确无误——不漏字、添字、换字,不颠倒词序,不读破句。教师要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保证诵读时间。
  (2)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语调:语调就是说话的腔调,用来表示一定的态度或口气,分为重音、语速和句调。重音指的是句子中需要重读的音。诵读中所强调的重音表现在关键词上,声音最清楚、响亮,一般用加大音量、增加声音强度、延长发音时间来体现。1处理好重读音节,能让朗读抑扬顿挫,情绪跌宕起伏,富有美感和感染力。语速有快、中、慢之分,具体的语速要依据诵读内容和文体而定。一般而言,欢快、激动或紧张的语言材料,诵读时速度要快一些;悲伤、低沉或抒情的内容,语速则要慢一些;如果所要表现的内容是平铺直叙的,速度适中即可。句调是指全句声音的高低升降。根据句子所要表达的语气和感情态度,又可分为升调、降调、平调和曲调。升调往往与疑问、反问、惊异等语气相连接,表现为语势上升。降调表现为语势渐降,一般用于陈述、感叹、祈使句中,表示肯定、坚决、赞美、祝福等情感。如果句子想要表达讽刺、厌恶、反语、意在言外等语气,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曲调,语调弯曲,将句子中需要突出的词语拖长。
  (3)指导学生正确处理节奏:节奏又称为停顿,指句子语音上的间歇,主要由表达上的需要决定。节奏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诗词和文言文中,注意节奏,诗词诵读起来就会清晰流畅,充满风韵。
  四、完善评价,助推诵读
  合理的诵读评价能够准确考察学生达成诵读目标的程度,检验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诵读教学,为诵读教学课程设计的改善及诵读教学过程的完善提供导向。
  (1)评价要有针对性。在诵读评价时,具体可以从正确、流利和有感情三方面进行点评。教师应该明确指出学生在诵读中无论是语调、音量还是流畅性上值得肯定或值得改进的地方。这样的评价,在指导鼓励诵读者,提高其对语言的直觉敏感度的同时,也在向其他学生传递着朗诵的要领。
  (2)评价要具备鼓励性。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表扬被鼓励,所以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以肯定性的评价,尽量多使用“鼓励性”语言,从正面引导,循序渐进,使得学生的诵读水平具备阶梯性上升的可能性。
  (3)评价要注意差异性。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个体的知识储备多少与不尽相同的生活经历,使得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对诵读效果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该尊重个性,理解差异,珍重学生对文本进行不一样的多元解读,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认识。
  改革的道路是漫长而艰辛的,尽管在成长的道路上,诵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说,仍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如何发挥诵读教学的最大作用,怎样才能使得学生的诵读兴趣和诵读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仍然值得我们思考。
  参考文献
  (1)王晓虹:《语文教学中的诵读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硕士论文。
  (2)钱莉:《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3)顾贤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4)李雪:《小学语文诵读教学研究》,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论文。
  (5)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3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