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书声飞扬,读出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语文教师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注重指导朗读的方法。
  【关键词】书声飞扬;朗读指导;乐趣;层次;激情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是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标准。书声琅琅必然是一堂好课的首要特征。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因此,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上一项重要教学任务,就是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并注重指导朗读的方法。
  一、形式多样,读出乐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想要让学生朗读的兴趣充分激起,一定要使学生形成从“要我读”转为“我要读”的良好的朗读意识。教师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读,要通过巧用多种朗读形式,多方面地来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朗读的形式多样,灵活变化朗读形式不但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而且可以避免朗读过程的單调无趣,让朗读成为学生最期待的精彩环节。除了常用的示范读、指名读、自由读、开火车读、齐读、分组读外,还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
  1.比赛读
  小学生好胜心强,又爱表现,但注意力很容易分散,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因而我们教师可以变换朗读的花样,进行一些比赛活动,学生谁也不肯输给谁,认真地读,竞争意识来了,注意力就集中了,朗读的趣味也就来了。通常,在朗读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以下一些形式的比赛:
  ①老师和学生的比赛。在朗读教学中,老师不要主动指出问题,而是让学生去比较去发现,这既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也能让学生的思维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得以发挥,从而激发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如,指导朗读课文《刘胡兰》中刘胡兰说的那几句话时,一般来说,先让学生试着读,很难把刘胡兰毫不屈服、不怕死的语气读出来。笔者没有急着范读,而是组织了教师和学生的朗读比赛,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试读,再由老师进行范读。赛完后,学生自然清楚老师与学生朗读的差异,通过比较,领悟朗读的感情,他们便可以体会到朗读时的要点,再经过反复的练习,刘胡兰高大的形象就在一次次生动地朗读中展现出来了。
  ②学生之间的比赛。小学生时期是个迸发个性和渴望得到认可的时期,他们都有一种强烈的被别人欣赏的心理。在教学中,让几个或几组学生读相同的一段课文,赛读后,要开展评价,彼此之间指出对方的优点与不足,好在哪里,还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在这种互相激励的气氛中通过比赛练习朗读,真正达到读好课文的目的。
  2.分角色朗读
  有些记事、写人的文章和童话故事,对话较多、情趣较浓时,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在朗读时,要求学生能正确读出人物语气,把握好人物感情,通过人物语言表现出人物性格。特别是低年级的课文,如《孟母断织劝学》《小马过河》《谁住顶楼》等等,分角色读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活跃课堂气氛。
  3.表演读
  表演读,就是让学生走进文本,从自身的经验出发,设身处地对作品内容仔细体味,用绘声绘色的朗读,把文章中所描写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一位位鲜活的人物,一个个有形有色的事物,通过表情、动作、语言等形象的表演出来,让人如睹其物、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学生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自编动作,把课文“演读”成小小课本剧。想要演好,必须读好。通过几遍“演读”,学生把课文读懂了,自然就能把剧本演好。如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学生对陶罐和铁罐的对话读得始终差点感觉,于是让学生担任陶罐和铁罐的角色,上台去表演。铁罐的傲慢无理,味道便出来了。
  4.想象诵读
  美文佳作特别是古诗都具有极佳的意境。指导学生朗读时,创设一定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意境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强烈共鸣。当学生理解了课文,把握住情感,就会深深地陶醉其中,朗读由此而精彩起来。
  二、遵循规律,读出层次
  朗读时在用普通话读得正确的基础上,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认为读书不是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有层次地读书。他把读书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感知性阅读。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把课文读正确,必须眼看,口读,耳听,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掉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二是理解性阅读。通过反复朗读,要求读得流利,读出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停顿,读出节奏感;三是欣赏性阅读。即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当学生能正确处理重音、停顿时,教师就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把握好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首先,初读课文,指导读正确。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相机正音;其次,再读课文,反复读流利。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同桌练;指名学生读;第三,品读课文,学习感情朗读。方法有:再读课文,提出问题,找寻答案;通过多种朗读形式训练学生感情朗读体会文章内涵。
  三、掌握技巧,读出激情
  朗读是个复杂的过程,是让文中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它通过把眼睛看到的文字转化为心中的感受,再用发音器官有技巧地表达出来。教师要用充沛的感情、丰富的想象、生动的语言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使朗读达到最佳水平。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教师范读能够使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动情的范读往往能感动学生,震撼学生,让他们入情入境;再配上优美的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享受。这样的朗读会让学生“刻骨铭心”,激情飞扬!
  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没有琅琅读书声的课堂是沉闷的课堂,没有教学生“读”好书的语文课是失败的语文课。叶圣陶老先生说:“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因此,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朗读的重要意义,重视并加强朗读训练,才能让书声飞扬,读出精彩!
  参考文献:
  [1]孙双金.对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江苏教育,2003.
  [2]顾佳.浅谈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 201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29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