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背景下的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现代学徒制是深化产教融合、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建设一支德技双馨、结构合理的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是做好现代学徒制工作、高质量完成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校企互聘共用的“双导师”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合理、工作任务不够明确,针对此项问题提出了一定的策略,旨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现代学徒制;双导师;优化结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5-0010-02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现代学徒制的教学任务必须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形成双导师制。”可见,“双导师”教学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意义重大,是现代学徒制试点过程中能否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近年来,各高职院校都在大力加强校企互聘共用教学团队的建设,但效果并不理想,“双导师”的结构不够合理、任务不够明确。因此,研究“双导师”的结构,明确导师任务、发挥特长是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
一、高职院校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结构现状
(一)校内专业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社会服务水平不高
随着高职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结构也在不断优化。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校内教师已经形成了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逐级递升的专职教师团队,各个梯队的教师有主要的工作任务。但限于各高职院校的校内教师主要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入校任职,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不多,深入企业进行系统性挂职锻炼的也较少,所以大多数教师就专业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工作岗位要求对接,教学过程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都不够明确、深入。另外,虽然很多高职教师都已是“双师”型教师,但很多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多数只是停留在理论上,或是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没有真正上升到实践层面,技术技能与行业要求严重脱节,教师的整体实践能力不强,参与社会服务较少。
(二)企业兼职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能力不强
因高职教育的发展需要,目前大多数院校都在积极聘请企业的专家、工程师、技术骨干、一线技术等到校开展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指导、兼职代课、实习实训指导等工作,在高职的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但限于企业在职人员自身的工作时间、学校的上下课时间、授课要求、工资待遇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各高职院校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数量明显不够;二是聘任的兼职教师优势发挥不够明显,尤其没有经过“执教能力”的训练,教学水平明显不强,不能很好地将个人企业工作的经验传授给学生。
(三)企业兼职教师参与教学不深,任务较为单一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聘任的企业兼职教师参与的工作主要是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对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参与度不深。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修订、课程体系的构建优化、学生技能竞赛的指导、教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学资源的建设等方面,企业兼职教师虽有部分参与,但仅限于和校内教师间简单的沟通交流,没有形成分工协作体制机制。
二、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一)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的意义
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要坚持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调整优化好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的结构,一是有助于对学徒进行全面的岗位引导和教育,充分发挥校企“双导师”的专业与技术优势,能扎实提高学徒的岗位理论知识与综合实践能力;二是有助于促进办学效率的提高,通过师资队伍结构的优化,调动积极性,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办学效率;三是有助于加强校企的深度融合、合作共赢,不断提升学校社会服务和科研水平。
(二)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的原则
1.体现优势原则。在优化调整校企互聘教师队伍结构时,要充分发挥考虑校企各方团队成员的特点和优势,人尽其能。
2.比例合理配備原则。一般情况下,各个阶梯的校企教师一般采取1 ∶ 1的比例配备。
3.任务明确原则。在安排调整优化结构时,需对各个阶梯校企教师的工作任务有明确规定,分工协作开展学徒培养。
(三)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策略
做好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就是要形成双教授引领专业发展、双大师推进技术进步、双专业带头人实施专业布局、双骨干教师开展课程教学、双班主任做好管理服务、双师傅促进岗位成才。一是聘请合作企业知名专家为客座教授,定期开展学术讲座与咨询座谈,讲解行业发展前沿技术,与校内名师(教授)共同探讨,指导专业发展方向;二是聘请合作企业知名技能大师在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校内教学能手共同参与,开展技术实验与研究,引领专业技术前沿,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聘请合作企业高级工程师与校内专业带头人形成双带头人,合作制定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编写课程标准,合作开发工学结合课程教材,开展科学研究等;四是聘请合作企业车间主任、经理、工程师与校内骨干教师形成双骨干教师,合作开发典型工作案例、讲解核心课程、开展实践指导等;五是聘请合作企业人事管理人员与校内辅导员形成双班主任,共同管理指导学徒日常学习、工作、生活;六是学徒拜访企业一线技师、高级技师为实习师傅,深入指导学徒的岗位技能操作,校内指导教师配合师傅完成好学徒的岗位技能培养;七是在企业建立教师流动工作站,教师轮流赴合作企业参加实际的设计、生产、营销、项目研究等工作,参加企业内部培训,切实提升教师的岗位能力。 三、现代学徒制背景下校企互聘共用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保障措施
(一)完善“双导师”培养制度,调动参与积极性
为做好现代学徒制“双导师”联合培养工作,校企首先需完善“双导师”人才培养的制度体系,如共同制定《现代學徒制双导师的选拔制度》《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培养考核、激励及晋升制度》《名誉教授客座教授聘任管理办法》《双专业带头、骨干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技能大师工作室实施管理办法》等师资选拔培养的制度和办法,促进企业客座教授、技能大师、双专业带头人、双骨干教师、双班主任、企业导师、企业师傅等多层次师资队伍的形成,充分调动校企教师的积极性,激励大家发挥各自的优势指导学生。
(二)实施双向挂职锻炼,提升“双导师”能力水平
校企共同落实《现代学徒制双导师双向挂职锻炼制度》,学校教师定期参与企业生产、技术研发、技能培训等,提升教师的“职业能力”;企业导师定期到学校开展学术讲座、技术指导、技能竞赛等,新聘任的企业导师来学校参加课堂教学基本能力、教学资源建设能力、新教学理念能力培训,提升企业导师的“执教能力”。同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双导师互动平台,使双方在交流互动中对彼此岗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所了解,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和学习,更好地指导学徒成才。
(三)联合建设教学资源、开展技术研发,增强团队活力
校企双方充分利用政策支持、专项工作任务、技术研发、科研项目等。结合试点工作经验,总结岗位工作任务,开发促进岗位学习的教学资源。同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与科学研究,提高师资队伍的技术与科研能力,增强团队活力。
(四)建立奖惩机制,提升持续参与动力
校企共同制定并落实好《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建设激励和考核奖惩制度》,奖励试点工作优秀团队。将教师企业实践锻炼、技术服务、学徒教育作为考核优秀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重要依据;将企业导师专业教学、指导学徒纳入企业绩效考核及优秀评价重要指标;将学徒岗位技能提升作为工资待遇、职位晋升、表彰奖励的基本条件。激励学徒制试点过程的优秀教师、企业导师与学徒,充分调动各方的参与积极性,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现代学徒制校企互聘共用师资团队建设是学徒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目前,现代学徒制还处于试点阶段,相关政策环境和保障制度尚不完善,校企双方需结合学徒的试点培养经验,不断优化完善师资团队的结构,建设好“双导师”教学团队,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Z].教职成[2014]9号,2014.
[2]王明哲.现代学徒制实践的研究:以辽宁省试点院校为例[D].沈阳师范大学,2017.
[3]钟柳花.现代学徒制在服装专业中的实践探索[J].职教教育,2014(3):48-51.
[4]石品德.现代学徒制海螺班试点与思考[J].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6):75-77.
[5]王建林.以现代学徒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3):47-53.
编辑 张 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36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