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改实施以来,要求我们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学理念,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
  关键词:课堂教学,数学教学,因材施教,德育,三基,学困生,主人.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诸多弊端日渐虽有一定程度的改观.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课堂气氛活跃了,外表丰富多彩了,但是学生课堂上缺乏训练,自己动手的能力却下降了,下课后又得不到强化训练,所以出现了很多不必要错误.例如:“ ”等这样的错误出现.现在的学生学习被动,死记硬背,主动性差,缺少对所学知识的感悟和体验.数学教学应当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引导和指导,要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结合自己教学谈谈自己课堂教学的几点心得:
  一、课堂教学的思索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特长,都潜藏着许多“闪光点”和存在各自的薄弱点.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做优生的培养又要照顾中等生,更要注意后进生的转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实行分层次教学,加强个别辅导、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尽可能给各类学生提供获得成功的机会.
  2.抓好“三基”
  “三基”是指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基本能力培养.初中数学教学大纲中指出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是初中代数、几何中概念、法则、性质、公式以及由内容反映出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技能是应用基础知识按照一定程序及步骤来完成的动作、能力,是对思想材料进行加工的活动过程的概括.“三基”教学是抓好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基石.
  3.挖掘教材德育素材,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
  良好的个性品质是指正确的学习目的,浓厚的学习兴趣,顽强的学习毅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结合知识的传授,恰当介绍中国古今数学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了解祖国丰富的科学贡献逐步提高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意识到有责任继承民族的光荣传统.只有真正把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落实到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才能适应21世纪人才素质需要的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
  二、教师课前做到“三备”
  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之为演奏一首优美的乐曲,那么备课就是谱曲了.反思一下,著重从三个方面入手:
  1.备教材
  进一步花功夫吃透教材,科学处理教材.课本中的例题(习题)往往显得层次不强,对照例题(习题)精心设计一些铺垫或引申的题目,形成例题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各自的成功.
  2.备学生
  我感觉备学生是备课的难点,难在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参差不齐的思维体.要做到经常自觉地深入学生,从课内外的每一个环节了解和研究学生,一个重要的工作要做好面批作业.尽最大可能注意到每一位学生.改善师生感情,使学生做作业更具有纠正错误的主动性.
  3.备练习和习题
  要从巩固教学成果、检测教学效果的前提出发,精心选择作业.具体做好四点:第一与本课密切对应的最能强化教学重点的练习和习题;第二要符合本课的练习,需要以前学过的哪些知识,这些知识在学生脑海里的生疏程度如何,怎样诱导;第三针对学生出错的原因,在课堂教学中舍得花时间让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的易错点,给学生提供一个对基础知识重新理解的机会,从而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第四作业要分层次布置,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
  三、抓好落实,做到及时的复习、巩固、检测、检查
  1.课前做好预习与检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初中学生学习自觉性不高,我们要想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前就要做好预习与检查,使学生不打无准备之仗.学习目标是让学生理解本节课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带着目标去学习.预习检测就是利用一些简单的练习让自己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找到自己预习中的不足之处以便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和老师进行交流.
  2.正确认识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按照多元智力理论,许多数学“学困生”实际上就是在语言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方面具有弱势,而在其它某一种或某几种智力方面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生.如果这些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智力来学习,那么他们完全能够像其他学生一样取得好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适合学生不同特点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因材施教.
  3.注重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
  首先,尽可能通过直观教学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理解概念、性质.其次,加强对教学语言的艺术应用,让教学生动、有趣,恰当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及相关有趣的事例,活跃课堂气氛,引导每位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再次,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可以充分利用生活中的数学,挖掘数学的美,进行美的创造,美的教,吸引学生的眼球,可以巧妙设障,营造悬念;可以进行教学的再创造,再发现,再探索等等,使得学困生在愉快的教学诱导下激发起对数学的兴趣.
  4.分层设计练习和试题,给所有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
  精心设计每个练习,做到有的放矢,在反馈基础上,重视讲评,具体地帮助学困生弥补知识缺漏,使之切实掌握所学知识,并在实际运用中,逐渐形成技能技巧.在布置作业时,要注意难易程度,要对学困生辅导、转化,督促他们认真完成.对作业做得较好或作业有所进步的学困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在出试卷时,要有意识地出一些较易的题目,培养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尝到甜头,使他们意识到自己也可以学好的.激励他们积极争取,努力向上.
  5.充分利用好45分钟
  每节课利用10分钟左右对学生进行练习,练习题要典型紧扣当堂课的知识点,要适度和适量;要低起点,多层次,有必做题,有选做题或拓展题.练习题由当堂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并指点后进生学生完成练习题.
  总之,在上述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从根本上培养了学生预习的习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学生的交流与展示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时的进行精读点拨最大限度地利用课堂时间,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让课堂完全变成了学生的课堂,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编著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曹才翰,章建跃著数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 涂荣豹,试论反思性数学学习[J].数学教育学报,2000,(0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744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