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物理课堂中的“有效问题”设置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一、问题的提出
  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学校、教师片面追求高分数、高升学率,导致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大容量、大强度、满堂灌。课堂教学形式单调,缺乏了师生的互动与探究,这就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教师感到物理难教。我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以“物理有效问题”为载体组织物理课堂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这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的一种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探究能力为目的。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通过情景、试验、疑问、破绽等激发学生更多的问题,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走出教室,学生才会有考证、探索的欲望。这种方式不是单纯传授知识为目的,而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问题意识,探索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培养应用知识解现实生活能力为最终目标。所以物理课堂“有效问题”设置研究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二、物理课堂“有效问题”设置原则
  1、.学生主体性原则
  高中物理有效问题探究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全体学生积极性去阅读教材,查阅资料,主动去发掘有效问题,创造性的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手段,自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一过程要求师生密切合作与交往,以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为手段,以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教学观。
  2、.层次性原则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问题应针对学生基础和学习能力的差异设计不同的课堂问题,这些问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征,在学生能力范围内实现自主探究。从而实现分层教学,真正体现面向全体、发展个性的教学原则。
  3、.互动探究性原则
  现代教学论[4]指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问题探究教学设计要求问题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丰富互动内容;通过有效问题发散新问题,扩大互动空间;采取多向合作的学习方式,拓宽互动途径。如在进行“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条件”一节课的教学时,这是日常生活最为常见的现象,我让学生列举生活实例时,课堂立刻活跃起来,人人都能说出几个实例,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下,再让学生通过讨论自行找出这些平衡状态的共同点,尤其是给学困生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同伴帮助归纳出平衡条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引起课堂共鸣,有效地突破了教学难点,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到物理易学、易记、好用,教学效果好。
  4、.开放性原则
  高中物理课堂问题的设置必须具备开放性,基本特征及教学模式构想体现在:树立开放的价值取向和教学目标,拓展开放的教学内容,打造开放的教学组织和教学方法,创设开放的教学过程,构造开放的教学评价。课堂问题围绕一个主题衍生若干个小问题;问题的答案不一定唯一,可能有多种说法。这时我们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不同的结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放手让学生争论,也可以让学生课外查阅资料进行理论验证,条件准许的情况下最好让学设计实验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物理课堂“有效问题”设置操作步骤与实施策略
  (一)“有效问题”设置的操作步骤
  “有效问题”探究式教学所设计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或采纳学生的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并作启迪智慧的讲授。我们在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四个步骤:
  (1)问题的设计:我们在课前引导学生自学,小组学习归纳出本小组的有效问题,教师结合教材、大纲、生活实际及学生问题整理出本堂课的有效问题并设计教案和学案。
  (2)问题的讨论:这一环节是探究性教学的核心过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质量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我们在学生反馈基础整理出几个普遍性问题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讨论:一般可分为分组讨论、集中讨论两步进行。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根据问题的不同按两种方式进行分组,一种是按座位进行分组,对研究性课题采用自由组合(人数一般4人左右为宜)。小组长(轮流担任)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并由小组长做好记录。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提炼出一至两个核心问题交全班集中分析,由各小组长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当然也可以提出对问题的分歧。小组之间还可以就某一个问题进行辩论。此外不断变化发言者,可以使每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讨论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也可以参与其中的讨论,使自己也成为集体中的一员,以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进而创造一种民主的、宽松的課堂气氛。
  (3)问题小结:教师在学生讨论基础上,结合教材、大纲、学情对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最后得出结论。由于这是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得出的结论,他们就会感到结论可信,可用。小结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对有些独到的见解,甚至可能以学生名字来命名。即既使学生得出结论不理想,只要是学生认真参与到讨论过程中都应是激励性的评价。至于涉及个别确实不能在课堂中解决的问题,也应告诉学生保留至课后,使学生形成清晰的正确认识,为下一步的应用做好准备。问题的讨论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削弱,否则,学生的活动将无法有序进行,甚至偏离讨论的主题,这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4)问题的应用与反思:师生共同得出的结论要及时应用,我们应依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基础设计出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实现知识巩固,课后让学生应用所学物理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通过解决问题真正让学生从听懂到会用,扎扎实实理解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从而完成知识上的第二次飞跃。
  四、本校实施高中物理有效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
  在四川省实行新课程改革以后,针对我校高中物理课堂出现教学问题,我们高一物理教师在学校的支持下,于2014年开始对2017届10个班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教学改革实践,并针对我校高一、高二学生实际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77.8%的学生认为这种学习方式很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物理兴趣。(2)72.1%的学生认为课前问题设置督促他们提前预习内容,让自学落到实处。(3)57.9%的学生认为课堂与教学内容恰如其分。(4)98.1%的学生认为可以养成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5)95.9%的学生认为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6)86.9%的学生认为课堂问题设置指向性明显。(7)97.4%的学生认为可以提高学习效率。(8)67.3%的学生认为课堂无效问题达1/4。(9)78%的学生认为课堂能引起他们深度思考有1-2个。(10)85.4%师生关系非常融洽。   经过问卷调查,我们得出如下结论:(1)有效问题探究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增强他们学习能力、问题意识、合作精神。(2)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3)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现在我校的物理课堂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有效问题探究性教学活动教师的是“设计者”“组织者”“启发者”而不再是主讲者。(4)转变了教师的学生观。学生不再是学习的被动者,而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从“接受性学习”向“研究性学习”转化。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温江二中位于城乡接合部,是一所生源较差的学校。但近两年,我校高一高二学生物理成绩已达到成都市平均水平。在成都市级重点学校中我校物理成绩位于前列,尤其是优生人数有了非常大的提升。今年高考我校物理平均成绩高出省平3.2分,高二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有两人获四川省赛区全国三等奖,三人获省一等奖,4人获省二等獎,15人获市一等奖,均创我校历史最好成绩。两年来我校教师共开发精品课例20节,并有两作为成都市继续教育视频材料。改进实验设计40例,撰写论文30篇,两篇发表,10篇获省市等级奖。
  五、对“有效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实践过程的反思
  本课题经过两年实践与研究,给人的思考与启示是很多的方面:1、有效整合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探究策略;2、课堂评价的主体性与多元化;3、还有许多有待改进的地方:(1)教学内容的系统性被打乱,由于我们的教学是依据学生自学产生的问题,课堂上只讨论了学生的主要问题,一些内容被人为舍弃,这样使得教学内容不完整;(2)不能做到知识的人人过关。对一些课前没有预习、课堂表现不积极的学生没有有给予足够的关注;(3)有些教师的课堂探究华而不实,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教学中,有的教师往往不停地提问,不停地让学生讨论,整堂课看上去热热闹闹,但静下来想想学生得到了什么呢?教学效果到低如何?(4)教师的困惑:如何解决教师讲解与学生探究的比例问题?如何解决知识容量与思维容量的矛盾?等等,这都有待我们作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所述,高中物理“有效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作进一步的研究,努力使之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强有力的武器,为提高我校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学生的整体素质发挥其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曾丽琴.课堂情景问题教学法在高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1,3(2):90.
  [2]杨翠蓉,周成军.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比较研究[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4,21(2):27-29.
  [3]冯晓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模式初探.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27(5):78.
  [4]陈刚,舒信隆.新编物理教学论[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6-15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7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