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人习惯养成到集体习惯形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对于学生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集体习惯的力量也是不容小觑。不管是班主任还是任课教师都应该在培养学生好的习惯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个人习惯;集体习惯
英国作家查·艾霍尔说过,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可见好习惯的养成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我在教学中和学生的相处过程谈一谈我个人对个人习惯与集体习惯的一些想法。
14年九月,我第一次迈上工作岗位——教师。在我的记忆里,教师是一呼百应,说一不二的,正当我信心满满的进入这个角色时,却遇到了一些意料之外的状况。班级里总是有学生不交作业,作业都交齐的日子简直是凤毛麟角。有时缺三、五本作业,最多时会缺十几本。课代表也不能统计完全,时常会有漏缺。难道是我布置的作业太多吗?以致学生不能按时完成?很快我就否定了这个想法,因为作业布置下去学生完全可以在自习课上完成,而且不多会儿就有同学在课间拿着做好的作业来问问题,也就是说学生完全可以在放学前就将作业完成,花不了多长时间。课代表统计有漏可以理解,因为在与学生的谈话中,我了解到组长把作业交给课代表时上报的不交作业人数就有遗漏,所以就存在了一些漏网之鱼。而且更想不到的是有的学生不是没做,而是漏交,却没有意识到在课间补交上来。不交作业的学生我也找过,可是每次只有三分钟的热度,几天后就将这些话抛在脑后,继续缺作业。这说明在交作业的问题上,学生没有养成好的行为习惯。
当务之急就是让學生养成交作业的好习惯,那我该怎样培养学生按时交作业的习惯呢?正当我苦恼时,陈老师提醒我可以将每个班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我顿时眼前一亮,结合学生近期的一些表现将每个班分为八到九个学习小组,每组任命一名学生为组长。每天的家庭作业由组长直接交到我手上,并上报没交作业的学生名单。我稍作一些整理,随后课代表来拿名单,将需要补作业的同学名字写在黑板上以示提醒。这样学生就会慢慢意识到要交作业,逐步养成及时交作业的好习惯。
习惯是什么?是由于重复或多次练习而巩固下来的并变成需要的行动方式。也有人认为,习惯养成一般都要经过三个阶段,即从行为不自觉到行为自觉再到行为内在自发化。能自觉完成某种行为,这种达到类似本能程度的行为自觉,就是习惯。
周五,一切安排妥当,就等着下周一看效果。周一每个班有三、四个不交作业,经过提醒,作业在课间都上交了有一点效果;周二每个班有两、三个不交;周三只有一个同学不交;到了周四就没有学生不交了;接下来每个班不交作业的人数总保持在两人以内,而且大多数情况下也能及时补交齐全。单从这个数据上看,这样安排是有效的。其实倒不是分组多有效,而是让学生养成了一种习惯,每天到了学校就想到要把作业交给自己的小组长,小组长也知道要清点好人数再交到我这里来,就算忘记也会被提醒。不管学生是忘掉做作业还是忘掉交作业,经过几次提醒就不会忘记了,而且无形之中会形成一种督促力量。就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总以某种固定方式行事,人便能养成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及时交作业的这种习惯,久而久之,整个班级也养成了这种习惯。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西寒罗曾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学生交作业的情况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不交作业人数从一开始的十个人到现在的一两个人,是这样一个良好的个人习惯让学生及时交作业。
孔子曰,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因此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件小事。
清代文学家刘蓉小时候在一间屋子里读书,地上某处有个坑。每次经过,刘蓉都要被绊一下。起初,刘蓉感到非常不方便,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父亲命人将洼坑填起来。填好后,刘蓉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低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整,刘蓉很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适应。可见习惯对于一个人的影响之大。
习惯对于个人而言是自我道德修养活动的结果;习惯就群体来说,是共同生活得社会规约生成。只要将这种习惯一直延续下去,个人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集体习惯。正如英国培根所说的那样,“一种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因此如果有一个有良好道德风气的社会环境,是有利于培养好的社会公民的。”在学校里也是一样,如果有一个有良好学习风气的学校环境,是有利于培养好的学生的。
培根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幼就应该通过完美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在培养学生好的习惯以及好的集体习惯方面作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兰芬,马维杰《论未成年人习惯养成的道德价值与心智历程》[D].道德与文明 2005年01期
[2]陈震《习惯教育的伦理抉择》[G].江苏教育 2010年32期
(作者单位:昆山市新镇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276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