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群文阅读课堂阅读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教师要精心设计群文阅读教学,科学引导学生开展群文阅读,让学生学习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习惯,激发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发展语文思维。笔者从如何实现以上目标进行教学策略的探究。
关键词:以点带面;求同存异;读写交互;阅读实践
群文阅读是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以阅读多篇相关文章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方式。群文阅读以多篇文章阅读为形式,阅读资源更加丰富,阅读思维更丰富是其最显著特点。群文阅读不是普通的多篇文章的阅读叠加,而是把多篇文章按人文内涵组合在一起,深入文本内部,关注文章的表达形式、内部结构、核心观点和承载信息。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群文阅读,科学运用教学策略,才能使群文阅读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具体来说,群文阅读要具找准切入点,搭建群文阅读桥梁,以点带面,提高阅读效率;群文阅读要求同存异,发展学生思维;群文阅读还要突破单篇静态阅读现状,凸显群文阅读优势,读写结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一、找准切入点,以点带面,搭建群文阅读桥梁
群文阅读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寻找群文之间的关联作为切入点,搭建起多篇文章之间的桥梁,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那么群文阅读过程中,多篇文章的关联点有哪些呢?
1.相同主题群文阅读。引导学生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阅读,通过同一主题文章的阅读,掌握该类主题文章的阅读方法。如: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遵义市 “智慧园丁新课堂—大型儿童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中,袁淑芹老师以“与龙共舞”为主题,引导学生以通过阅读探究中国传统“龙”文化为目标,组织学生开展与龙相关的文章的群文阅读,从阅读中去学习掌握阅读方法。
2.同类体裁群文阅读。教师以同一体裁为关联点,将群文按照小说、散文、诗歌等进行组合,以某一篇文章为辐射点,展开同体裁阅读,把握该类体裁阅读的阅读特点与规律。再以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遵义市 “智慧园丁新课堂—大型儿童阅读教学观摩研讨会”活动为例,张学伟老师选取《三国演义》中描写关羽、曹操、诸葛的相关片段,让学生阅读,通过学习小说的写作手法,学习揣摩人物形象,在此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语言风格阅读,就是将风格相似或者相同的多篇文章组合起来,通过群文阅读,把握该类文章的语言特点与艺术魅力,强化学生语言品味的意识。
4.写作方法阅读,就是将写作方法相同的文章进行组合,如将运用对比的多篇文章组合起来,强化学生对对比写法认识与运用等。群文阅读的关联点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语篇的特点,根据教学目标,灵活地抓阅读关联点。
二、求同存异,充分發展学生思维
不仅进行在同文阅读,发展学生求同思维的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求异,提升文章阅读感悟能力。小学生群文阅读要着眼于语文思维发展。群文阅读中,求同存异将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语文阅读思维,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求同巧拓展。求同思维是基于多篇阅读文章的相同点,进行巧妙的拓展阅读,实现从单篇到多篇的拓展,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从单篇到单元比较等。求同思维打破传统阅读形式单一,学生不能举一反三,语文阅读思维不灵活的局限。求同巧拓展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阅读视野,也有助于学生强化相同文章阅读思维发展,更加全面深刻地把握同一类型文章阅读。
发展学生阅读思维。求异谋深入。文章阅读要深入,不仅要寻求文章之间相同点,更要善于寻求多篇文章之间的不同点,求异是对求同的深入,将有助于学生进一步品味文章,做到点面俱到。教师在引导学生求异过程中,不仅要善于从面上求异,探求多篇文章在整体上的不同之处,更要善于引导学生从点上求异,通过点上求异,分析文章局部的不同,发展学生同中求异的阅读思维。
三、读与写两足交互,使阅读走得更快
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将这几者的训练有机融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群文阅读,对文章的主题、写作方法、文体等形成鲜明的认识,并将阅读感受与体会及时转化为实际能力,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这样,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做到读写相长,互相促进,引导学生在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养成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等习惯,将阅读感受与收获及时记录下来,强化阅读成果。
四、丰富载体,激发兴趣
积极开展阅读实践活动,以此为载体,打破传统阅读时间与空间局限性,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如开展阅读比赛,激发学生竟读意识;设置读书角,通过外在环境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借助读书节活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等。目前,不少小学生都拥有手机、平板电脑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微阅读,打破静态纸质阅读模式,使学生通过微阅读,将群文阅读过程中获得的感受进行有效互动,促进学生阅读素养提升。
总之,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方式,具有自身独特优势,教师要精心指导群文阅读,使之成为课堂阅读教学的有益补充与延伸,为学生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1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