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正成为广大教师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美国教育部门一份报告——《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中指出:“好的教育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学生要想牢固地掌握数学,就必须用内心的创造与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教学实践证明,我们认为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中可采取以下策略:
  一、注重活动的自主性
  美国心理学家罗斯杰的研究表明: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一般条件是心理安全与自由。小学生只有在独立自主地学习活动中才有心理安全感和自豪感,他们的创新潜能才能充分发挥。因此,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安排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自主学习活动,把学习的时空最大限度地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看、听、读、做、思、说、议、练。
  1.探案、发现
  参与实践活动是学生思维的基础。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现数学新知识。例如,在学生拼剪图形中,发现和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圆等几何图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活动中尝试成功的喜悦,有效地发挥了主体作用。
  2.猜想、验证
  实践证明,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猜想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激活思维,扩展视野,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3.质疑、讨论
  数学课中放手让学生质疑、讨论,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又可以提供更多新的反馈信息,还可以使学生在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中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例如,在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后,学生质疑、讨论:能否将被除数和除数不同时扩大10倍、100倍……把小数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呢?此时教师出示86÷2.5、250÷0.5,让学生讨论。先与同时扩大10倍进行比较,通过讨论,一致认为计算86÷2.5时,被除数,除数都乘以4比较简便;计算250÷0.5时,被除数、除数都乘以2比较简便。
  4.自觉,尝试
  教材内容大部分以例题形式编排,为学生自学尝试提供了基础。教学中力求做到“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给学生创造机会。尝试前根据学生能力提出不同要求,尝试相似问题时,让其中一部分学生关书完成,一部分学生边看书边完成,个别弱差生在教师提示出下完成,然后讨论、讲解。再将例题变式,让学生第二次尝试。这样就把个别教学、分组教学、班级教学有机结合,有利于这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尝试成功。
  二、注重过程的探索性
  21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离不开探索。只有把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自己探索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1.探索新知
  例如,“圆的周长”一课的教学,为了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圆的周长”的多种测量方法,在激起学生测量的求知欲后,教师及时提供各种圆片(有硬有软,有大有小)、线、绳、直尺等多种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结构化材料,学生借助于这些材料,在经历“想——想——悟”后,便能发现“圆的周长”的多种测量方法(如滚动活、绳测法等)。特别是软圆片的提供,使一些学生想到了把圆片折叠后再量“圆周长”这一相对简便的方法,展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2.探索规律
  例如,通过学生把一个数量或一个数中的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探索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又如让学生通过计算探求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三、注意问题的求异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和探索者。”儿童的精神世界是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问题的多向性,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教学中适时开展求异思维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一材多拼等材料,让学生营造出不同的几何形体与建筑图案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学会设计发明、创造。利用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一式多变等方式,变中导思,培养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在设计训练时,力求一个“活”字,启迪学生从求异思维中了解事物。例如,一题多解的教学:一个工程队修一段公路,3天修了工程的,照這样计算,修完全工程要多少天?学生思维很跃,解法多种多样(1)工程解法:1÷();(2)倍比解法3×(1÷3);(3)整数解3÷2×3;(4)分解解法3÷……每种解法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都从不同角度体现出不同的思维过程,运用不同的解题策略,但都达到了同一目的。学生按自己想法去做,学习成了一种乐趣,真正地体现创新的本质——创造、求异。
  总学,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发挥创造思维的时空。以利于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04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