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德语学习小技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德语是德国、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等三国的唯一官方语言,也是瑞士、比利时、卢森堡等国的官方语言之一。在德语学习过程中,词汇、语法、听力、口语、阅读等学习环节都是非常关键的,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能使德语实习事半功倍。
  关键词:德语;学习方法;学习技巧
  学习一门语言需要漫长的时间,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能使德语学习事半功倍。
  一/牢固掌握发音
  1.开始学习德语的时候必须学好每个字母的发音。比如,同时学好两个及以上字母组合的发音(音节词);例如a+i=ai,o+i=oi,e+u=eu,e+i=ei等等。德语由于发音十分有规律,入门只要两个钟头,然后就可以读文章了。德语与英语相似但请千万不要与英语相混。这里介绍几个学習德语发音时大家都会碰见的问题。
  首先,关于“r”的发音这个“r”在德语中的发音是每个德语初学者最先碰到的麻烦。“r”的发音有大舌音和小舌音之分,初学者练习发小舌音,因为在德国人的心目中发小舌音比较高雅一些,其实也无所谓的。练习发“r”的方法主要是:早上起床刷牙的时候,嘴里含一口水,仰头将水停在小舌和喉管之间,振动声带使水一起震动,感觉小舌振动为成功,否则重来。这样反复练半个月,每天5分钟,直到不要水,也能振动小舌为止。如果还是不行的话,或者你自己感觉不可能发出小舌音的话,别急!请您用以下的办法:在德国人的日常对话中并不十分强调“r”的发音,有时只是一带而过,我建议您可以用两种方法代替之。一种是,发“h”的音并振动声带;另一种是,发“鹅”的音最好也振动声带。无论您选择哪一种发音方式,注意都要快!习惯了就好了,慢慢来吧!
  其次,关于“ch”和“sch”发音的区别“ch”的发音是轻音,发这个音时舌头不要卷起,舌尖下咧,微微顶住下门牙牙背,用气音发声不振动声带。发出的音比较类似中文里的“洗”。而“sch”的发音方式与“ch”是不同的,发“sch”时舌头要卷起,舌尖上翘并悬空,也是用气音发声不振动声带。发音比较类似中文里的“是”。
  再次,注意不要自己加尾音。德语单词的发音大部分可以直接读出,这反而对初学者不利,要知道读音规则是死的,关键还是要把每个音素都发到位。如德语中的“gut”,后边是轻音“t”,而很多同学在读这个单词的时候不自觉的加了一个尾音“e”,就读成了“gute”。这完全是由习惯造成的,和懂不懂发音规则无关。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schlecht”,“arbeitet”,等等。
  二、坚持不懈的朗读和阅读
  学好发音之后就能够很好的朗读。有效的朗读德语能有益于正确发音。正确的发音来源于每日的练读,这时磁带的重要性就凸显出来。之后开始学习语言。学习语言不仅需要朗读、交谈及书写,为了能感受到语言的音乐美,还需要多听。常听一些德语的音乐,或是看一看原版的德语书籍,初学者建议看格林童话,简单易懂,例如:睡美人、野天鹅、小红帽等等。也可以看一些电影例如:《茜茜公主》、《海蒂和爷爷》、爱好音乐剧的可以看《露露》等等,学习语言需要培养语感。
  三、扩大词汇量
  德语词汇是重中之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的关键。背词怎么样说都是最痛苦的,尤其是德语单词他与俄语单词不相上下,不仅是因为他的单词分为阴、阳、中性。而且我们要记住他的复数的变法。所以要记得准确最好看一看构词法掌握规律,最好每次在背单词时看一看单复数变格形式的表格因为他才是关键,你在学习德语中会发现德语学习难的不是语法,难的是变格和句式。我的想法是:以一般人的毅力,如果一天背那么十几个,绝对没有成就感来支持你继续下去?最好一天一百个,那么一个月就可以读些基本文章了.两个多月考德福的阅读也可以过了,背单词是,背个大概中文意思(越模糊越好,只要不影响阅读)就可以了,真正理解是在下一步:阅读,靠语境体会。词汇应该联系在一起学习。例如,关联动词,名词化,复数,固定词组,比较级,搭配定语,第二格,合成词,同义词等等。这样就能形成自己的字典了。
  四、牢记语法结构框架
  语法和单词都是学好语言最重要的基础,语感也很重要,学母语时是一种想说什么就能说什么的状态,并不用去分析这句话的语法然后再说,因此学德语也应该找一种学母语的感觉。德语的语法虽然比英语相对复杂,但其变化是相对固定的,多练、多看、多背即可学得轻松。德语中动词是关键,初学者可以记住动词放在第二位,这样便于您分析句子成分,德语中关键的就是各种从句结果、原因、让步、条件、目的、地点等等,这些复合句的应用,当动词与其连用时就不一定在第二位了。
  在德语学习的过程中,牢固掌握发音,坚持不懈的朗读和阅读,扩大词汇量,牢记语法结构框架,掌握正确的学习技巧和方法,能使德语学习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黄梅芳,常俣,张海潇.德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学习方法研究[J].职业圈,2007(03).
  [2]聂黎曦,梁敏. 当代大学德语 1-4 册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王硕,青岛工学院外语学院,本科学生。薄丽媛,青岛工学院外语学院,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德语语言文学跨文化交际方向。
  (作者单位:青岛工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49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