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我首先让孩子走进书的世界里,然后培养孩子的广泛阅读的兴趣,在阅读过程中指导孩子们学会做读书笔记,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所以要开展多种活动,让孩子爱上阅读,同时要保证阅读时间,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关键词:培养;阅读;习惯
  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上下一些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如同一株株刚刚破土的幼苗,渴望知识甘露的滋润,而这“甘露”的取得,不仅需要教师课堂上知识的传授,更需要学生依靠读书去采撷。这就需要孩子养成一个读书的好习惯。所以让孩子从小养成读书的习惯,能够让孩子终生受益。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如何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呢?我浅谈自己的看法:
  1、营造读书氛围,让学生走进书的世界
  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的确,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良师益友,他能在关键的时候给你帮助,他能教你如何更好地生活,能帮助你陶冶情操。但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并不知道那些书适合自己看,那些书不适合自己看。这就要求我们老师结合教学,结合不同年龄孩子的需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有延伸的书籍。在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后,只要有相关的阅读资料,我都会去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相关的课外书,让学生去阅读,并指导怎样读。例如在学完《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我就向学生介绍有关的历史、人物等,学生的兴趣来了,纷纷争着抢着看《三国演义》;在学习《丑小鸭》之后就向学生推荐《安徒生童话》;学习了《负荆请罪》,我不仅向学生介绍当时的背景以及文中主要人物的轶事,还让他们课后去查找《负荆请罪》的前传《完璧归赵》——这样把一篇课文作为一个个起点,一个起点引出一本好书,一些名著,一些奇闻逸事,孩子们就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知识的熏陶。使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课外阅读也就更受学生欢迎。
  2、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书没有兴趣,那么他的阅读能力就不会提高,如果学生一旦对阅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么就会把读书看成是一大乐事,就会释放巨大的潜能,觉得越读越有兴趣,越读越想读。有了这样的日积月累,何愁语文知识不丰富,语文阅读能力不提高。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由于孩子们都爱听故事。一听老师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的娓娓讲述,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或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蛈,期待大白结局之际,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们: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孩子们在强大的好奇心的驱使下,就会纷纷要求借书阅读,了解故事后续的发展。这样让听者主动去阅读,那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从而培养了孩子们主动阅读的兴趣。
  3、指导学生学会做阅读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读书笔记是增强思想积累,丰富情感积累,增长知识积累,储备语言积累,加强技巧积累和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办法。因此,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一定指导学生学会做笔记。怎样做阅读笔记呢?
  (1)摘抄式:即用笔记本、活页本、日记本摘抄所读文章的各种要点,内容包括:好词、好句、警句、精彩片段、重要段落、成语故事等。
  (2)剪贴式:即以适合自己需要和爱好为标准,把对自己有用的文章、片段贴在特制的本子上,并注明出处。
  (3)读后感想式:即记录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想或对文章予以联想、评论,也可以将在阅读中思考到的问题记下来。便于在阅读的过程中或阅读完之后进行分析、思考,或与他人交流阅读体会。还可以在阅读后,联系实际,展开联想,一有所得,便诉诸于笔记或卡片上,以强化和巩固对原文的理解。
  另外,还有卡片式、提要式等。这样,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再通过读书笔记的互相点评、借鉴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积累运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
  4、开展多种活动,让孩子爱上阅读
  (1)把读书变成游戏,让学生抢书读。把读书变成游戏,是吸引学生的一个好方法。在班级里开展一个可以升级的读书活动,每读一本书,学生可以让家长监督,读完一本书升一级,读完五本书就可以成为会员,会员的权利是可以从班级的图书架上或者学生写的读书条中随意选择自己喜爱的一本书。如果读完十本书,老师可以给予多种形式的奖励,这样学生读书的积极性有了,学生就能主动读书了,逐渐地就不用家长监督了。
  (2)巧用激励法,让学生乐读书。为了“哄”学生爱上读书,“哄”学生读更多的书,我每周都从图书室借来几十本书,“奖励”给爱读书的学生;每学期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其形式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经验,评比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地给予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3)谈读书感受法。平时我经常讲述自己阅读读物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让学生从这些励志故事中获得阅读的兴趣和动力,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4)“亲子共读”法。实验证明亲子共读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有效果的阅读方式,而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亲子阅读是最合适的一种家庭阅读方式。家长和孩子每天晚上至少阅读半小时的书籍,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好的读书环境,给孩子选择优秀的书本,和他们一起阅读,能让孩子充分享受阅讀的快乐,同时孩子还能与父母交流阅读体会,进行感情交流。
  5、保证阅读时间,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根据相关的调查和研究显示,小学生每天至少应该阅读2000—3000字的文章,但是因为受到时间的限制,很多学生对于阅读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不能真正地把其作为一项作业来完成。所以我们教师和家长每天要保证孩子们的阅读时间,要倡导孩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要尽量少布置一些书面作业,保证孩子们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相对的死板的书面作业来说,灵活的阅读对孩子来说更为重要,因为阅读能够真正让孩子接触到精神层面的知识,能够让孩子更加富有想象力,这比任何书面的作业都更加有效。可是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这需要老师、家长互相配合着长期的监督和鼓励。对阅读表现好的,或取得成绩,哪怕一点儿成绩的孩子都要进行表彰和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以此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正是人生吸收精神营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读什么书,怎样读书、形成什么样的读书习惯,影响人一生的发展。在这样一个黄金时期,我们把人类文化的精品,把最优秀的文章精心选择之后推荐给孩子们,指导他们正确阅读,这意味着学生从人生一起步就与最纯粹的文本对话,与最杰出的人物、最高尚的灵魂对话。一个人从小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必定会是一个人文底蕴宽厚、基础牢固、素养全面的人。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读好书的习惯,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应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教教科书”的封闭教学,必须营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氛围,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和时间,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从多角度启发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从而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53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