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外阴瘙痒患者原因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外阴瘙痒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直视取阴道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找病原体。结果:近20例中治愈或基本治愈 近120例(63.4%),显效 43例(23.2%),有效 25例(13.4%)。结论:针对不同病原体的敏感抗生素应用和对症治疗对外阴瘙痒的疗效满意。
  关键词:外阴瘙痒;阴道炎
  外阴瘙痒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常见皮肤症状,已婚女性发病率较高,本文将近三年诊治的患者的诊疗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所选近三年患者均为门诊随诊患者(不包括确诊为尖锐湿疣者),年龄 14 ~ 62岁,平均年龄 35岁,其中 23 ~ 39岁 137例,病程 7天 ~ 2年,平均2 ~ 3月,已婚 142例 ,未婚 44例 。
  1.2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明显外阴瘙痒或剧痒,皮肤表现为红斑 、红肿 107例,水疱、糜烂 23例,苔藓样变 42例, 色素减退 4例,疣状扁平丘疹 10例,其中126例伴有白带增多、脓性分泌物或异味 。
  1.3 诊治方法 全部患者均做阴道分泌物涂片查微生物感染,涂片检查不能确诊时做病理检查。针对不同病因进行治疗及对症处理 。真菌性阴道炎、外阴炎口服或静点氟康唑;滴虫性阴道炎口服甲硝唑或替硝唑 ;淋病静点头孢三嗪;非淋菌性尿道炎口服美满霉素 ;梅毒肌注苄星青霉素 G;带状疱疹口服无环鸟苷;瘙痒明显口服抗组胺药物, 局部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或复方制剂 (含激素、抗生素、抗真菌药 );对浸润肥厚皮损外用药物效果不佳者,給予去炎松注射液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或电灼术等治疗。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瘙痒患者,其配偶同时进行相同的治疗。
  2 结果
  经阴道分泌物涂片及病理检查确认为外阴瘙痒伴细菌性阴道炎 43例 (23.1%)、真菌性阴道炎 38 例(21.0%)、非淋菌性阴道炎 (支原体 、衣原体感染 )38例 (21.0)、滴虫性阴道炎 17 例 (9.1%)、淋病 16 例(8.6%)、神经 性皮炎 10 例 (5.4%)、湿疹 10 例(5.4%)、单纯性外阴瘙痒病 (仅有瘙痒,外观正常)5例 (2.7%)、梅毒 2 例 (1.1%)、阴部带状疱疹 2(1.1%)、外阴白班 2 例 (1.1%)、接触性皮炎 2 例(1.1%)、 扁平苔藓 (合并口腔黏膜损害 )1 例(0.6%)。其中伴有感染 154 例 (82.8%)、混合感染39例 (21.1%);伴真菌性阴道炎与淋病混合感染 9例(4.9%)、滴虫性阴道炎与细菌性阴道炎混合感染 13例 (7.0%)、淋病与非淋混合感染 11例 (6.0%)、非淋与真菌性阴道炎混合感染 2例 (1.1%)、外阴白斑与细菌性阴道炎混合感染 2例 (1.1%),伴阴虱、真菌性阴道炎、非淋混合感染 2例 (1.1%)。经上述治疗后,治愈或显效 (瘙痒消失 、皮损大部减退)119例 (64.0%),有效 (瘙痒明显减轻、皮损部分消退 )61 例 (32.8%),无效 (瘙痒、皮损无明显改善 )6例(3.2%)。
  3 讨论
  外阴瘙痒症是皮肤性病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女性外阴瘙痒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常见症状,瘙痒常发生于阴蒂和小阴唇附近,大多数女性患者常因瘙痒部位的隐私性而讳疾忌医,直至影响工作和生活时方来就诊 。有部分患者由于搔抓 、热水烫洗等使外阴皮肤肥厚及浸渍,阴蒂及阴道黏膜红肿糜烂,给患者造成难言之隐。在本文总结的 186例女性患者中,经检查确认为单纯性外阴瘙痒病 5例,真菌性阴道炎 38例,滴虫性阴道炎 17例,细菌性阴道炎 43例,淋病 16例,非淋 38例,神经性皮炎 10例,湿疹 10例,扁平苔藓 (合并口腔黏膜损害 )1例,梅毒 2例,阴部带状疱疹2例,外阴白班 2例,接触性皮炎 2例;其中混合感染39例。阴道感染大多都伴有分泌物增多,因而阴道分泌物刺激是引起外阴瘙痒的常见原因。近几年女性外阴瘙痒症有增多的趋势,其病因是多种多样的,有全身性和局部性原因,要通过认真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针对病因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疗效。本组资料显示,女性细菌性、真菌性、滴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瘙痒最常见,近年来由性传播疾病引发的女性瘙痒也逐渐增多,以已婚多发,发生与性生活及个人卫生条件有关。过去最常见的由外阴湿疹及单纯性外阴瘙痒症为主的瘙痒症,所占比例减少。本组资料所做调查以偏重于局部病因为主,对于由系统性疾病引发的瘙痒症,未做详细的分析。女性外阴瘙痒是女性常见的主诉症状,过去治疗以外用药物为主,本组均配合口服,与配偶同时治疗,疗效佳 、复发少。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还要做好女性患者预防保健工作,加强必要的健康教育,尤其是反复发作或有其他合并症状者,应进一步查找原因,严格在医生指导下治疗,避免盲目用药。单纯性外阴瘙痒有不同程度神经衰弱、情绪不稳,以夜间瘙痒为主,治疗中积极去除病因,对症对因治疗方可取得良效。另外治疗时特别注意患者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不搔抓,不用热水 、碱性洗液烫洗,勿食辛辣刺激食物,为治疗成功的主要环节。
  参考文献:
  [1]夏隆庆, 赵春霞.瘙痒的发生机制、分型和治疗[ 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66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