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牛顿三定律与为人处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物理是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学科,是可以被运用到生命和生活中的,关于牛顿第三定律在初中物理中是这样阐述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他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人如果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和内力的发动,要改变生活习惯是比较难的。学生们可以通过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来感悟生活中的小道理。
  关键词:物理;教学;改变
  在接近二十年的初中物理教学生涯里,基本上仅仅从知识的角度传授物理定律,虽也有与德育相结合的部分,但理解的较浅。自从接触了传统文化以后,逐渐发现物理定律与人品的培养、为人处事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可以被运用到生命和生活中的,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进行二者的融合,仅以牛顿三大定律为例进行阐述。
  牛顿第一定律:从物理学讲,是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平衡力的作用时,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又称惯性定律。例如行驶中的汽车刹车时,乘客的身体会前倾,这是因为乘客身体的下半部分随车逐渐停止,而由于惯性,乘客身体的上半部分仍然保持原先的运动状态,也就是说不容易改变原先的运动状态。这就像生活中平日懒散惯了,一下子要求按时按点的高质量的完成任务,心情往往容易烦躁,不愿意做出改变;平日大油大肉的吃,把饮料当水喝,一下子让他吃素食,喝清水,反倒觉得是虐待,非常的排斥。一个人如果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和内力的发动,要改变生活习惯是比较难的。正因为如此,生活中就要学会防止某些惯性,那就是要走出生活中的舒适区。人人都有自己的舒适区,当外在的环境或其他人为因素要破坏你的舒适区,打破你的习惯、惯性时,你仍会坚持己见,阻止变化的产生,这就产生了一个冲突,会影响到你的情绪,这时愿不愿走出、能不能走出、怎样走出舒适区就是你的选择了。根据惯性定律,不变的舒适区存在于这两种情况中:一种是在理想的情况下,即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任何力的作用时,第二种是物体受平衡力一直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现实生活中总会有力的存在,总不会一直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因此,变是常态,变是宇宙永恒的规律,那么,主动走出舒适区就是適应宇宙规律的行为方式,会用、能用、敢用一种更好的、新奇的、有趣的、更有价值的生活方式代替原先的舒适区,人生也许会变得更加精彩。当然生活中也要学会利用惯性,那就是对于一些好的习惯如自律、慎独、持之以恒等一定要坚持要发扬,多做利人利己之事,让惯性不仅仅保持在物质的层面,更要让精神层面获得提升。
  教学建议:让学生写出生活中好的习惯与坏的习惯,怎样保持好习惯以及怎样改正坏习惯。
  牛顿第二定律是在高中学习的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F指的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力。实际上就是动力与阻力的大小关系的衡量,当动力远远大于阻力,加速度增加,运动状态改变的更快;当动力小于阻力时,加速度为负值,那就会减速或倒退。生命也是这样,也存在动力与阻力,当我们的目标明确、勤奋刻苦、坚持锻炼、自律自省时,即内在的动力大于外在的阻力时,就能够把握生活节奏与发展方向,人生就会在你的掌控之中;如果生活中漫无目标、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游戏、暴力、颓废、懒惰占据了大部分的人生空间,阻力大于动力时,就无法成为人生的掌舵人,生活就不会顺遂如意了。所以我们首先要分析,现在的孩子学习的动力在哪里?大多数孩子学习的动力在于压力,例如爸妈的期望、冷暴力、谩骂亦或是老师的持续贬低批评等,这能等同于动力吗?这个动力可能一开始有用,到后来会逐渐转变成阻力,因为压抑、失望、孤独、恐惧是阻力啊!因爱而动的,因喜欢而动的,因兴趣而动的,才是纯粹的动力。能否启发学生内心的爱与喜悦,能否陪伴他们共同寻找兴趣爱好,能否融入他们的精神世界,这是家长们要思考的解决之道。人生不是一帆风顺,也许阻力来源于外在环境,也许来源于自己的内在,只有看清生活中动力与阻力的大小关系,并且勇敢的与阻力进行抗争,即使是千难万险困难重重,也要去克服,奋勇向前,百折不挠,争取更大的动力,才是顺应宇宙规律,去体验那精彩纷呈的人生历程。
  教学建议:让学生将自己人生中的动力阻力分别罗列出来,越细致越好,并写出减小阻力、增加动力的方法,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更有利于他们的学习与生活。
  关于牛顿第三定律在初中物理中是这样阐述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他的作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且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的。例如:鸡蛋碰石头,鸡蛋对石头施加一个力的同时,石头也给鸡蛋相同大小的力,由于二者结构的不同,所以鸡蛋容易破碎。生命中的一切好坏,都是我们过去现在的行为、言语和思想的总和吸引来的。生命是银行,宇宙是银行,你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事,那么在你困难之时,也必有人相助;你笑对人生的酸甜苦辣,直面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你的人生也将被温柔以待,得到丰厚的馈赠。同样,你处处瞧不起别人,总是发脾气,给别人脸色看,也许在生活困苦、身体有病时,别人也是万般嫌弃不待见你;你在工作中总给别人小鞋穿,总是捡软柿子捏,这是在你升迁之路上自设障碍;你总是埋怨生活的不公,或抑郁或暴躁或自弃,将阳光拒之心外,那么生活也无可奈何的将这些呈现在你的眼前。因此,你先给予自己和别人什么样的作用力,对自己和别人做什么样的事,生活也会照葫芦画瓢的把同样的反作用力还给你,这就是宇宙的公平性。
  那么当别人施于你的是:鄙视、憎恨、陷害、暴力的时候,又该怎么办呢?如果你还回相同的东西,你得到的仍是这些,循环往复,人生更悲催凄惨。孔子说以德报怨,你要去做首先改变的那一方,“流言止于智者”,你就是智者,你的改变会让人生变得出乎意料、不可思议。当然有些恩怨也许积累的很深,非一次两次就可见效,但只要坚持不懈,不局限于一件事、一个人、不局限于眼前,最终的回报是美好的丰厚的。
  教学建议:让学生写出你想向这个世界发出怎样的力?有怎样的愿望?如何对待别人发给你的不好的力。
  我们知道教学中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度的,经常舍不得拿出几分钟来说或来做这些事情,还不如多做几道题巩固一下知识点,迫于那被极其重视的成绩,却往往忘了教学的初心,就是要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将来能适应社会、造福人类的人才,因此教学中首先要育人,能按照宇宙规律、大自然的规律去行事做人,社会才能发展,人类才有希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68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