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徒制建设中的“骨与筋”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历程和要求;文章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式构建为切入点,分析了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与体系的构成,最终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路径。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方案;双主体育人
  人才培养方案是现代学徒制建设的着力点,这里面包括培养模式、课程开发等相关内容,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方案与企业的生产格局相符合,与企业的生产时间相吻合。
  热能专业的“夏制造冬运行”人才培养模式就完全符合企业的生产特点,而学徒准备期、准备学徒期与学徒期时间安排完全与企业的生產时间相契合。
  一、“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针对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的企业发展,按照企业的岗位需求,对其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研,最终形成了《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调研报告》,确定了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1)具备热能应用领域跨界整合和节能技术创新能力的终身学习者。
  (2)具备热工与流体技术、锅炉制造工艺编制与设备使用、锅炉设备操作与故障诊断和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工。
  (3)具备敬业精神和全面发展的负责任公民。
  2.构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核心内容,学校与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构建了“夏制造冬运行、工学交替、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由“现代学徒制产教联盟”协调,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了“2+1”教学模式,即第一、二学年以学校为主,校企联合培养和考核,第三学年以企业为主校企联合培养和考核。
  “夏制造冬运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是基于锅炉制造和运行企业的生产过程,以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厂校一体的四阶段“学校——教学基地”的交替教学,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核心技能——岗位技能”和“基本素质——职业素质——综合素质”三个层次逐步提高的一种工学结合模式。这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锅炉制造和供热企业生产的季节性,实现教学过程从课堂到“教学基地”的工学交替。
  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第一学期,成立了“学徒制班”,进行“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在2017.9月到企业进行了认知实习,主要是企业认知及工作岗位、待遇等介绍----准备学徒期。
  ——第二学期进行专业课学习。在红光锅炉集团进行了为期1周的金工实习和为期1周的锅炉结构课程设计----学徒准备期。
  学生入校的第一学年,学生在学校进行了系统的基础理论学习,并在热能实训中心和企业进行岗位实训教学。根据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实习岗位要求,在课程中增加了相关企业内容。
  ——第三学期进行专业课学习。在红光锅炉集团进行了为期2周的锅炉制造实习----学徒准备期。
  ——第四学期开始在企业进行学徒课程学习。在红光锅炉集团进行了为期2周的锅炉运行实习----学徒准备期。
  学生入校的第二学年,学生在学校进行了系统的专业理论学习,并在企业进行岗位实训教学。
  ——第五、六学期学生以准员工方式在红光锅炉集团开始学徒,红光锅炉集团发放见习津贴----学徒期。学生完成所有课程,由学校和企业进行双重考核,考核合格的学生直接与企业签订聘用合同。
  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结合行业特点,针对企业对人才的同要求,采用“订单”和“现代学徒制”交替培养模式,使“夏制造冬运行、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更加鲜明和完善。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
  通过开展行业背景调研、毕业生就业岗位和企业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掌握了企业用人标准,以岗位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为基础,定位了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以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为手段,全面的深入分析、总结、归纳岗位工作的需要,充分考虑持续发展的需求,明确培养目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精准对接企业岗位,岗位需求和岗位标准贯穿人才培养始终,由现代学徒制产教联盟制定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参考文献:
  [1]赵有生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的实践探索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5.
  [2]陈俊兰 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研究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15.
  [3]高鸿 现代学徒制理论与试点探索 辽宁教育研究院 2017.
  [4]张庆龄 现代学徒制的专业教学改革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 2017.
  课题:热能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 GG170078/高职高专热能专业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应用 SJGZY020/城市热能应用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研究与实践 YJZ2018008。
  作者简介:刘洋,男,汉族,籍贯:黑龙江省密山县,生于:1967-5,单位:黑龙江职业学院,职称:高级工程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70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