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文言文阅读专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小石潭记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记承天寺夜游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下面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潭中鱼可百许头(    )
  (2)怀民亦未寝(      )
  2.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
  译文:                                                   
  (2)念无与为乐者
  译文:                               
  3.【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用原文回答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
  【甲】文是                         
  【乙】文是                               
  4.仿照示例,賞析【乙】文中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示例:正面写了游鱼,侧面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字面只写鱼,对水只字未提,但水清鱼欢的优美画面却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答:                       
  (河北 吴俊蕊供稿)
  【参考答案】
  1.(1)大约;(2)睡觉、眠、卧 2.(1)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犬牙)那样相互交错(参差不齐)。(2)想到(考虑)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3.(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答“心乐之”也可);(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4.示例: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清澈透明)。句中没有写“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只要扣住“比喻的手法”和“月光的皎洁”即可)
  岳阳楼记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爱莲说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文中加着重号的词的意思。
  (1)或异二者之为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翻译下列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答:
  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答:
  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的感悟。
  答:
  (河北 吴俊蕊供稿)
  【参考答案】
   1.(1)心理活动(即两种心情);(2)应当2.(1)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还有什么人呢?3.相同点:议论和抒情;不同点:【甲】段运用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层层深入地引出文章主旨。【乙】段运用排比,增强了语言气势,抒发了作者对莲的喜爱赞美之情或【乙】段通过对比,衬托了莲花的高贵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莲的喜爱赞美之情。4.【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乙】莲,花之君子者也。5.(略)应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莲,花之君子者也”三句中选择作答。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373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