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温室教育”的困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再次谈起“温室教育”,很多人嗤之以鼻,认为这种“陈词滥调”早应随着热点事件的冷却而消逝。然而,问题尚未解决之际,它永远是社会发展的障碍。前段时间热映的电影《狗十三》重新聚焦中国式“爱的教育”,叙述了家庭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一个家庭的相处方式和教育方式,决定了成长中孩子的性格走向和人格形成。
在当代,独生子女享受着来自所有家人全方位的呵护,物质生活充裕,想要的东西唾手可得,丧失自力更生的能力。家长为孩子包揽一切,成为孩子的“挡箭牌”,造就了一大批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巨婴”和“瓷娃娃”:依赖父母与家人、不懂得分享、不會与人交流、心理素质欠佳、自尊心过强、缺乏道德感和责任感等等。这无疑是我们社会发展中必须正视的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许多年轻一代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也缺少相应的能力。在正确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孩子们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甚至在成长关键期形成扭曲的个性,而这恰是校园暴力、校园轻生、投毒等问题层出不穷的根本原因。
在“温室花朵”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如何看待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家庭教育应该重点培养孩子哪些方面的素质?对于“溺爱式家长”和“温室花朵”,学校教育应当怎样科学引导?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应该如何配合形成合力?作为教师,怎样科学引导孩子走出“温室”,让他们感受挫折、获得锻炼?社会和教育行业又该怎样正确引导家长转变教育方式,将关注点从满足孩子的物质生活变为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对此,本刊编辑特约几位作者笔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01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