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解决途径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保持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及成长的重要保证。新时期,大学生所处的环境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代大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及感受同以前的大学生相比已经发生了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成长环境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同于以往大学生,这些都使得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渐突出。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部分,而帮助高校学生摆脱心理问题困扰并不断提升自身心理素质水平,从而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是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重中之重。本文就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应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出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解决途径
大学时期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大学生的人格逐步稳定,在心理上逐步摆脱对于家庭的依赖,向着独立与成熟的方向发展。在大学这个充满发展机遇与竞争的地方,有人成功,有人失败。面对挫折与新的环境,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情绪,不能正确的处理好自我与他人的关系,就很容易失去平衡,产生心理问题,甚至是心理病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注重培养大学生客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所以找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集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之力,共同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一、新时期大学生突出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网络借贷心理
随着互联网平台的迅速发展,网络借贷在学生中间普遍存在,不良网络借贷直接损害学生切身利益,甚至对学生家庭也造成极大伤害。对于大学生而言,各项消费还需家庭支持,一旦不能得到满足就选择“另辟蹊径”,网络借贷方便、快捷的特点正好为大学生提供便利。大学生在网络借贷中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爱慕虚荣、炫耀攀比、侥幸心理、从众心理、趋同心理以及超前消费观念。
(二)独生子女心理
进入21世纪以后,独生子女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由于父母与家人的过分宠溺使得独生子女存在一些特有的心理问题,如自负心理,表现为目空一切、自以为是;享乐心理,表现为好吃懒做、不求贡献;孤独心理,表现为沉默寡言、多愁善感;冷漠心理,表现为不懂情感表达,对别人的困苦、不幸往往无動于衷;自私心理,表现为只顾及自己、不顾及他人等。
(三)环境适应心理
因不能较快适应环境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在刚入学的新生中比较常见,对于新生来讲,来自全国各地,各自所处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接受教育的方式等相差很大。来到大学这个新的环境之后,面临着重新调整人际关系、生活环境以及自我认知等。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往往表现出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精神紧张、心情烦躁等。
(四)就业择业心理
新时期,人才竞争尤为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对激烈的人才竞争压力,大学生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表现为择业时悲观失望、不思进取,缺乏自信、不敢竞争;依赖心理,表现为过分缺乏主见、依赖家长,甚至会出现家长带着去面试的现象;挫折心理,一旦在求职中遇到障碍就停止不前,过分否定自己,表现为苦闷、焦虑、悔恨等。
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一方面受生理甚至是遗传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受社会、家庭环境以及个体心理素质的影响。于大学生而言,心理问题主要是由社会、家庭环境以及个体心理因素造成的。
(一)社会环境
新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人们的心理活动也随之变得更加复杂。当代大学生处在多种价值观念冲突的时代,面对不同以往的文化背景以及多种价值观念选择,大学生常常感到茫然、疑惑。以及,随着新媒体网络的迅速发展,传媒媒介也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校园环境
大学是一个开放的环境,没有了中学教育的制约与束缚,大学生缺少了自我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同时,进入大学后,面临专业选择不当、大学生活不适应、业余生活不丰富等因素,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发心理问题。
(三)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人的心理发展产生的影响较大,家庭人际关系、父母教育方式、父母人格特征等都属于家庭环境包含的内容。儿童早期信任感和安全感的缺乏,一定程度上与父母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较多的拒绝态度或者较多的过分保护相关联。
(四)个体因素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特殊时期,处于向成熟期转变的过度期,心理结构本身就不稳定,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正在摆脱对各界的依赖而全面成熟起来,此时,由于心理发展不够成熟,心理冲突时有发生,从而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
三、应对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途径
(一)共建和谐社会环境
社会大环境的复杂多变以及各种竞争压力巨大,导致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社会诱因大量存在,这些都要求我们社会各界共建和谐社会环境,在社会各界积极提倡树立正确的成才观,牢固树立健康意识。
(二)完善心理咨询机制
心理咨询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高校心理咨询机构的基础性工作,故要面对全体大学生做好心理辅导与咨询工作。可通过个别咨询、电话咨询、网络咨询、班级辅导等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保质保量的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与指导。
(三)增强自我调节能力
作为高校学生,应当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培养自身坚强的意志能力与抗挫折能力,培养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在出现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时,能够通过自身调节,很快地被愉快、乐观的积极情绪所替代。
加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键性环节。注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成长为国家与社会建设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杨振斌,冯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吴建章,大学生网络借贷消费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书育人,2017(12):56-58.
作者简介:刘林杰(1991.5.),女,汉,河南周口人,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贵州民族大学政治辅导员,助教,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政。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085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