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透过细节见品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积极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以儿童发展为本位,致力于儿童养成教育和审美情趣的培养,以科学的视角和形象化的手段引领教与学。透过细节见品质,随着教材的推广,必将对书法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教学意蕴;细节与品质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5-0011-04
  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以下简称“教材”)的编写是在继承和发扬江苏书法实验教材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从我国丰富的传统书法教育经验中汲取精华,从长期以来我国小学书法教育的成功经验中吸收营养,在学习和吸收的基础上创新设计和编排,学习各家之长,努力做到知识结构系统化,文化审美常识化,技法指导步骤化,整体设计简洁化。教材编写者殚精竭虑,积极探索与创新,其教学意蕴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养成与持恒
  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材的编写坚持以儿童为本位,致力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书写姿势、良好的书写习惯、积极的书写态度,从而让每一个孩子热爱汉字,写好汉字,切实贯彻《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让每一个孩子写好汉字”的要求。为达此目的,教材把“养成与持恒”贯彻始终。教材中习惯培养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以“准备课”的形式呈现。比如,三上教材在第一单元“预备课”中安排了“正确的书写姿势”等专题,采用大量的图片,增加解说的形象性,希望借此对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有所帮助。教材中选用体现学生正确书写姿势的图片(见图1),暗示学生要时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如正确的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执笔要领:指实、掌虚、腕平、管直等。
  二是在课文的编排中,用学习伙伴和教师提醒的方式及相关插图,相机进行各种良好书写习惯、意志品质的提示,既保持习惯培养的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又避免了僵硬说教,容易被学生接受。比如,五上“书法常识”板块安排的“临帖三到”,要求学生做到:一要眼到,熟悉整体,看清局部;二要心到,胸有成帖,脑有成字;三要手到,三位一体,心手一致。“临帖三到”既是书法常识,又是习惯培养,将临帖的意义与内涵压缩成“三到”。
  再如,五下“学习与运用”板块安排的书写座右铭“不教一日闲过”(见图2),很有深意:既是集字练习,又是习惯培养;既催人奋进,又温情地提醒!国画大师齐白石九十多岁时仍然每日挥笔不辍。一天至少画五幅作品,他用此座右铭自勉。诸葛亮在《诫子书》里开篇即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这是讲,有道德修养的人,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
  书法能改变人的气质,陶冶人的性情,能让人的性格慢慢变得沉静、变得安宁,思维变得有条理。
  二、观察与发现
  在书法学习中,培养儿童的审美力是第一位的。观察是欣赏、书写的基础,是养成“意在笔先”“先动脑后动手”良好习惯的必经之路。观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对笔画、结构和书体特征的把握。教材每一课的每一部分都在引导学生用心观察与发现,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观察中比较,在比较中发现,在发现中概括。特别是泡泡框中卡通孩子的话,就是引导学生对例字进行仔细观察,鼓励学生自主发现笔画、结构的特点,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1.发现点画的线条美。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字体不美的原因很多。比如,点画不分,似横非横,似竖非竖,长短不当,方向偏差,角度不清,曲直不明……关注笔画的长度、宽度、方向、角度等因素就显得十分重要,教材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比如,三上教材第四课《点》,点画的基本特征是:头尖、腰弯、尾圆。但细细观察点在不同的位置,点的外形是有变化的:左右二点,以中轴为基准,有顾盼之势;当头二点,上宽下窄,底部相近但勿相连;最下二点,其势开展(见图3)。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一是要眼观联想,与生活联系起来。比如“点”像水珠、“捺”像战刀、“竖弯钩”像鱼钩……二是要潜心揣摩,观察与理解相结合。让学生明确运笔的角度与路线,感受起笔、运笔和收笔。
  2.发现结构的造型美。“书在布置。稳不俗,险不怪……”(米芾《海岳名言》),不同年级学习内容各有侧重,三年级侧重笔画练习,突出线条美训练;四年级侧重偏旁部首练习,突出结构美训练;五、六年级侧重结字规律练习,突出整体美训练。四个年级内容相承,上下相连,便教利学。比如,五下第六课《中窄上下宽的字》的“比较与欣赏”部分(见图4),四位书家用不同的方式处理中部紧缩的部分,歐体、柳体取斜势,颜体、赵体取竖势,但字的重心都平稳,体现了上下对正的稳定之美。此外“虑”与“意”横画都比较多,横画的长短不同,体现了变化之美;横画距离的大致相等,体现了匀称之美。通过比较笔法、结构,提升学生感知不同书家的书风及美感。
  3.发现章法的整体美。书法欣赏能帮助学生感受书法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和能力。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黑白分明的线条艺术,是横竖撇捺的神奇组合,是充满文化与审美魅力的智慧结晶,而不是冰冷僵硬的符号。章法的基本标志是血脉相连,行气贯通。比如,六上教材《学习与运用三》板块中的学习写对联环节(见图5),其中链接的一副对联“秋水净无尘,莲花开有香”,安排章法时,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并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落款错落有致,钤印自然生动。
  三、指导与唤醒
  教材中有一个重要的板块“写法提要”,以科学的视角和形象化的手段引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教师教学应重点指导的部分。
  沈尹默先生曾说:“字外无法,法在字中。”这就告诉我们,法帖犹如老师,这个“老师”是不开口的,方法全在其中,只要你主动去请教,便会明白,这就是“读帖”。教材本身有可见因素,如起收、长短、粗细、置向、曲直等,也有不可见因素,如速度、力度、笔势等。这就需要教师仔细指导。比如四上教材第二课《米字旁》(见图6)。如何写好“米字旁”?米字旁整体修长,右侧基本齐平。教师每一次示范都要充分运用“读帖”总结的规律范写、指导,而且注意范写的角度,便于学生观察书写的动态过程。如果教师不具备示范能力,也可以借助“电子教材”中的“形态动画”“书写解析”等窗口给予学生示范。   值得一提的是,“简”与“易”是书法教学成功的秘诀。教师指导应力避繁杂,每课和每项训练都尽量要精练,讲解要突出重点,对学生的训练要有针对性。一般而言,独体字应把握的要点是突出主笔,点画相应;合体字应把握的要点是偏旁互让,比例得当,主次分明。比如,左右结构的字,左旁小者齐其上,左缩右伸;右旁笔画少,让左,左高右低。上下结构的字,天覆下,下不宜伸;地载上,上不宜宽。总之,楷书结字要遵循平行等距,穿插避让等原则。
  此外,学生描红、仿影之前,教材对每个字都有“一点通”的提示,让学生易于学习、领会,把握用笔技巧。
  四、历练与体验
  书法练习是文化修养与心境历练的过程。书写时手、眼、脑的协调配合,高度集中的精神状态,对培养学生优美的情感和高尚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等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书法学习要树立经典临摹的观念,只有经过经典临摹才能学好书法。
  1.扣住“习字兴趣”这根弦。欧阳中石先生曾说:“我不主张苦练。我主张学,很愉快地学。”因此,在带领学生练习书法时,教师要做到:第一,教师要由浅入深分步教学,学生易学会,有成就感;第二,采用多种形式练习,避免长期单一的练习形式致使学生产生厌倦感。
  2.用好“写法提要”这幅图。“练”应以“学”为基础。“我觉得‘练’是‘练’不好的,甭管谁,只有‘学’得好,没有‘练’得好。我见过许多人,他不‘学’,他‘练’,老按自己的路子练,还头撞南墙不同。”这是欧阳中石先生在《谈书法学习》中的经验之谈。每一课的“写法提要”就是帮助学生“学”好的重点。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十课《捺》的“书法提要”总共分为5个要点(见图7),详细地分解了“捺”的写法,便于学生把握。该页下半部分是“合、走、人”3个例字,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3个字中的“捺”有所不同,可见“捺”是因字赋形的。
  3.保住“练习页”这个底。作家葛拉威尔在《异数》中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只要经过1万小时的锤炼,任何人都能从平凡变成超凡。”教材每一课都有“练习页”,还专门配套《习字册》,让学生通过书写实践掌握书写技法,提高书写能力,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4.抓住“学习运用”这条线。书法学习要学以致用,力避学书无用。汉字不仅仅是符号,而且是藝术,是科学,是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汉字之美,美在形、美在音、美在意,更美在运用之中。因此,教材的每个单元都安排了一个实践性更强的板块“学习与运用”。如集字练习,学生通过读帖、选字,组成新的词语或句子,便于临习,更便于在生活中“学以致用”。
  “心静安修圣者书,性廉乐行良善道”,教材编撰追求探索与创新,教材解读渴求发现与理解,教材使用探求“简”与“易”。透过细节见品质,随着教材的推广,必将对书法教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研制组.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解读[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741740.htm